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情”是舞蹈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舞蹈素养,就必须在肢体动作训练的同时,加强舞蹈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随情动、因情而舞;二要创设舞蹈教学意境、借助想象、激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三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发其创造意识。使学生从用脚跳舞逐步向用心跳舞过渡,实现身体硬件和思想软件的有机结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舞蹈是一门动律艺术和感情艺术。舞蹈具有六大艺术特性:动态性、节奏性、虚拟性(假设性)、抒情性、思想性、综合性。只有了解这些艺术特点,才能掌握舞蹈艺术规律,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3.
田雪 《人生与伴侣》2023,(16):83-85
<正>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在呈现时需要演员合理利用个人的肢体语言,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传递。所以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对于舞蹈动作和艺术造型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然而,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之所以优秀的舞蹈演员能够在舞台上呈现出优秀的表演,是因为他们能够进行年复一年的艰苦训练。所以,最终才让自己的表演更有活力和表现力,并且能够将个人情感与舞蹈动作进行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4.
身体是内联心灵、外通世界的媒介,亦是舞蹈艺术运用的形式与质料。舞蹈身体从生成逻辑、表达图式和对美的塑造三方面,通过“本质-方式-价值”的思维演进,展示出舞蹈艺术之终极“善”道。舞蹈身体的生成逻辑基于身体层次的窥视,一要以物质身体为实在呈现,二要将精神生活融入身体实践活动。通过身体再现、身体隐喻、身体间性与身心关系的四种表达图式,在舞蹈形象、动作形式、他者关系以及自我意识中,生成舞蹈艺术“肢体美”“概念美”“交互美”“状态美”的“四元”美学,目的是以艺术化身体促进人文生态的构建,旨在升华品格、净化人性。  相似文献   

5.
吴地西施“响屐舞”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响屐舞”是吴地舞蹈史上的经典与代表,因其独特的舞蹈风格从古至今备受关注,该舞蹈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吴地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析吴地民族文化、环境、图腾等对舞蹈动作、姿态、动律、节奏等民族风格形成的影响,以及吴地地域环境对舞蹈表现形式、表演形式、舞蹈动作、舞蹈道具等同质性与异质性地域风格形成的影响,论述了西施“响屐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舞蹈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系统,它通过身体及其动作传达信息,表达情感与思想。用自身特有的规律和言说方式来创造美,展现美,欣赏者如果不懂得如何去鉴赏,就不能进入舞蹈美丽的情感世界就感受不到舞蹈艺术的美,但人的舞蹈鉴赏能力并非天生俱来的,它是要经过培养,训练而逐渐得到提高,本文试图在如何培养和提高舞蹈鉴赏能力方面发表一点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7.
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很多,但通过舞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一、在基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的基础训练对于任何舞蹈教育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中等师范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基本训练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基础训练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小,使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和动作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在舞蹈教学的初级阶段,基础训练是很枯燥的,必要的手法是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即在基础训练中让学生感到一投足、一举手就是美,就有音乐,就有思想,就有灵魂,要让学生认识到再简单、再单一的动作里也有美,也有艺术。如学生在学习擦地组合训练中,要让学生感到这是在表现一种美,必须用心去感悟,让学生想象在空间运动时所能表现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拍胸舞>是福建省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盛行于泉州,流传与漳州、厦门、金门、台湾等地.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以拍胸、加肋、拍腿、拍掌、击肘、"打七响动作"为主体的动作体系.身体动律呈现"随动作的重心转换注重骨盆臀肌间(胯部)的左右交替推动并牵动上身肋的移和头的横摆而形成的横摆动律,身体呈现‘横晃动势'的美感."[1].舞蹈融入了闽南人聪明灵性和豪迈豁达,敢拼敢赢的性格,表现出粗狂豪放,热情欢快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高校舞蹈训练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艺术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自己的舞蹈专业,由此吸引了一大批热衷舞蹈艺术的学生。然而,在舞蹈训练中,高校逐渐偏离了舞蹈真正的意义,比如舞蹈表现力的体现,反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舞蹈训练的技巧和动作上。在国内的一些舞蹈比赛中,评委看重的是舞蹈动作的难度而不是其本身所呈现出来的思想层次。针对此现象,文章就舞蹈训练中舞蹈表现力培养不被重视的现状,分别从高校舞蹈训练理念的转变,以及舞蹈训练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给出若干可行的措施,以使得高校能进一步了解舞蹈训练中舞蹈表现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服装表演从14世纪创立至今,已呈现出不同的服装风格、舞台表演样式以及对模特专业素质不同的培养方法。