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设施老化失修、资金投入不足、灌溉技术落后等问题,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其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致使广东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九五”以来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资金去向多样,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应从明确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能、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分类指导,大力推进水管单位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快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证表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冲击、社区组织地位被动、农户集体非理性、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也进一步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进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还指出,与农村发展相关的研究既要强调社区层面的实地调查,又要强调农业和技术之外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田水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决定着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然而我国农田水利存在农田灌溉条件和技术落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农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与农田水利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从科学规划农田水利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农业的农田水利建设内容、标准和功能,从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区方面推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中的灌溉水源开源和节流技术推广,从市场化供给农田水利方面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管理效率将成为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水利短板的有效措施,使构建动态、全面和综合的现代农业体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改革与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机制,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着力抓好的工作领域。本文依据山东省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一方面,从村庄层面分析了山东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特点;另一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地区村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情况及其特点,总结分析了部分地区多元融资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的原则与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当前,水利设施薄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农田水利建设不足仍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现状分析,从政府职能发挥角度指出影响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成就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制度的合力,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作用、政府治水组织体系的整合作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利益交换作用,这些制度整合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并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研究表明,继续发挥既有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将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采用了实地调研和询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马村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如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加大农业气候保险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等推进马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东财政2001—2014年投资农田水利的数据及其所产出的绩效数值,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广东财政对农田水利的投资效率。结果表明:随着广东财政对农田水利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效率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地区的财政农田水利投资效率差别较大,广东财政农田水利投资效率区域性特征明显。进一步利用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农田水利投资结构、财政农田水利资金管理二大因子对投资效率影响较大。文章提出优化农田水利财政投资结构,提高对农田水利财政投资资金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在粮食作物生长中既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关系到粮食生产投入、产出乃至粮食安全,近年来,水关联的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得到各界高度关注。本研究侧重于分析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难题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水资源利用对策。主要研究结论是,粮食生产因“水”面临的多重风险,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禀赋存在着时空不匹配、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不高、灌溉水压力对粮食生产产生冲击。因此构建粮食生产节水利用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粮食生产节水利用上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水资源有效利用保障“藏粮于地”的对策框架,包括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广节水利用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证分析了广东耕地的资源禀赋、配置结构和配置效益的变动情况,运用计量模型估计了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广东耕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耕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是明显的非粮食化倾向和非农化态势,耕地生产率显著提高;农地使用权对农业产出的贡献为负值,农地转让权的完善对广东农地绩效的作用为正且在三种产权结构中影响最为显著,农地收益权对农业产出的贡献亦为负值但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明清山区陂塘水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陂塘水利改善了山区的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的价值。而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道和陂塘淤塞,废弃的河道、陂圳、山塘又被占垦为田。同时,陂塘水利的发展与航运矛盾,减弱了陂塘水利的功能。溪流河道上层级而设的陂坝使径流流速减慢,沙泥停蓄。而河床渐高又使河水漫溢,也影响了对水力资源的运用。人们针对当时陂塘水利出现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广东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各自发展的特点与优势,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推动广东自贸区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利用高端要素,对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的优势、意义、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自贸区及海南自贸港各有独特、不可替代、有助于双方协同发展的优势与特点; 政策环境带来的强而有力的资源、相互间人文地理相近性与产业发展上的互补性,使双方协同发展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递与共享等通道还不完善,彼此产业结构分布不同、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市场内驱力和政策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有效地推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需要畅通两大自贸区的基础设施连接和信息网络建设,协调传统产业互补发展,打造海南优势产业集群,改善和组合各自优势资源,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下完善政府合作机制,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地是重要资源,它关系到粮食生产安全,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在推进城镇现代化过程中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保护农田耕地的思想认识。弘须从贯切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侵占农田、破坏耕地的种种现象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法律监督、政策制订执行的力度。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城镇化对耕地稀缺性、自然水系统农业服务功能、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和水资源稀缺性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为了解决福建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运行管理水平低、对城镇化响应不足等问题,文章在综合分析福建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机会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处理好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农民自筹的关系,建立需求导向的设施建设机制,构建面向城乡一体化的设施体系,充分利用中央资源以及创新设施运营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户种粮意愿弱化是指由于种粮比较收益降低、农业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引发的农户种粮积极性降低而导致农户粮食产出萎缩,进而引发粮食种植业退化现象。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农户种粮意愿弱化呈加速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单个农户粮食产出下降、复种指数下降及部分农地抛荒等,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农业劳动力上涨及短缺、粮价过低、年轻农民“厌农”情绪扩张等,如何通过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创新以改变这种局面,成为提升农户种粮意愿进而化解粮食种植业退化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安庆沿江湖泊围垦历史久远,本世纪初开始退田还湖。湖泊围垦与退田还湖反映了人地关系的演变。湖泊围垦旨在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及其粮食短缺问题。退田还湖有效改善了沿江平原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防洪抗灾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也促进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湿地产业,延伸湿地产业链是解决围垦与还湖矛盾的关键环节。提出了继续实施退田还湖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海防建设经费筹措是晚清政府的重要任务.中法战争以前为广东近代海防的初创时期,开始购买铁甲舰和修建新式炮台,海防主要依靠自行筹款,获得的中央经费仅有粤海关每月拨银2万两;中法战争至两广总督张之洞离任前为广东海防的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借洋债迫使清廷允许广东截留洋药厘捐和开办闱姓赌税,同时广东与户部对各类捐输展开争夺,广东利用战时体制获得捐输的支配权.从晚清广东海防经费的筹措过程可以看出,广东督抚不断通过寻找新财源、请求截留京协饷等方式建设本省海防,为了应付国防事务,战时状态下在中央与广东互相妥协的过程中,广东获得更大的财政支配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