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克服消极腐败问题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服消极腐败具有战略意义。一个光明正大的党必须高度重视对消极腐败问题的克服。中国共产党完全能够求是、辩证地看待和履行克服消极腐败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
农村党员干部消极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奢靡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任人唯亲和宗派主义等。造成农村党员干部消极腐败的原因很多,从道德的维度分析,主要是道德修养缺失导致理想信念动摇,道德认知不足导致宗旨意识淡薄,道德行为失范导致腐败频发。因此,通过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道德教育,优化农村的思想道德环境,完善农村党员干部道德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防治农村党员干部的消极腐败。  相似文献   

3.
消极腐败是隐藏于体制内部为害于无形而又往往易于为人忽视的消极因素。消极腐败的法理特征主要有行为隐蔽性与边界模糊性、过程间接性与范围广泛性、影响辐射性与后果衍生性等。其成因主要源于党政干部价值观念扭曲、惩治机制匮乏、社会环境消极影响等。为此,要加强党政干部教育、加强行政过程的透明度与规范化、加强行政监督等强化消极腐败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针对性强,切中要害,让人警醒.高校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四种危险”,是高校从源头遏制腐败的重要抓手.深入分析高校防范“四种危险”的必要性和关键环节,提出高校防范“四种危险”的具体措施:防范精神懈怠,保持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防范能力不足,增强办学治校的能力本领;防范脱离群众,树立尊师爱生的公仆情怀;防范消极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推进,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遏制,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文明环境。与此同时,腐败与反腐败的形势也从胶着状态转向零容忍状态。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腐败新动向,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预警监督科学化水平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亚文化视角中的腐败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的成因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看 ,不仅应考虑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至少还应考虑行动的逻辑理性对当事人的制约。从客观上看 ,不仅应考虑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 ,也应考虑特定文化氛围的制约。腐败、灰色腐败以及干部不正之风的成因 ,在亚文化视角中存在着共性。抑制其消极功能最基本的途径是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政府组织及其官员的腐败,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消极现象。控制和预防国家公职人员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方政府中腐败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组织及国家公职人员通过种种途径产生了租金,引发了寻租活动,即寻租性腐败。在县级政府中寻租性腐败主要寄生在权力运作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文章以江苏省北部某县1999年-2006年腐败案例为样本,分析了这种腐败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从经济人和道德人两个维度出发,创新和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源头上治理寻租性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随着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 ,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在滋生蔓延 ,防治腐败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对腐败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防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最近在谈到统计工作的方针时指出,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是一种严重的消极腐败行为。要把这个问题提到党纪国法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货币、资本三大拜物教理论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阐述,揭示了拜物教理论的本质、根源以及对如何拜物教思想进行了理论探索。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拜物教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来认识和克服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拜物教现象,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符号拜物教是符号世界的一种异化现象。数字化迷信是现代符号拜物教的主导形式。数字化符号拜物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数字化犯罪、数字化病毒、数字化黑客、数字化沉溺等。数字化符号拜物教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依据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性本能,和死亡本能分析《呼啸山庄》主要人物凯瑟琳和埃德加、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之间施虐与受虐的性变态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死亡动机,可以清楚地揭示人物的主要性格.  相似文献   

13.
虽然卢卡奇曾经论述过马克思物化批判的思想,但是它并没有得到清晰的表达和准确的理解。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社会都变成了物的物化现象,批判了那种把人和社会当成物的物化意识,即商品拜物教。这种拜物教在社会历史研究中把人和社会都当做被改造的客体来观察,用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理解社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理论是反思当下金融危机的独特视角。货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判断逻辑。货币的本真意义被"反向",货币符号被主体化,货币手段被目的化。货币幻象是货币拜物教的极致状态,是货币价值的心理体验和想象。"华尔街的贪婪"不过是货币拜物教的当下形态,表现为高杠杆率如影随形、金融评级机构不知"知所进退"、天价的薪酬和奖金以及权力与金钱孽生的贪婪。  相似文献   

15.
2011年2月24日至27日,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副校长田晓明、校长助理杨一心、校党委办公室主任王洪法、研究生部主任王家宏、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忠、科技产业处处长蒋敬东、社会学院教授张明、人文社会科学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尚书等一行9人应邀访问辽宁省盘锦市,与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签  相似文献   

16.
以广告仿拟的误用为例,提出"仿拟拜物教"一说。它由原始拜物教,到商品拜物教,再到符号拜物教演变而成,根源在于追求产品销售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销售广告的求新求异,以及对名人效应的盲目追求。弱化媒介力量、转变消费认同和摒弃游戏语言,是推崇正确仿拟,反对仿拟拜物教的实施手段,而提倡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文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始终是马克思哲学的宗旨。但国内外肯定马克思文化批判逻辑存在的学者总是囿于青年马克思的视角,这种理解看似肯定了马克思,实质误解了其文化批判逻辑的根本性质.我们认为,马克思的文本中存在前后两种异质的文化批判逻辑:一是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性质的,是不成熟的;一是1845年哲学变革之后逐渐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批判。本文从文本出发梳理出属于马克思本真的文化批判线索,并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比较中透视两种文化批判的方法论特质与效应,以期对马克思哲学的文化维度做出厘清。  相似文献   

18.
风景描写除了具有传统叙事学的功能外,还是一种文化阐释的产物,涉及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和身份意识。抗战文学中的风景描写促进了民族认同,因为风景是一个中立的素材,它的描写手法有利于民族动员,它是民族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是民族的物恋对象。风景在不同的历史和政治文本中具有重大作用,风景的意义围绕着人的主体性而构建,它弥合着主体自身宿命般的罅隙,使之获得恋物癖的快感。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诞生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使人们将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理解为一切具体的事物表现,而不是整体物质生产关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今,一种基于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的新拜物教正在形成。这种技术拜物教促使人们习惯于将企业通过智能设备采集和使用个人数据的行为理解为一种仅在商业上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法律问题,而忽略其背后资本利用具体的技术设备和服务融入智能生活的产业真相:资本通过将用户的在线活动数据化,并产生“剩余数据”用于推动数据和技术的资本化运营。日常生活中的工具理性与实证主义的认识观进一步固化这种技术拜物教对人们的影响,智能互联的技术体验也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符码化。要批判这种技术拜物教,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直面由它带来的现实问题并深度考察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关系,以警惕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化工业”本质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工业"理论是阿多诺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蕴含着对于商品拜物教和技术的双重批判。然而,很多学者往往从单一角度入手探求其本质所在,得出的结论虽有合理之处却最终流于片面。事实上,商品拜物教和技术在阿多诺眼中绝非相互隔绝,二者完全可统一于西方哲学"同一性"传统之下。而只有以此为基点进行分析,才能正确揭示出"文化工业"对人类进行双重统治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