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增辟一个本体论角度以研究汉语词汇及其发展规律的主张,从主体论角度对名词“时”的形成过程,词义引申,派生词系的基本动力和内在规律进行考察,认为中华先民立足农耕生活的实际,反思和筹划自己的生存方式,追求生存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并使之获得语言“意义”的标记,是名词“时”形成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规律,它可以解释“时”的一切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的难点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在新时期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向:一次是由“物质本体论”向“实践本体论”的转向,一次是“实践本体论”的生存论转向。第一次转向确立了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第二次转向则将哲学的视野转向人类的生存状况,从而把实践理解为人的生存方式,确立了实践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子论哲学是古希腊罗马唯物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原子本体论是其基础。伊奥尼亚学派开创了古希腊罗马唯物主义先河。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奠定了原子本体论的基础,德谟克利特以原子和“虚空”解释万物的产生,创造了原子本体论,伊壁鸠鲁对原子本体论作了补充和发展,卢克莱修又对原子本体说进行了古朴的论证,从而使原子本体说真正形成。原子本体说形成的这条基本线索,基本上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形而上学"一词兼有本体论和方法论两重含义,方法含义从本体含义衍化而来,方法的特点也正表现了这种因缘关系。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批判的显著特点在于,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本体问题,进而从本体论层面和思维方式层面实现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终结。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实践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 ,它对实践的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哲学的实践界定对于克服实践的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 ,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 ,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 ,从根本上提升实践的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规律是否存在 ?无论是肯定的回答还是否定的回答 ,都涉及到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思辨历史哲学从“人的活动的结果同目的的背离”出发 ,提出并论述了历史过程存在某种必然性、规律性 ;批判历史哲学则从历史过程的思想性和重复性出发否定了历史规律的存在。唯物史观认为 ,千百万人的全部生存活动、实践活动是对历史规律存在的最重要的本体论证明 ;就规律的存在而言 ,历史过程和自然过程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德谟克利特本体论的精神实质是基于自然哲学的原子本体论,这一本体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朴素唯物论、机械运动论、虚空存在论、影像认识论,其哲学价值在于用自然物质来解释世界的本体、解决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原子方式统一“一”与“多”、为原子论注入了原初的主体性.德谟克利特原子本体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发展的“合力”中,哲学既好似勤于报晓的“雄鸡”,是思想解放、思维方式变革、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社会变革的先导和动力,又像是善于反思的“猫头鹰”,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时代主题的转换,指明历史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决定论为基本骨架:本体论谈物质决定精神;认识论讲存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论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等。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审视,决定论的思考方式主要建立在牛顿经典物理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元问题应为“文学是什么” ,对此不应满足于定义式回答 ,应该进行本体论追问。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即“是论” ,其主流形态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先验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标志着西方哲学的转向 ,它跟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生存本体论具有相通性。人的日常实践中的感觉、情感、领会构成了情意本体 ,“合情合理”是它的基本尺度 ,“诗意生存”是它的高级形态。文学以人的情意为本体。针对三种生存状态应该有三种文学。真正伟大的文学是体现和升华人的生存状态的明镜和灯塔 ,具有叩问人生意义、了悟人生价值、烛照人生道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名词词汇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言学理论研究的问题之一。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就英语名词词汇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英语名词词汇的习得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主题及其研究方法的转向是思维方式的转换。马克思哲学革命在于确立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实践思维方式”:一方面,实践思维方式不同意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物质本体论”;另一方面,实践思维方式作为观点群内部存在诸多分歧。其中“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最具理论冲击力,它批判了“物质本体论”,也与“实践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但在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之后仍然存在疑窦,马克思哲学能否回避本体论?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以“实践过程思维方式”开创了一种新的本体论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3.
侧重从人类生存方式变化的视域加以观察会发现,在以自然生存方式为主的古代社会,哲学更倾向于本体论问题,在以社会生存方式为主的近代社会,哲学更突出认识论问题,而以追求自由开放繁荣生存方式为主的现代社会,哲学则凸显实践生存论的主题.当代中国生存哲学的研究,兴起于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呈现出务实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态势.厘定生存哲学的研究对象,积极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结合实际,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生存哲学研究的理论框架,是当代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创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分析美学系统当中,艺术本体论的最基本的分殊就是单一艺术与复合艺术的区分,由此形成了“类别与成员”、“种类与实例”和“类型与殊例”的不同划分方式,其中“类型与殊例”之分最被广为接受.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学家又开启了从“活动论”角度来阐发本体论的思路,三种代表性形态分别是格里高利·卡里在《艺术本体论》中提出的“活动的类型”论、尼古拉斯·沃尔特斯托夫在《艺术作品与艺术世界》中提出的“活动的对象”论和大卫·戴维斯在《艺术作为施行》中提出的“施行的活动”论.尽管艺术本体论形成了层层推进的内在逻辑结构,但基本上都是以西方艺术自身作为对象而忽略了非西方的语境,由此难以建构起一种具有“全球视野”的人类学意义上的艺术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总结归纳出动物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名词隐喻、动词隐喻和名词转动词隐喻,说明了隐喻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现象,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描述、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本体论而发生了“生存论转向”。实际上,“生存论转向”仅仅是指海德格尔对希腊生存论哲学的恢复。而无论是从哲学观还是从整个现代性的世界观特征上看,马克思哲学都是在本来的意义上就是生存论,即“原始”的生存论。  相似文献   

17.
1.近一年来,关于“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争论,引起国内哲学界的极大关注。这一问题的提出与讨论,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而且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方向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2.“实践本体论”和“物质本体论”两种观点的分歧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实践本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才“自然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分析,论证了“后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哲学抉择的可能性。在理论上阐释了“综合”中西哲学的思考维度,在实践上阐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客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张载宇宙本体论中,最根本的观念有四,即气、太和、太虚、性[1]。张载主张气一元论,从气切入,得出“太和之道”,用“太和之道”来论述自己宇宙观的基本思想。以“虚空即气”“通一无二”为中心展开,对“太和”“太虚”“气”等概念的关系进行梳理,从而有“太虚之气”的宇宙本体论思想。“天地”“阴阳”“风雨雷霆”等是张载自然观所得以体现的自然本征,他们之间以“二端”或“两体”的关系存在并运行,从而有“一物两体”的自然本体论。而张载的宇宙本体论与自然本体论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他“太虚”哲学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以“仁”为核心,以如何做人为主题,其哲学思想消溶在对“仁”的论述当中,但“仁者,人也”、“人怎样实现人的本质”并不是孔子“仁学”的哲学基本问题。“仁”本身并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仁”的本体论依据、根本标准和实现的根本方法,都需要到“天”、“道”、“理”那里寻找。只有探讨“天”、“道”、“理”的实质,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才能解决“仁”的本原问题。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孔子“仁学”的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