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凸显,不少人在个体价值体系建构中出现偏差,诱发出多种心理危机.文化引领人的心理建构,而人的价值观念在心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如何引导人们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预防是当今社会文化价值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人的存在意义引导、主流文化体系建构、危机干预的价值引领、强化人文关怀干预理念、普及生命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进行了文化价值探析及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称呼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在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社会称呼语和亲属称谓语又是称呼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民族文化心理主要表现于人们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较为广泛地认同和遵守的规章制度、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中英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导致了英汉语言在称呼语方面的差异.因此,探讨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英汉称呼语中的映射将有助于消除语言文化的障碍,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郭沫若来说,日本九州博多10年的留日生活具有多重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日本文化的体验与吸收;二、对他早期文学创作的影响,三、对他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考察,可以理清日本文化对郭沫若早期文学创作和思想心理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郭沫若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建设的对象主要涉及的是人,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把关心民众的生理、心理健康作为稳定和谐的评价指标,不断调整执政者的决策行为,才能保证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本文作者认为,可以把健康型组织(Healthy Organization)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评价标准,从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索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机制和标准度量问题.作者提出,健康型组织包括正常的心理状态、成功的胜任特征和创新的组织文化三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但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系统地探索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健康型组织建设的影响机制,不仅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有助于管理科学理论自身的知识创新.为此,和谐社会的健康型组织建设可以从如下六方面来开展研究:各类健康型组织的心理行为的健康标准体系;危机事件的社会心理行为预警系统;转型时期劳工冲突的心理行为机制;企业的员工心理援助和压力管理研究;领导者执政能力模型及开发模式研究;健康型组织文化的形成机制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实施健康型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心态     
文化心态是人在过去经验基础上产生,并对主体在处理与之发生文化联系的情景和客体的行为上起着控制性影响的准备性心理状态。文化心态的形成不仅有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作基础,更重要的;还有这种主观心理结构和能力相对应的外界文化信息。文化心态具有自控制性(自调节性),评判性、指向性的特征。文化心态分为个人文化心态和社会(阶层、群体)文化心态,文化心态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变革时代,人的文化心态均处在调整和重构之中。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身心理的文化关系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了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心理特征 ,探究、考察这些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对于鉴赏古典诗词 ,继承和发扬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介文化是指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构建的一种兼具第一语言和目的语双重文化特征的特殊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中介文化的特点,认为中介文化的特点与中介语具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其次从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心理和社会等相关因素出发对中介文化发生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尝试性地探讨了中介文化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课程价值取向:含义、特征及其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价值主体按照当前的认识水平,以一定的客观价值标准为依据,在课程价值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趋向.课程价值取向具有关系性特征、历史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深入分析课程价值取向发生的文化前提、变迁的文化基础以及变革的文化自觉,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建构符合社会进步与个体和谐发展的新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与传播,一种以网络传播为特征的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在全球兴起,并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而人文精神的缺失就是严重的负面影响之一。本文分别从网络文化对人的思维能力、人格心理、人文情感以及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论述了人文缺失的状况。同时针对网络文化的人文精神重建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其一,构建网络文化重建工程;其二,加强网络文化人文教育;其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研究入手,提出了社会情境、社会暗示、社会感染、社会模仿是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塑造的基础因素,并从社会文化孕育社会人格、社会文化确定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养成主体意识,社会文化决定社会心理四个方面阐述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及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现状及社会人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唐人尚牡丹”的说法有失周密。原因有三:其一,牡丹玩赏的高潮仅在贞元、元和间;其二,仅限于“京城贵游”;其三,有唐一代,文人在牡丹中所寄寓的社会文化心理变化很大。中唐时,他们对牡丹热是质疑甚至批判的,晚唐则既有对盛世繁华的追忆和反省,也暗含日暮途穷的伤怀。  相似文献   

12.
