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2005—20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安徽省2005—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历程。2005—2013年,安徽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呈波动变化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由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包括生产用水生态足迹、生活用水生态足迹以及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安徽省历年人均生产用水的生态足迹所占比最大,远远超过人均生活用水和人均生态用水的生态足迹,而人均生态用水所占比最小。从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评价指标来看,2005—2013年,全省人均水资源利用一直处于盈余状态,即历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均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承载能力,但历年盈余程度变化较大,波幅达到1.88 hm2/人;全省人均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1,压力指数最小的年份为0.36,最高达到0.95,接近临界状态;安徽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0.86 hm2/万元下降到2013年的0.34 hm2/万元。总体而言,安徽省水资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历年降水量的不稳定造成水资源总量的时大时小,同时人均用水消耗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使安徽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量人类生存是否处于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的研究方法。说明生态足迹模型的关键概念和具体研究方法,计算并分析出按新行政区划后的合肥市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发现已经出现生态赤字且人口规模欠佳。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根据公式可分三个方案分别计算出合肥市的人口容量,以期为合肥市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整均衡因子以及引入水资源足迹和环境负荷等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首次运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北省1997-2006年、中部六省和全国2006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基于多种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区域生态足迹的供需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模型是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需求,判别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休闲农业生态足迹模型是开展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休闲农业生态足迹模型,以浙江省为例,利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了浙江省2007-2011年的休闲农业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拟分析了未来5年浙江省的休闲农业生态盈余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省休闲农业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出现了生态赤字,其休闲农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未来休闲农业发展需在政府引导下,构建生态链和产业链共生耦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方法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计算和分析了辽宁省2002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且在时间维上对近18年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足迹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2.426hm2/人,人均生态承栽力0.878 hm2/人,生态足迹需求是该地区生态承栽力的2.8倍.当前辽宁省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出现生态赤字1.548 hm2/人.近18年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足迹需求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针对辽宁省具体情况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当务之急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盈余;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生态足迹迅速扩大,超越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赤字。比较近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与全球生态足迹标杆的数据可知:自1962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尚属于地方—全球可持续性的国家,1980年后中国成为地方非可持续性—全球可持续性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计算了沈阳市2003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得出沈阳市人均生态赤字数为0.7,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对此提出沈阳市生态保护规划的基本策略:生态控制区———综合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生态协调建设区———寻求生态足迹的最小化;生态改进区(建成区)———降低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生态恢复区———提高草地与林地生态承载力。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沿淮经济带2007-2012年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以及一些传统工业部门对水资源消耗过大;水污染形势严峻,水资源保护仍需加强。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安徽沿淮经济带在水资源约束下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考虑到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的地域差异性,采用市域均衡因子量化评估克拉玛依生态可持续发展。2012年克拉玛依市人均生态足迹为5.658 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5.877 4 hm2,仅存在0.218 7 hm2的生态盈余,耕地、林地及牧草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0.043 1 hm2、-0.003 2 hm2、-0.251 4hm2。研究揭示,克拉玛依市正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农业、林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支柱产业的发展乏力和单一的产业结构警示克拉玛依市应避免陷入"矿竭城废,源尽城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方法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生态压力进行诊断,设计未来发展的多种情景模式,对不同情景模式的未来生态足迹进行计算,最终确定满足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压力要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2001-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在生态足迹框架下应用能值分析理论,结合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等3项指标动态分析研究湖北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经过9年的综合整治与规划,湖北省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生态足迹分配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自然资源供需不合理,湖北省生态赤字逐渐增加;自然资源组分结构变化明显,牧草地、化石燃料用地扩张速率过快;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虽有显著增长,但生态足迹整体分配不均;万元GDP生态足迹下降趋势明显,整体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虽呈现上升趋势,但现状欠佳。因此,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自然资源分配利用方式是促进湖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生态足迹研究进展,根据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武汉市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武汉市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基于2种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2种计算结果均表明2008年武汉市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说明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状态堪忧。提出武汉市应继续转变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以循环经济为契机,实现从传统"三高一低"向现代"三低一高"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论,对海南省和各县(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133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311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227hm2;12个县(市)存在生态赤字。海南省及其大多数县市的资源利用效益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在较大的生态压力下运行。同时,计算与分析了海南省和各县(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其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2004年生态足迹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西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1.640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767 2 hm2,人均生态赤字0.873 4 hm2,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不管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还是生态足迹利用效益、生态足迹的多样性与发展能力,江西省11市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态赤字呈经济发达区大于经济落后区的分布特征;资源利用整体效益不佳,经济发展对资源耗竭的依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5.
使用生态足迹法和改进的AHP法对丽江市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指出2001年丽江市生态足迹低于1995年,而2007年是2001年的近3倍,主要是2007年能源消耗对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丽江市生态承载力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减少程度不明显.生态足迹变化较大,表明人类的活动程度和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加大;而生态承载力没有明显减少,主要是由于丽江市是一个旅游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旅游资源的开发.AHP法分析表明,从1995年至2007年,丽江市可持续性总体上是增强的,其中2001-2007年发展较快.此外,还分析了民族文化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指出民族文化的合理保护与开发能促进丽江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崂山区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计量模型比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可以判定区域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及其偏离程度。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及其计量模型的相关理论,然后以崂山区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支撑,对崂山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崂山区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崂山区快速发展的工业拉动了能源和资源消耗,对外依赖性较大;同全国和青岛市的生态足迹相比,崂山区对资源需求大,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较低。文章最后就如何减少崂山区的生态赤字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崂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