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交流文化与思想是翻译的主要目的之一,但要将原语文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则是翻译中的困难所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引用将维吾尔语翻译为汉语的实例来说明有必要适当引入歇后语这种表达形式,并从歇后语的类别、歇后语引入翻译的实践及其反思等方面加以研究,提出歇后语——一种值得引入的翻译形式,以期对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是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汉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已成为俗语翻译实践中的“瓶颈”。现讨论Sperber & Wilson关联理论和Gutt关联翻译理论的观点,并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翻译模式——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模式并通过对比分析来讨论汉语歇后语的翻译问题。关联理论对两个翻译模式都有着充分解释力。就歇后语的英译而言关联理论对间接翻译有着更充分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探讨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应采取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相统一的模式,以达到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期待的最佳关联,保证歇后语翻译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对译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该文借助接受美学中提出的“期待视野”、“水平接受”和“垂直接受”等概念,对歇后语翻译中存在的种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汉语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为提高对歇后语的翻译能力,必须认真研究歇后语的翻译标准.文化"传真"作为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歇后语翻译,只是翻译实践中要注意对文化"传真"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有极深的民族文化底蕴,表达力很强,雅俗共赏,深受海内外华人的青睐,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枚瑰宝。卡特福德的不可译性理论在翻译歇后语中显得特别明显。针对不可译性,为了实现语言交际和文化沟通,人们必须在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民俗学和翻译学等多方面的结合点上,探索英译歇后语的操控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元系统论是文学及其相关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理论,它可用来指导在翻译中所遇到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本文从多元系统论角度来探讨歇后语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框架可应用于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中。考察关联理论框架中翻译的直接法和问接法,关联理论对问接法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问接翻译歇后语方法多种,取决于目的读者觉得原文的哪些意义方面是相关的。目的语中并非总能找到相匹配的隐喻,因此,应该使用替代隐喻的策略来使语境效果最大化,解读努力最小化,以取得最佳关联性。译文成功与否取决于最大关联性的取得,译者须考虑读者所期待的阐释相似性的程度和类型,即应考虑目的读者的认知环境,选择最合适方法,引导读者获取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汉语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民族气息。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歇后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顺应论对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带来了重要启示: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实际上是译者不断进行译语选择的过程,译者应根据歇后语的不同类别灵活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其译文顺应源语和目的语语境的各个方面,以保证交际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英语习语的特征与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短语或句子.这些难以理解的短语或句子就是所谓的文化词语(culture-loaded words or expressions),亦可称作习语(idioms).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发达的语言之一,都具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是语言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使用的形式简洁且意思精辟的定形性的、文化承载量最为丰富的词组或短语,包括俗语、成语、格言、谚语、俚语、歇后语,等等.而这种文化词语的翻译和理解也正是我们进行各种跨文化阅读理解和翻译活动的难点所在.文章旨在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揭示习语的文化特色以及英汉习语之间的差异,并试图用归化和异化法对习语翻译进行阐释,提出英汉习语翻译和理解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歇后语韩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歇后语是汉语熟语中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完整地传达歇后语承载的文化信息,要尽可能体现歇后语的文化内涵,以异化翻译为主,归化翻译为辅,使中韩两国读者获得同样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有较强语境标记的修辞格。对于另一文化语境中的读者来说,歇后语属于他性的语言形式。因此,如何翻译歇后语极具挑战性。本文拟通过对《红楼梦》两全译本中歇后语的翻译进行对比,探寻两组译者在处理这种带有较强语境标记的成分时所采取策略和方法的异同,并探讨影响歇后语译文品相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将关联理论框架应用于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中。译文成功与否取决于最大关联性的取得,译者须考虑读者所期待的阐释相似性的程度和类型,即应考虑目的读者的认知环境,选择最合适方法,引导读者获取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在汉朝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文的熟语,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新课题。在汉语里,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是比较丰富的。熟语是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句子,言简意骸,深刻地说明某一客观事物或真理,其中有的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有的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是积极的修辞手段。所以,在汉朝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熟语的处理,直接关系着译文能否达到翻译标准,保证质量的问题。鉴于汉朝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和它们在悠久历史发展中已形成的特殊关系,并根据几年来翻译实践中的经验,我们认为在汉朝熟语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习语翻译中的语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语翻译中的语义处理吴燮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则是某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认识过程中提炼的语言结晶,其中相当一部分也反映了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尽管各民族之间...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名著。文章基于关联理论对《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的歇后语翻译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汉语歇后语英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前人对歇后语的分类及其翻译策略,指出歇后语分类和英语译名存在混乱现象这一问题。从符号学的视角对歇后语进行重新分类并从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理论视角对这一汉语特有的文字游戏进行分析,并提出作者自己的翻译策略一评译,并举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之一。它的传统研究多从其起源、分类、修辞及翻译出发。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歇后语的前面部分是突显的、容易被感知的背景,是后面部分的认知参照点,而后面部分是图形。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通过背景来激活图形,从而实现对歇后语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递信息,因此新闻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化交流.在新闻翻译中,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是译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  相似文献   

20.
解释性翻译和注释性翻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和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化翻译与语义等值的关系,解释性翻译和注释性翻译与文化传递的关系,以及由于文化空缺而造成的解释性翻译与注释性翻译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