逃避型人格是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面临从文化浪漫时代到经济建设时代转化的应对方式及形成的典型文化形态。他们以多余人的形象出现在当代文学作品中,通过逃避、出走、谎言和肉体的挣扎来抵制焦虑,试图确立自我身份的认同。逃避型人格主要表现为: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试图独立于他人来与世俗抗争;从欲望的挣扎中寻找生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韵文文体演变中新旧诸体的相济共存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人类自然而本能地接受文化遗产的一般原因,汉民族尊古崇圣的文化心理结构之特殊原因,矛盾同一性所构成的哲学原因,是诸体相济共存因素存在的主要原因。诸体的相济共存对韵文新文体的形成与完善,旧文体的重构与复兴,乃至韵文艺术的长期积淀与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钟馗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馗形象是横跨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连接古代和近代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的文学形象,它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神化的人到人化的神两大阶段.钟馗形象的演变过程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学价值,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魔形象的发展形成过程和中华文化中的社会文化心理、文化内涵、文艺审美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赋>是陆机探讨文学理论的专著.在<文赋>中,陆机第一次提出了为文"用心"的问题."用心"问题即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谈"心"者不少,但直接阐述文学创作心理问题,并将其作为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对象,陆机是第一人.陆机的<文赋>具体阐述了应感问题、想象问题、语言问题和灵感问题等诸多文学创作心理问题.<文赋>直接而具体地探讨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与我国古代哲学"以心为主"的理论探讨模式有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的贫困者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对政府和社会的扶贫工作形成某些心理依赖, 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成因。主观成因指以下几个方面,经常遭受社会生活的重度挫折, 这是贫困者形成心理依赖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民族群体自卑心理的影响, 这是贫困者形成心理依赖的心理基础; 某些落后的文化观念的影响,这是他们形成心理依赖的思想基础和观念基础。因此,扶贫必须先扶志, 治穷先治心。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视野中 ,文学活动是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 ,也是诗意的文化交流活动。它以文化语境和文化心理为前提 ,亦即在特定文化语境的制约下开展 ,并以主体的文化心理为根本动力。因此 ,在文学活动中文化的作用是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另一方面 ,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都是基于文化传统的个性化的创造活动 ,其艺术的性质也构成了主体间诗意的文化交流过程。这不仅创造了审美文化 ,还实现了各类文化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艺术想象与文化想象、文学的价值向度与文化想象、文学批评与文化想象等关系域,提出并阐释了文学批评需要文化想象的理论命题.文中认为文化想象是全球化语境下,以文化为资源的社会性想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想象;在现时态的文学中,想象的多元以及由此而生的价值向度的歧义,呼唤着有意义的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从来就包含着科学的文化想象,当代文学批评要与批评的对象相适应,不仅要对文学中的文化想象予以臧否评价,而且它应当以积极的文化想象为前提去批评,更多地给人以理想和憧憬、给人以信仰和形而上的支持,从而不失其批评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许多近义范畴,又有许多对待范畴,前者由意义邻近的名言耦合而成,后者则由意义对待的名言耦合而成。古人好用此类名言界定与论说文学,既是出于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和认知习惯,不愿别作新词,以冲冒被人指为汩没本源、鲁莽率意的考虑,也是为了保证立论的周洽与深刻,从而最大程度地开显文学创造的内里机理,并有以体现天地万物相偶相成的运化规律。它在在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人文根性,也是构成传统文论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活动及生产行为等之间的关系。人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分别解释了人的心理与环境的关系。佛寺选址、佛殿布局和佛像布局的最终意义是为了烘托出佛的威力,使佛在信奉者心中具有高大、威严、慈悲的形象。对信奉者而言,佛寺的一切布局都是外在于他的环境因素,这个外在的环境结合文化因素组成特定的心理场从而影响信奉者的心理和行为;而对佛寺选址、佛殿布局和佛像布局而言,同样也受到建造者社会文化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佛寺建筑布局体现出人的心理与环境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