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瑰宝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伦理内容。在对西方传统诚信思想成功实现扬弃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属于无产阶级、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诚信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诚信思想、经济诚信思想和学术诚信思想等,这些宝贵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把诚信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诚信观遭到遗失,现代诚信观尚未形成,各种失信现象不断涌现,现代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在当前社会不但要传承和发展传统诚信伦理,学习西方诚信观,还应采用各种方式,开展诚信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建立一个良性、和谐的诚信社会。  相似文献   

3.
豫商伦理是以中原地区乡土亲缘为纽带形成的商帮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豫商文化与新的商业特征融合,促进了当代豫商伦理精神的形成,其特点包括重视学习、力行勤俭、吃苦耐劳等。在豫商伦理规范中,和谐是核心,责任是精髓,诚信是基础,创新是时代品格。弘扬豫商伦理精神,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营造和谐社会,亦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诚信伦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伦理要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有着从内催生的作用。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晋商是中国明清时代的重要商帮之一,由于其资本实力雄厚、活动区域广阔、活跃时间久长而雄踞群帮之首,饮誉海内外.晋商的信用伦理是他们继承优秀传统,融汇商业经验,而形成的一种以诚信为基础的特有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诚、信思想是朱子理学中重要的哲学理念,朱子诚信观对传统儒学的诚、信思想既有所继承,亦有所发展,并对诚信的伦理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作了进一步阐发,建立了以诚为本体、以信为工夫的道德哲学。朱子诚信思想内涵丰富,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中更有其恒久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诚信不仅是一种静态的存在,也是一种动态的进化过程。就主体角度看,它包括自信、信人、欲人信、使人信、守人信等阶段;就客体角度看,它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相信、信赖、信托和宏观意义上的疑惑信任、易变信任、确立信任、惯性信任等阶段;就社会角度看,它包括诸如时间意义上的自然诚信、人格诚信、制度诚信、人性诚信等在内的多个阶段。就诚信的进化过程进行必要的分析,对诚信的理论建设和诚信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诚信--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范畴和市场经济伦理的支柱,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风尚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把诚信从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建构社会信用体系,以现代信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
明清山西榆次车辋常家,在长期的商业经营活动中,始终秉持社会大义,恪守商业操守,形成了以儒家义利观为价值观基础,以传统诚信观为核心理念的商业伦理体系。常家商业伦理具有崇尚儒学、儒意通商,尚义求利、取予有道,以诚为本、杖信如石,崇商敬业、勤于商事,自强不息、顺势求变的基本特征,与同时期其他商族既有共性又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一个社会得以平稳运行的重要道德基础。围绕个体诚信的培养,传统中国儒家和法家分别提出了“以徳促信”和“以法促信”的主张,其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则分别对应于名声(誉)感和奖惩措施两种机制。采用社会学经验分析手段考察两种诚信培养机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适用情况,发现:(1)个体的名声(誉)感和对于法院的信任度都显著提升个体诚信,因此儒法两家的主张都能够在当代中国社会得到经验支持。(2)给定变量测量下,相比于法家的“以法促信”,儒家的“以徳促信”在提升个体诚信感方面展现了更强的效果。(3)一种机制的实现会对另外一种机制形成“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单面迅猛发展放松了商业道德的同步建设,致使社会出现诚信危机,并把原本就很脆弱的传统诚信老本也搭了进去。经济交往中的商业欺诈、坑骗消费者所涉及的领域大到难以令人置信。特别是官员、政府遮蔽错误、隐瞒真相、忽悠百姓的做法,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诚信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追寻诚信本源及现代嬗变的逻辑,必须标本同治,短、长期目标结合。将诚信建设的主阵地放在草根阶层,中心聚焦上层(政府)。形成上层示范、引领,底层提高、监督的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域外检察官自诞生之日起,便处于不被社会信任的尴尬境地。200余年来,检察官为争取社会的信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恪守中立原则、推行阳光检务、加强伦理建设、完善考核机制等措施,以"公正""公开""公德""功绩"提升执法公信力。我国检察机关要提升执法公信力,需要进一步解决检察官的角色定位、检察权的独立性与检察一体化的关系、检察官的权能及考核考评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诚信的品质在古今中外备受尊重,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诚信不仅具有伦理意蕴,而且具有经济意蕴。诚信是市场经济体制健康运行的内在机制,也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资本。当代转型期的中国遭遇诚信失落,重建一种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现代的诚信是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难题。究其原因,既是会计诚信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企业诚信问题和市场经济发展得不充分,因此,只有深入到会计系统以外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制度变迁之中,才能寻找全面、合理的解释。重塑会计诚信,需要会计道德进步、会计法制运作和会计环境改造三者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给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社会管理创新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公众信赖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才可能顺利推进;另一方面,政府与时俱进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解决社会矛盾,能够大大提升政府公信力。在目前政府公信力日益削弱的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提出正当其时,政府应当树立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健全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取信于民;培育公民社会,放权于民,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6.
试论学术期刊编辑诚信的缺失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学术期刊编辑文明建设始终追求的美德之一。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今天,它已成为编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术期刊编辑诚信的价值必然由个人美德范畴超越到社会运行规则,从个性理念的追求走向制度公设范畴。本文从导致学术期刊编辑诚信缺失的现象入手,提出了治理学术期刊编辑诚信缺失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 是 每个 公民 必 备的 道德 素 质。我 国目 前 正处 于 社会 转型 的最 关 键亦 最 复杂 的时 期 ,市场 经 济的 效 率优 先和 利 润最大化 原 则在 极大 地解 放 生产 力 、促 进经 济 发展 的同 时,也 不幸 地在 相 当范 围内 运 用于 人际 关 系中 ,生活 中真 实 的 “守信 者”利损、“失信 者”利增 的 反向 淘汰 机 制,使 得 整个 社 会的 信用 体 系日 渐薄 弱 ,并浸 蚀 到圣 洁的 大 学校 园。 作 为社 会先 进 文化 重 要载体的 大 学 生 的 诚 信 缺 失 状 况 引起 越 来 越 多 的 社 会 关 注 。 重 构 的 重 头 戏 在于 制 度 层 面 的 完 备 的 学 生 信 用 体 系 和奖 惩 制 度 的 建立,加强 道德 层 面的 诚信 教 育,营 造 大学 独特 的 诚信 守信 环 境。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信用制度对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企业诚信与否的行为选择构成了社会信用的重要微观基础。两企业的诚信博弈模型表明,市场的生存压力可以迫使企业选择诚信经营,但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使企业总是选择诚信经营。这就需要政府、社会中介组织提供相关的外部约束机制,企业形成相应的自律机制,从而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案例的分析并将其做一般意义的引申,分析了诚信的本质和内涵,从制度视角分析当今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信用机制的缺位,提出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治理诚信缺失的根本方略,并就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南京冠生园由于出售用陈馅制造的月饼这一欺骗行为导致其由盛转衰至破产这一案例,指出传统企业理论由于建立在以"经济人"假设基础上,没有将信誉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分析框架的不足.重新建立起将信誉作为内生变量的企业行为分析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原案例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上得出了内、外部信誉机制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