尽管服装表演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服装商业活动,但艺术训练在舞台服装表演、模特的舞台感觉和素养建造上一直辅以并进行着最纯实的工作。本文将借助舞蹈这一最贴近人的身体表现、最能表达人的真实情感的艺术,探讨舞蹈的练习与服装表演训练的相关问题。主要是通过舞蹈表演训练中的身体感觉、风格、情感、审美等训练方法,探索研究对舞台服装表演和模特训练的艺术锻造,以及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论太极元素在现代舞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当中有着很多现代舞中追求自然、刚柔结合的动作特点。而现代舞舞蹈韵律与太极形韵也存在一定的异同点。本文论述太极与现代舞之间的关系和太极韵律对现代舞训练过程中的影响与发展,如通过现代舞的动作与太极之"形"、现代舞的气息与太极之"气"、现代舞的表现力与太极之"神"等多方面深入分析其自然、人体与情感之美,阐明太极拳在现代舞训练与表演中的运用有助于舞蹈演员的训练与现代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排舞是高度兼容各种风格的一项全球化的、新型时尚的大众健身运动项目,排舞串烧曲目编排从多方面向世界展示其魅力,能有效地促进排舞的发展。从2013-2015全国排舞串烧曲目比赛分析看出,曲目风格把握的非常到位,成套动作健身、艺术美感较强,但动作造型的编排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文化的含蓄、内敛与外放、扩张等差异 ,在中西舞蹈中体现为动作的内收与外放、示意与示形、丰富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表情、和谐与冲突等不同特点。中国古典舞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具有诗的气质和形神统一、文质并重的美学特征 ,其舞蹈动作在内在“心动”中体现多元和谐 ,呈内聚性形态 ,示意性强 ,上肢动作语汇丰富 ;以芭蕾为代表的西方舞蹈则以动作的外在“形动”为主 ,以下肢动作为主体语汇 ,动作呈放射性形态 ,更具程式化和形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舞蹈艺术具有“诗性艺术的品质”。舞蹈艺术的实质就是肢体动作和情感语汇的“诗化”。舞蹈作品通过空间与形体、节奏与律动、色彩与背景、灯光的辉煌与昏暗、音响的响动和停止等等舞蹈综合艺术手段,构成一种由诸多形式统一结合而产生“张力”——“和谐”的“倾向性”运动关系,从而产生一种虚幻的“力”,成为舞蹈编导意念、情感和意识流动的视觉体现。文章从艺术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两个层面,进行考察,论证了舞蹈艺术语言“诗性”的力,是观众与舞蹈作品实现“对话”的最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5.
舞蹈音乐的特征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影视音乐一样,舞蹈音乐由于同舞姿、造型等画面的有机结合,通俗易懂、流传广泛.掌握舞蹈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规范,适应当代观众审美意识和欣赏水准的需求,创作富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质量上乘的舞蹈音乐是音乐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广场舞象征个体的私人生活正在向公共空间扩展,基于个体需求自发形成具有公共性的组织化形态。在家庭核心化与个体崛起的背景下,广场舞对个体而言既是一种健身运动,进行身体展示与个体审美追求,个体也渴望在广场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为自己而活的身份追求。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广场舞并没有形成紧密封闭的公共生活,在团体内部出现了“抱团”与“找朋友”的双重公共生活,前者体现了群体内部的圈层互动,后者呈现了个体希望通过主体间的互动建构群体归属感。总体而言,广场舞刻画出一个松散而开放的公共社群生活,凸显了私人生活的公共转向,实现了个体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的有效联结。  相似文献   

17.
再议武术与傩舞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与傩舞一样起源于生产劳动,在狩猎驱赶活动中形成攻防格斗的习惯动作,都具有歌舞的性质。在原始社会时代,狩猎驱赶活动是武术萌芽的基础以及傩舞之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侧重扮演的就发展成为歌舞,注重实用的就发展成为武术,各自朝适应于自身规律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功用。两者又相互交融,特别是明清以来的傩舞融合了更多的武术内容与形式。总之,武术与傩舞在起源及发展过程中,两者同源异流,既相互交融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边区新秧歌运动不仅是一次文艺改革运动,更是一场动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为发挥文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为新秧歌运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依据。明确秧歌创作把思想性放在首位,为实现秧歌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贴近人民生活的新秧歌内容真正满足了老百姓的需要,为新秧歌运动政治动员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定位。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接受力,为新秧歌运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艺术根本上是一种活动。不是活动的结果 ,也不仅仅是人的抽象的活动能力。离开了对一定艺术媒介的具体的、创造性的操作过程 ,艺术的想像将不可能实现。由于舞蹈活动直接通过人体动作来完成 ,不需要外在媒介 ,我们有理由认为 ,舞蹈是这种艺术精神最直接最充足的流露。人类的其他艺术形式不仅是从舞蹈中诞生 ,而且无论这些艺术如何发展 ,都未能全然脱离自己的母体。所有种类的艺术的躯体中将永远流淌着舞蹈的血液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舞蹈美育课是一种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为学生开设了实践性的、观赏性的、参与性的舞蹈课。通过实践教学,认为这是一条提高大学生舞蹈艺术素养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