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高鹗续写。高鹗续书的证据似是而非;高鹗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续写二十多万字的后四十回;从程甲本和程乙本的异文中,特别是根据程甲本正确,程乙本改错的事实,可以充分证明高鹗没有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书说是新红学的主要论断之一,笼罩《红楼梦》研究近百年。历来虽有异见,但从无以诠释学眼光对续书说进行系统审视者。本文从各个层面和维度论述高鹗续书说是在20世纪特定文化历史处境中,因为胡适等人诠释《红楼梦》时的特殊生存状态而提出来的,其观点不能成立。作者通过文本细读和理论思辨,梳理出前人较少关注的系列证据作了较充分的论述,并推测《红楼梦》后四十回主体可能为曹雪芹生前原稿被毁后的重写稿。  相似文献   

3.
一七九一年高本《红楼梦》问世,引起了红学家、红楼梦研究者和广大红楼梦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如何正确评价高续书的功迹是非,《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艺术倾向,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大体上可概括为基本予以肯定和彻底予以否定两种意见。清人裕瑞在《枣窗闲话。程伟元续〈红楼梦〉书后》中说:“细审后四十回。断非与前一色笔墨者。其为补考无疑。”又说:后四十回是“一善俱无,诸恶备具之物。”近作中也有  相似文献   

4.
且说“贬高论”白盾《红楼梦》后四十回所谓“高鹗续书”的评价一直是红坛争论的热点之一,崇曹贬高论曾成为一时风尚,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着绝对优势。这个现象——“贬高论”的出现及其前因后果和影响,是个值得探讨的命题,谨己见于下.《红楼梦》百甘回的流传,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 一、表象的背后“红学”中一个长期激烈争论的问题,是对后四十回程高续书优劣功过的不同评价。肯定派说,后四十回使“残璧”变成“完璧”,完成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功莫大焉,纵有小疵,不掩大善。否定派说,后四十回狗尾续貂、鱼目混珠,从根本上歪曲、篡改了原著的精神、思想、内容,虽有微善,难抵大过。这种分歧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红学领域,大至对《红楼梦》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批驳胡适说程伟元作伪的观点,指出程伟元是整理出版《红楼梦》的第一功臣。高鹗只是参与了后四十回的整理,而非续后四十回。  相似文献   

7.
纪念程高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二日辽宁省红学会在辽宁大学召开纪念程高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到会专家、学者三十余人。与会者一致认为:曹雪芹和《红楼梦》是伟大的;如果没有程(伟之)、高(鹗)这两位编辑和出版家,对前八十回补遗订讹,对后四十回苦心搜罗,镌板发行,前八十回在传抄中很可能被改得面目全非。可以说,程、高编辑出版《红楼梦》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非凡之举。然而,半个世纪以来,胡适和某些红学家却给程、高二人加以莫须有的罪名,说他们“作伪”,续写后四十回,后四十回也因高鹗的“无行”被否定得一无是处。讨论会上,不少学者指出:续书论的大害是不同程度上蒙蔽了广大读者,使他们不能获见《红楼梦》金书的真面目,使旷古未有的奇才曹雪芹减损了名望。倡导续书说的俞平伯先  相似文献   

8.
我写下的这个作为题目的问句,如要我回答,那么,我可以说:又能,又不能。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有愿试的,你可试试看;历史上也有人试过的,如程本《红楼梦》后四十回和其它续书,都曾假托雪芹。这可以说是“能”。但是,假托的这些东西,迟早会为人识破揭穿,鱼目焉能混珠?这就是“不能”。所以,我说“又能,又不能。”  相似文献   

9.
宋健 《南都学坛》2003,23(2):47-50
据程伟元自称,《红楼梦》后40回的一部分残稿是高价从“鼓担”上收购来的。胡适则认为“鼓担”购书类似神话,并且为程高二人串通作伪之“铁证”,后40回为高鹗所续之说遂成“定论”。据深谙故都旧俗人士的看法,程伟元购书于“鼓担”,不但合情合理,且属其搜罗佚书必循之途径。由此认定《红楼梦》后40回绝非程伟元、高鹗所续。胡适的高鹗“续书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期号页码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分专题自动检索 《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语言风格差异 初探中国现代诗的发展试论庄子散义的艺术结构试论《红楼梦》中的把字句称文小而其指大,举类迩尔见义远论梁信新作《赤壁之战》 《红楼梦力后四十回的京腔京味儿 一一兼与“杜芷芳说”商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常所说的《红楼梦》,一般指的是经高鹗续改过的一百二十回刻本系统的《红楼梦》。它是近两百年来《红楼梦》的通行本,自1791年问世之后即风行海内,各种有关《红楼梦》的其他艺术形式如曲艺说唱、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都从它脱胎而出。可以说,《红楼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小说史上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之所以被王国维推为“悲剧中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悲剧感染力,是直接有赖于高鹗续改本之功的。在一百二十回的高鹗续改本行世之前,《红楼梦》的基本定稿只有前八十回,称《石头记》,主要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少数人中间传播,然而如俞平伯先生所说,“自从乾隆壬子程伟元刻的高鹗本,一百二十回本行世以后,八十回本便极少流传”(俞平伯著《红楼梦辨》第8页)。八十回本的《红楼梦》是一部未完稿,其后面的部分一说被“迷失”,一说本来就没有写成;不管怎么样,我们从前八十回原书的伏线和后人的考证、“探佚”,是可以了解后面几十回的大致情况的。  相似文献   

