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和巩固我党对高校的文化领导权,创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督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手段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这一活动能否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亦离不开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阚可以看出,科学、正确的国情观既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必然结果和生动体现,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石。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特点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涵义及其实质,在此基础上深刻地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特点及其规律,这对更好地深化和思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进行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重大问题,以此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发展为例,着重考察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认为共产国际在策略上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指导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共产国际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共产国际对毛泽东领袖地位的支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重要的主观条件.由此带来的启示就是:必须以辩证的眼光,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对于今天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大学生可接受的角度,分析在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具体论述了在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新途径,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的宣传、普及,让大学生真正掌握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延安时期学习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既是一次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运动,也是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运动.这一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原则在全党范围内得以确立;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提供了发展机遇。面临思想文化多样化、学习阅读快餐化、学习追逐功利化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学;在教育对象上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研究,增强教学针对性;在教学主体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手段上善于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这既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提供了发展机遇。面临思想文化多样化、学习阅读快餐化、学习追逐功利化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学;在教育对象上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研究,增强教学针对性;在教学主体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手段上善于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这既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校基层党团组织作为帮助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组织,在高校分布广,对大学生影响力度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和内化能够起到独特的积极作用.把基层党团组织打造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传播平台,需要高校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校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基层党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不断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这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因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和价值等多个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和使命。高校在切实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可采用观念转变“间性化”、师资建设马列化、课型设计多样化、实践教学一体化即“四化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宗教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作用和影响.结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了宗教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并从外在环境因素、宗教文化自身魅力、大学生家庭熏陶等方面进行原因的探讨,主张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消弭宗教文化的消极作用,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仰主体、信仰客体、社会环境的角度入手,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个人认识水平,注重情感培养,进行心理引导、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发展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建立开放型的信仰教育体制和优化社会生活环境等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冲破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价值局限,通过生态文明的意识教育,生态文明的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及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了当前高校学生及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对策,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及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水平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网络化是当代信息传播的重要趋势,正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化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有助于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率。然而,网络化也导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意识形态环境更加复杂,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为此,要改进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理论大众化的吸引力;优化整合传播媒介资源,提升理论大众化的传播力;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强化理论大众化的辐射力;培育大批理论传播专门人才,奠定理论大众化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6.
已有20余年历史的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尚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成熟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学的出现仍需假以时日,其研究主题至少涉及10大方面: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自然价值、自然权利、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思想、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等。在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造、研究与教育、支持与自立等方面,中国环境伦理学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范畴的研究,还不是很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两个主体缺一不可,是两个主体的共存与互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应该提升两个主体的素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 ,环境问题已扩展成区域性、国际性甚至全球性问题 ,人与环境始终在相互矛盾和冲突之中发展着。建筑对环境的干涉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使建筑的生态环境和建筑本身的生态化愈来愈受到建筑师和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中有许多观点都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谋而合 ,无疑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有了宗教信仰,其原因多样复杂,有受家庭背景的引导,有个人的喜好,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大学生的培育与国家的发展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反对邪教,坚持马克思主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在扬弃以往道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系统论为理论依据,提出了道德教育与生理教育、心理教育“三理”整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三课”整合;小学、中学、大学“三学”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整合的教育模式,为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