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文章从原始宗教禁戒、现代宗教戒律和法律三者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宗教及法律产生的背景及大量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现出原始宗教→现代宗教戒律→法律的转化过程,认为宗教和法律的文化模式是同构的,正是这种同构性使得法律从宗教中脱胎出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史的角度,结合造园诸要素的艺术特征和欣赏规律及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从表征性、积淀性和同构性三方面重新界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中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承栽的民族文化差异巨大,中国菜名在文化层面表现为较强的不可译性.这些文化差异有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有非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对这些文化层面的处理大多可采用直接切入、同构处理与写实化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明在全球化环境中产生交互式运动,民族国家法律与国际通行法则相互作用,法律文化的异质性与同构性并行发展.在全球价值体系和利益格局调整中,法律文化异质性显示出特别的能动作用,但这种能量发挥是有一定的法律限度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生成与实现.应在承认法律文化异质性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性与传统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通过法制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加快推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周易》的卦象是一个文化模式。它作为元美学的创造,向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实践与思维过程推衍,形成了与易象模式具有同构性的审美文化模式,集中定点在具象的抽象、意象形象、阴阳和合的境界、言辞能指的无方性等层面上。把握这些模式的创造,是从审美文化源头上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历史经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所谓刑法的引导性文化品格,是指刑法应有的对人的行为起引导作用的文化特性。它使刑法具有引导性、文化性、人文性和自主性等特征。从人本法律观出发,为了弘扬刑法的人文精神、实践刑事法治和彰显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在我国必须塑造刑法的引导性文化品格。在没有宗教赋予法律以神圣性,且过分强调宗教与法律分离的我国社会,只能依靠具体的法律实践来塑造刑法的引导性文化品格。在刑事立法层面,在追求对先进制度移植的同时,应当力求对传统优良刑法文化进行吸纳,并应突出个人法益在刑法法益体系中的地位;在刑事司法层面,通过司法改革,确立司法权的独立地位和公开状态;在法制宣传层面,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应当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7.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从理论层面加以深化.同构理论解释了文化和语言是如何保证或阻碍跨语际交流的.文章也介绍了一些在英汉翻译中经常采用的把不可译变成可译的技巧和策略,这些技巧和策略就是翻译中的变通.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在内的全方位运动形态。研究全球化与法律文化重构问题 ,要紧扣全球化这个主题 ,分析法律文化同构与异质的具体内涵和基本特质 ,比较东西方法律文化、中外法律文化的种种因素 ,研究和论证法律文化成长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价值目标和发展趋势等问题 ,进而探索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认识规律和战略选择。研究方法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历史比较与中外比较相结合 ,以法社会学和文化学为观察视角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部分资源丰裕型地区面临发展瓶颈,充足的资源禀赋难以转化为经济产出和治理绩效,内生动力匮乏。文化作为一种隐性力量可能成为解释路径之一。从区域文化的结构来看,社会文化和行政文化构成文化赋能的2种进路。行政文化的培育不但在微观层面的科层结构内部发挥效率优化的作用,还在宏观层面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而激发社会活力。行政文化与社会文化在区域内部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形塑了同构性的区域整体性文化,这一过程展现了文化赋能的行政逻辑、政治逻辑和整合逻辑。区域内部形成的内生动力使得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绩效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是泛文化的,其语义表征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呈同构的层级网络模型.由于人类认知需求和能力影响的不同,这种语义层级网在不同语言文化中虽是同构的,但层级之间、同级之间又表现出种种差异,中英文"爱"之隐喻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当然,Fauconnier的多空间模式比Lakoff的双域映射模式更具解释力,但还应建构一个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动态投射模型.  相似文献   

11.
兵团组织文化具有四个层面:以兵团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层,高度组织化为特征的制度文化层,强大执行力为表现形式的行为文化层,军垦为表征的物质文化层。兵团组织文化特点鲜明,即国家主义的文化价值指向性、"党政军企"合一的文化复合性与兼容性、独有体制的组织文化不可复制性。进一步培育与建设兵团组织文化,应立足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新要求,注意处理好兵团组织文化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积极性与局限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围绕兵团组织文化的四个层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的价值偏差与共契的比较分析,说明法律信仰对宗教信仰的依附性,理性与信仰的同一性,宗教法与世俗法价值的同构性,宗教信仰与法律信仰的反思共同性。并据此认为,中国法律信仰的生成必须从宪法信仰、法律精英信仰、公民意识觉醒、伦理道德信仰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政文化以法律与政治的文化互动为表征,体现为制度与思想两方面的历史演变。在制度层面,君权人治居于核心,礼刑合一的法治始终服务于人治。在思想层面,儒家的德治居于核心,儒法合流代表着主流的价值诉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儒法思想的互动构成了法政文化演变的轨迹,"儒法一体化"是理解其精髓的一条思想主线,其中的"人治""德治""礼治"与"法治"成为理解法政文化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知识产权文化界定为法律文化的子范畴,把知识产权文化从结构上划分为两个层面:制度形态的表面层面和观念形态的核心层面。通过历史分析法和比较法的运用,分析了当代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既要挖掘和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也要移植和融合西方的先进法律文化经验,广泛地吸纳人类共同的法律文明成果。最终,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可以从制度环境、观念环境、教育环境和宣传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管锥编》的古汉语研究既有纯语言层面的研究,如对“丫叉句法”和“异质同构”的阐发,也有语言的文化层面的研究,探析汉字取象背后的文化精神。在继承传统训诂学的同时,又将它与现代阐释学相融合,从而推进了传统训诂学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日本法律文化作为契机,通过阐述比较法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已经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展现了比较法的力量所在。但同时,比较法也是存在弱点的,不同法律文化中种种难以统一的差异的存在使得比较法不可能逾越文化认同的界限,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法律的和谐而非法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管锥编》的古汉语研究既有纯语言层面的研究,如对“丫叉句法”和“异质同构”的阐发,也有语言的文化层面的研究,探析汉字取象背后的文化精神。在继承传统训诂学的同时,又将它与现代阐释学相融合,从而推进了传统训诂学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艺结构思想具有体系性,有别于西方传统结构观念及现当代结构主义文艺思想,是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诗性智慧体系。其体系性具体落实在审美心理时空结构、文艺价值判断、作品本体认知、文艺范畴的构架方式、审美体验心理结构的形成、文艺结构的生成模式,以及艺术各门类之间的同构模式等层面。中国艺术结构诗性智慧的展开与实现同中国"和合"文化及其独特的时空结构观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保守主义视野下的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凸显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与唐浩明历史小说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互动。其具体表现是作家对曾国藩、张之洞、杨度等被传统认知所定格的否定性历史人事,在历史维度上实行“同情”性评判,在价值层面上追求“同理”性思考。当然,因与传统文化过于同构而缺乏更加主动的超越,也使作家创作在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忽视思想者历史作用和宽容暴力专制压迫这样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积极培育全民法治观念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确立一个目标,即法律信仰,其在形式上表现为法律遵守、法律尊重和法律尊崇,在内容上呈现为规则意识、民主观念和契约精神;运用两种机制,即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通过三条路径,即规范层面的制度激励、实践层面的过程体验和精神层面的宣传教育。其中,制度激励主要运用道德法律化机制,旨在培训法律遵守;过程体验和宣传教育主要运用法律道德化机制,旨在培养法律尊重和培植法律尊崇。积极培育全民法治观念是个系统工程,实践中必须围绕规则意识、民主观念和契约精神全面实施,实现三条路径间的密切配合、相互促进,最终形成体系性合力,塑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