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雷会生:于教授,你好!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你在文化修辞学这一新学科的学科构建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开拓性的研究,发表了许多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思考.学术界的不少同仁对这一新学科也很感兴趣.这里,你能否先谈一下你所认为的文化修辞学是什么?文化修辞学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学科? ……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界,不少同志现在认为修辞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实际是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修辞学应该现代化。如何使我国修辞学研究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关键在于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功能,从而弄清什么是修辞过程,什么是修辞现象,才能科学地确定修辞学研究对象,明确修辞学的研究功用。语言的功能有哪些呢?与修辞学研究的关系怎样呢? 一、语言有统一着的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它是人类交际和思维最主要的工具;而修辞学要研究“语言·思维”这统一体运动中的信息加工质量和表达效果。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普遍性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从语言的起源上,宏观地论述了语言交际功能与思维功能的统一。我国著名语  相似文献   

3.
宗廷虎先生《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指出:“1905年问世的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与龙伯纯的《文字发凡.修辞学》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修辞学著作。”①根据宗先生的这一观点,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至今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中国现代修辞学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上一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修辞学界许多有识之士都对中国修辞学向何处去提出了疑问,“滑坡”说、“低谷”说、“亟待振兴”说、“落后”说等应运而生。在中国现代修辞学走过100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它?评价它?这里,我们组发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三位曾经在中国现代修辞学的重镇———复旦大学学习和研究过修辞学的语言学博士的笔谈,他们从几个不同的侧面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风格学的研究,既是语言学特别是修辞学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学者所感兴趣的焦点之一。在西方,风格学的研究尤其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学术传统,成就也比较大。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酉方学者就在风格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斯多德对此贡献良多,他在其巨著《诗学》特别是《修辞学》中对风格学有关基本理论问题的精辟论述,为西方古典风格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西方古典修辞学的发展规划了基本内容。至于近现代西方风格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人所共…  相似文献   

5.
虽然《文赋》不是一部专门性的修辞学论文,但它所反映的陆机的修辞学思想却是相当系统的,在修辞学史上相当有价值。但对于陆机的修辞思想及其在修辞学史上的贡献,修辞学界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文章在几部修辞学史对陆机及其《文赋》点评的基础上,通过对《文赋》的细致耙梳,从文质兼美的修辞主张、情感及求知对修辞的影响、“尚巧”“贵妍”及“迭代相宣”的形式美修辞技巧、创新的修辞追求、独特的文体风格论与语言风格论等五个方面总结陆机的修辞思想,以期对其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现代修学史上第一部语言风格学的专著问世了,这就是宫廷璋的《修辞学举例·风格篇》。此书于1933年7月由北京中国学院国学系出版,约十五万字。《风格篇》是《修辞学举例》的第一卷。作者计划撰写的其它三卷《结构》、《体裁》,《词藻》等,笔者未曾见到,可能未能问世。《风格篇》由“绪论”与“风格论”两部分组成。“风格论”包括“概论”、“至善之标准”、“审美之标准”等三章,是全书的总体。该书是我国现代最早从语言运用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风格的,它标志着修辞学中风格研究的新发展。可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还没有人专门介绍此书,本文不揣浅陋,拟对它作一番评介,以期恢复它在修辞学史上应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王易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开拓者之一。他自幼即显露了文学才华,长年在中学、大学任教,治学严谨,著述甚丰,《修辞学通诠》是其修辞研究的代表作。《修辞学通诠》较具特色的内容主要有:言意观;动情说;辞藻论;文体风格论;辞格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现代和西方对修辞的阐释提出了修辞学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词句范围,还应拓宽到语言风格和语体中去。本文还在对修辞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1)整体的系统方法;(2)运筹学的计划方法;(3)系统过程动态方法等研究修辞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个成功的作家(或者优秀作品),在修辞方面,必然有其独到之处。目前的修辞学著作或专论,就某个作家或某一名篇作专门的研究还不多。我认为,研究某一作家或作品的修辞现象,研究其惯用的修辞手段或修辞系统,研究这些修辞手段或系统在形成作家、作品独特语言风格中的特殊功能,是当前推动“修辞学”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正如张经绂先生在《努力开创修辞学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针对80年代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向,提出90年代修辞学史研究的学术倾向与前沿课题,以期引起深入探讨,包括史料问题,确立一个什么样的修辞史观问题,即怎样看待人们研究修辞的历史等问题。