12.
哈斯宝和他的《小红楼梦》周双利1973年在内蒙发现了清代蒙族翻译家、文艺批评家哈斯宝所译的《新译红楼梦》手抄本,共发现了四种完整手抄本与一个残本。这个《新译红楼梦》共四十回,是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节译。哈斯宝自己说:“我要全译此书,怎奈学浅才疏,...  相似文献   

13.
一吴承恩的长篇小说《西游记》问世之后,明清时代又有若干续书出现。今存者,尚有《续西游记》一百回、《后西游记》四十回、《西游补》十六回等几种。而在几种续书之中,《西游补》以十六回之短制而别开生面,于当世、对后世均有一定影响,“殊非同时作手所  相似文献   

14.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蒙古族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哈斯宝,根据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择出两玉之事,节译为四十回”,名为《新译红楼梦》,并按照他所节译的四十回本加以评点,又撰写了《序》、《读法》、《总录》三篇文章置于书前书后。书中四十回回批和三篇文章的汉译本名为《(新译红楼梦)回批》①。小说评点,是我国古代传统批评方式之一。对《红楼梦》进行评点,更是历史悠久,人数众多,以至形成红学中的一大派别——评点派。哈斯宝在其中是较有成绩的一个,而这与他所使用的批评方法关系极大。第一,美学批评和社会批评并用美学批…  相似文献   

15.
放谈《红楼梦》诸公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楼梦》主题思想、宝钗和黛玉、《红楼梦》人物阵营的划分与价值判断、《红楼梦》是否“另有本事”、后四十回是续作还是原作以及《红楼梦》创作方法等论争由来已久,所有这些论争各有道理,给人以启发,又各有其局限性。《红楼梦》研究者应立自己的“论”。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小说无不可续者,独《三国演义》根于历史,不可续也。”其实不然。早在康熙间,刘廷玑就提到:“近来词客稗官家,每见前人有书盛行于世,即袭其名,著为后书副之……《东西晋演义》亦名《续三国志》,更有《后三国志》,与前绝不相侔。”两晋为三国历史之自然沿续,《东西晋演义》题名“续三国志”,固无个可,但真正称得上《三国演义》续书的,则有题“西蜀西阳野史编次”的《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一百四十回和题“梅溪遇安氏著”的《后三国石珠演义》三十四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后三国”  相似文献   

17.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评价问题,被红学家视为“红学爱好者至为关心的红学公案”(刘梦溪《拥挤的红学世界》《文艺争鸣》1989年第5期)。为此,笔者把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论争意见,分三个题目,粗略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一书中,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的情节并不多,前八十回中,甄士隐的正文只在第一回,贾雨材正文出现在前四回中,其后第三十二回、四十八回、七十二回仅是通过他人之口提及,始终没有正面出现。续四十回中,一百零三回甄士隐与贾雨村在急流津渡口相遇.一百二十回,二人归结《红楼梦》。总之,这两个人物始终没有参与进贾府活动的中心,因此作为形象的人物便做了让位,这两个人物在《红楼梦》全书中更多的是作为结构和主题的人物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朱兵《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态解析》一书,涉及了作家创作心态、《红楼梦》的主题、写法等诸多问题。笔者以这部论著对王熙凤形象的评价为切入点,探讨《红楼梦》中时宁荣二府、赦政两门的抑扬倾向,以及因作者对某些人物的偏袒而影响了形象的丰富性等问题。王熙风识字与否的矛盾疏漏之处,显示出《红楼梦》的成书和修订过程具有动态的、开放式的特点。“掉包计”等情节的设置,说明后四十回并非高鹗“续写”,程、高的工作侧重于修订。  相似文献   

20.
腰斩《红楼梦》、贬低否定后四十回的现象正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外扩散。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把"脂批"作为评论和否定后四十回的根本依据。也不能用前八十回作尺子,衡量后四十回并贬低和否定后四十回。更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