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文主要论述郭沫若与东方文学的关系,着重分析印度"诗圣"泰戈尔、伊朗中古诗人莪默·伽亚谟以及日本文化与文学,对郭沫若思想和创作所给予的影响.探讨郭沫若如何融铸和吸纳东方文学的长处,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小说是印度20世纪文学中的重要构成,其发生、发展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各时期的创作成就分别以泰戈尔、阿葛叶与布特代沃·巴苏和"新小说派"作家群作为代表.泰戈尔实现了印度小说叙事手段的现代性转型;阿葛叶和巴苏为印地语、孟加拉语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后期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的"新小说派"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表现手法,融合本土小说叙事基因,强化现代性诉求,坚持立异标新,对印度文学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代表了印度近现代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影响仅次于他的诗歌.他学习并接受东西方文学传统,创造性地运用非人物的灵幻叙述方式,灵活采用多种叙述者类型,运用了不同的叙事视角,使小说的叙事艺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泰戈尔以独特的叙事技巧揭露社会严峻的现实问题,赋予小说浓郁的悲剧精神,把印度短篇小说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体现了作家自觉的叙事艺术探索精神以及深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的散文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对"爱"--那种充溢于宇宙万物当中的暖融融的爱意--的吟唱.不同于印度传统精神中的"寂然于万物",泰戈尔思想中有着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和谐完整、统一宁静的追求,使得他的散文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既区别于印度传统又远离了西方哲学、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观.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小说中走向死亡的女主人公数量众多,而且贯穿了他整个短篇小说的创作.这些女主人公的死亡大都离不开各种旧制度的迫害和反抗的无助,由此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印度妇女的悲惨命运.她们的死被泰戈尔描写得凄婉而悲哀,这与泰戈尔本人亲历众多亲人死亡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也体现了他"宇宙一体,梵我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试论泰戈尔的文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和作家,同时也是印度近代文艺理论的开拓者。他的丰富的文艺论著,不仅为印度近代文艺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印度文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泰戈尔的文艺观,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他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已名震印度文坛。但这时他尚未系统地总结自己的创作,他的文艺见解,只是零星地出现在他的文艺作品和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与阿根廷女作家、翻译家维多利亚·奥坎波的历史交往是印度和西班牙语文学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并对各自的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忘年情谊既是精神之恋和世俗之恋的融合,也是东西文明对话的真实体验,涉及到语言、文化和性别等各个层面的问题。泰戈尔与奥坎波的跨国情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董翔薇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巫白慧教授的约稿通信中,了解到巫先生于1991年8月7日至9日应邀赴印度出席了关于泰戈尔的国际学术会议,于是编辑部委托我院在北京作短期学术访问的董驹翔副教授,对巫先生做了专题学术采访。这项会议的主题是“秦戈尔的预见及其对当代的影响”。巫白慧教授的英语论文是“Gurudeva Ever Lives in Our Hearts”(“泰戈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重点在扼要论述泰戈尔的吠檩多哲理思想。巫先生介绍说,各国学者提供的论文大体涉及到五个方面:1、泰戈尔的印度历史观点;2、泰戈尔与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泰戈尔的预见与现代印度;4、泰戈尔的多元性与同一性的哲理及其在印度的实践;5、关于各国对泰戈尔作品的翻译问题。大会每一篇论文宣读后,立即进行提问发言,与会者积极参与,其议论气氛热烈而愉快。亚先生对大会所讨论问题总的印象是集中在有关泰戈尔的历史观点和他的哲学思想上。就此,巫白慧教授向编辑部提供了他所写的如下书面材料。  相似文献   

9.
作者简介:凡·伊登(1860-1932)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兰最受读者喜爱、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诗歌和散文都很出色,在创作一向难称发达的荷兰文坛,他的作品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他的本职是一名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后期逐渐放弃了文学写作,将个人兴趣完全转移到对梦境的医学分析和研究上,而且取得了相当斐然的成就。在思想方面,他不仅深受17世纪荷兰著名哲学家斯宾莎的自然神论的影响。还对印度的东方神秘主义哲学抱有浓厚兴趣。他最早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翻译到欧洲。被鲁迅先生称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的《小约翰》完成于1887年,是凡·伊登文学创作生涯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0.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罗宾特拉纳特·泰戈尔是世界著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又是教育家,画家和音乐家。他炫目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但他享誉世界的盛名首先是和诗歌联系在一起的。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他用流利生动的孟加拉语写下了各种各样的诗歌。他的诗歌不仅以丰富的形式、多采的风格、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文字给印度新诗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而且以浓郁的感情和真挚深刻的思想给印度和世界读者以熏陶和启迪。泰戈尔在向读者奉献他诗歌的同时,也向读者披露了他复杂的心灵和人格。他的娓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在审美创作中关于心眼、意法、雅俗方面的阐述 ,丰富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把审美创作与思想内容、创作体验等密切结合 ,解决了主客体之间具有丰富内涵的审美关系 ,对于当代审美观念和创作思想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振铎创作的现代儿童诗歌音乐旋律优美,与诗情诗意、故事情节谐适。在作品的表现上独辟蹊径,把音乐美融合进其他多元文学样式,相映成辉,开拓了各自的审美空间,也丰富了各自的审美蕴含。  相似文献   