本文指出现代中国修辞史的前沿课题:一是加强对修辞学史体系的研究,二是加强对修辞学史发展历程与规律的研究,三是加强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修辞学的辞格界定 ,向来趋于单一 ,而且忽略学术著作的文本。钱钟书的《宋诗选注》饮誉几近半个世纪 ,问津于其修辞手法者 ,却寂然无闻。他把强调事物的“对比”,“嫁接”到鲜活的比喻上 ,不仅丰富了修辞的方式 ,而且拓展了文学评论的“语言空间”,具有深刻、鲜明、生动以及整体把握论述对象的特点。较之人们热衷《围城》的单一比喻 ,则是有待开发的丰富矿藏。对此 ,提出“对喻”,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翻译工作者要进行完美的表达,绝不能忽视修辞学.对英国名著<简爱>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词的搭配、释义的选择、抽象名词的翻译、文化意义的选择及文体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可得出结论在翻译的过程中,交际修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使表达更加准确、更加流畅、更能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关于翻译标准 ,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其中心要旨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保持原作的风格 ,忠实反映原作的面貌。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表达习惯 ,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与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但从科学技术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考虑,还有很大差距.大学语文教材究竟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它的基本框架应当是怎样的?如何完成知识能力素质的转化?所有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通过对20年来若干种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的综合评述,对上述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编撰新教材以至深入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知识经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任务、内容和队伍建设等 4个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 :知识经济的到来 ,将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要 ,任务更加艰巨 ,内容更加丰富。最后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词学研究有所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词学研究应在多重网络中展开。首先,词学是专门之学,但研究者仍需建构开放的知识网络。词乐研究虽有不少成果,但仍处于相对低潮。这与研究者受限于音乐知识,无法有效介入有关。词谱、词律等专门之学亦是如此。其次,可以尝试词学研究的时空延展,打造通观的“全息网络”,通过长时段的、大量的文本分析发现新话题。同时,注意域外汉籍,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新文献,启发新视角,丰富文本网络。最后,要注意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向,要建设词学检索库,善用新技术,更新研究理念,以便及时因应。但数字人文终究只是辅助研究手段,技术取代不了阅读与思考,只有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技术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对它进行科学界定和准确定位?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这些问题理论界和实践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的有启发性的观点和看法。但由于思想方法不同,故在某些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对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才能予以正确的回答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公寓化管理效果怎样?对教学秩序有无不良影响?公寓化管理中思想工作又如何?受不受大学生欢迎?调查表明:七成以上的同学持肯定态度。但无论从现状还是从发展的角度,改进绝不能以肯定否定多寡的比例划界。因而,事涉个性发展、自立精神的“统一洗衣服”问题确定不宜搞“一刀切”;对宿舍学习环境“空间拥挤”的意见不能视而不见,更不应“王顾左右而言它”;对废止作息制与乱帖美人照的“个性自由”则绝不迁就,但“人情味”的思想教育应跟上;而对公寓管理人员的临时工、离退休人员、工人、家属的现实主要构成,必须予以有序改变。唯此,才能坚持人本观念;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素质;加大公寓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了人口、土地、资源与灾害系统内各因素的相互协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越来越多地摆在我们面前,致使在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下,产生了土地资源质量减退、农业生产徘徊不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危害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在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期,如何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方式是2种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修辞现象。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认识并了解英汉2种语言修辞格式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英汉语言转换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本文对2种语言从声音的锤炼、意义的锤炼、修辞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浅析英汉修辞在翻译应用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