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各有自己语言的特点,词语存在不同的对应关系。从语言学角度入手,对英汉词语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英汉词汇互译的情况,以期为句子、语篇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英汉词语之间存在完全对应、不完全对应、多重对应、相反对应、不能对应等五种情形。  相似文献   

2.
有的英汉两个词表面上似乎是完全对应的,实际上意义相距甚远,用法各异.本文分析了影响这种不完全对应关系的几种因素及这种词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词语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负载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却往往很难处理.因为词语所负载的情感色彩是可分级别的,而且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好英汉词语的情感负载的对应关系,才会有更精彩的译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语义成分分析法,说明了将其应用于翻译的可能性.接着,作者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对英汉语之间词语对应关系重新分类,并尝试将这一理论用于词语翻译.  相似文献   

5.
文化负载词翻译是文化交流中的难题.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难点在于英汉语言词汇的不完全对应关系.通过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难点分析,结合词汇缺失、词汇冲突和词汇对应信息缺失三现象,讨论词汇对应关系对翻译的影响,寻求不同情况下的有效翻译策略,可以起到有效传达文化信息、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英语成语同汉语成语一样,是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英语成语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尤需注意英汉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对应、不完全对应和不对应三种关系,在英语成语汉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正确处理好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翻译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7.
双语对应翻译单位只有在搭配、类联接、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特征相同或相似时才构成事实上的词语对等。从语义韵的视角出发,将MOTIVE与其汉语对应翻译单位进行对比,可以看出,motive(s)for与其汉语对应翻译单位在语义韵特征上存在差异,因此严格来说它们并非事实上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90年代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差异造成词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概念空缺,已成为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切实可行地填补文化空缺?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笔者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不折腾”这一俗语词为个案,通过具体分析目前流行的各种译法及问题,揭示此类文化空缺词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理解的困难性,总结此类文化空缺词语填补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语言意义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存在于本族语言中,还表现在翻译方面.词语意义的不等值是翻译不确定性的表现之一.由于语言系统差异和文化差异,不同语言的词语在外延意义、内涵意义、文化语义、风格意义、音系意义等方面会表现出完全等值、不完全等值和不等值.翻译的等值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在英汉语言转换中,属于完全对应的词语约占四分之一,不完全对应的词语及句子占绝对优势,这正是我们必须采用诸多变通手段的依据。引申手法就是英汉互译中的变通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原语中有些词语、词组在翻译为目的语时极易引起词汇空缺,造成原语意义的不完全表达,从而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进行,因此,弥补这些词汇空缺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心理学有声思维报告方法研究7名译者在翻译极易引起词汇空缺的词语、词组时的心理活动,真实再现译者对这些词语、词组的处理过程,能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外宣传中一些词语的翻译问题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国外受众的认同。翻译,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译语中找到与原语相对应的话语。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汉英语言互换过程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话语,比较理想的结果是“近似对应”,就是找到为读者所熟悉或容易理解的话语,在信息和受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信息传播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许多我们熟知的同源典故性词语,虽然它们的来源不尽相同,但它们所隐含的意思完全或基本相同,从而使两种语言中的典故性词语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从它们的对应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法,而且是扩展词语意义的重要方式。转喻普遍存在于语言当中,宋词中的转喻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从认知的角度看,宋词(源语)中的转喻和英语(译入语)的关系分为完全激活对等、部分激活对等、错位激活对等、激活对等空缺等情况,对应的翻译方法为转喻零植入、转喻部分植入、转喻替换植入、转喻完全植入、转喻放弃植入。  相似文献   

15.
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论述语境和词语翻译之间的关系及语境对词语翻译产生的影响和限制。主要论述了语境的概念 ;字典释义的本质与它在词语翻译中的作用 ;词义的概念及它与词语翻译的关系 ;非语言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译语词语与原语词语之间的差异以及特殊语境对词语翻译的限制和挑战。重点是论述词语的翻译是不能脱离开语境的 ,只有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比原语和译语语境 ,词语翻译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上下义关系反映了词语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上义词代表的概念与该词的下义词构成语义场。不同语言的词汇间存在着不对应或空缺的现象;同一语言中,同一词在不同的语义场具有不同的意义,翻译时应视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对等的词语。此外,上义词有时可与其下义词构成同义语义场,选词时应考虑词的文体色彩和准确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与汉语相近 ,但不对应的词语在课文的译文中处理不当 ,导致学生对某些词的误解。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预备级第一册第二课的标题的思考 ,提出对类似的词语的翻译应该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策略谈“不折腾”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主流英文媒体在英译中国特色词语时,主要采取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直译加解释或音译和直译加解释这些方法或策略。从外宣的角度讲,音译或直译加解释即解释性翻译的方法是外宣英译中国特色词语的有效方法。解释性翻译给"不折腾"的英译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语境对语义有制约作用。词语之间、词语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形成了相互呼应、相互影响和相互限定的制约关系。要正确地进行语义认知,就须考虑语境所触发的认知框架,通过意象图式对语义进行引申性发挥。在翻译过程中,应在把握主题倾向性的前提下,对关联性社会文化语境做出准确地判断,并在语境制约下达到对语义的跨文化间对应和有效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对应规范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术语是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行业词语,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的核心问题.本文针对法律术语误译现象,提出了法律术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对应规范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从法律术语的本质意义出发,掌握法律术语翻译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