13.
对冰心诗歌创作的研究本无新意,但从译介学的角度对之加以论证的却不多见.本文在论述泰戈尔对冰心诗歌创作的影响实质上是郑译泰诗的影响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阅读郑译本<飞鸟集>对冰心诗歌形式内容和语言意象的影响,并探讨了阅读译诗建立起来的翻译文学概念对冰心后来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泰戈尔的宗教神秘主义倾向受印度苏非派哲学的影响,两者在对神的理解、对神的体悟以及敬爱神的方式、具体途径、追求目标等方面有类似点,从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及相关论述可看出,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泰戈尔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流派而非一个流派.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是一个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的流派.这一派的确立,以郑著<中国俗文学史>的出版为标志.他们的研究对象,除了狭隘的民间文学(如神话、故事、歌谣、谚语、俗语等)外,还包括了历史上曾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有了书面文本的戏曲、变文、弹词、鼓词、宝卷等.这一派在中国文学史的学科建设上贡献殊大.在研究方法上,早期他们吸收了西方人类学派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如比较研究,类型研究),后来部分地抛弃了或修正了西方的方法,而以文学的比较考证与内容的社会分析为特色.建国后的17年间,在"左"的社会思潮下,俗文学及其研究者受到了冲击,从而使这个学派受到了重创.  相似文献   

16.
张岩 《南都学坛》2013,33(1):45-50
中国现代文学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作家却都曾创作过以古老的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现代作家之所以会创作古老的神话,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现代作家在对新文化的积极建构中,对包括神话在内的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汲取;第二,现代作家的神话题材作品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关切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指向;第三,创作神话题材作品的作家大都表现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和西方异域文化的多方关照,他们既是新文学的巨匠,也对包括神话在内的古代文学具有深厚的积累。对于现代作家创作神话题材这一文学现象的考察,也丰富了对于现代文学多元性的思考,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复杂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研讨视角。  相似文献   

17.
泰戈尔一贯主张将东西文化融合起来。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和文艺创作实践都是东西文化融合的产物。他在融合东西文化时显示出自己的鲜明特性,一是个人独创性,二是主次分明性。他走上这条道路是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所走的这条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曾在中国文化界引发了激烈论争并出现强力抵制,反对派的中坚人物陈独秀、沈雁冰、郭沫若等人却又是我国最早翻译泰戈尔作品、推介泰戈尔思想、追踪泰戈尔行踪的学者。泰戈尔主要在北京的文化界活动,抵制和批判的文章却多刊载于上海的政治性杂志。反对者的部分文章偏离实事,凭空杜撰。对此一事件的研究和评价亦多有舛误。对上述内容进行实证性的梳理,以期对一些认识偏失作出辨正。  相似文献   

19.
泰戈尔的散文诗有三个特色 :以平淡为美 ,以随意见长 ,以静穆为大。宋诗具有散文诗的特征 ,这提供了对泰戈尔散文诗进行比较研究的契合点。泰戈尔具有浓郁的中国情结 ,他钻研过中国大哲学家的著作和大诗人的作品。泰戈尔的散文诗中包含着中国诗歌的美学品质 ,因而特别容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泰戈尔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客观上可以视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种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仪礼》学研究史上,李如圭的《仪礼集释》是一部重要的纂集体著作。该书在全文据录郑玄《仪礼注》的同时,又增设"释曰"部分,或是对《仪礼》的某些经文加以阐释,或是对郑玄的某些注语加以笺识,突出反映了李如圭在《仪礼》研究方面的具体创见。通过对这些"释曰"申注类释语的剖析,可以发见,无论是在对郑《注》语词的释注方面,还是在郑《注》礼经仪文节度训释的申解补充方面,也无论是在先秦儒家典籍的语料引证申注方面,或者是在郑《注》校勘语料及其语词的释音申注方面,李氏《集释》都形成了自身独到鲜明的申注特色,在整个《仪礼》学史上占据了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