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口变动对农民工回流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表明:人口数量增速放缓,引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对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但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升缓慢,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完全匹配,规模与文化素质共同作用引发农民工回流;年龄结构老化,通过抬升农村老龄化水平、农民工平均年龄与在婚比例引发回流.为保持适度的农民工回流规模,人口变动对农民工回流影响的作用机制要求在人口管理中维持现行生育政策、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增加、完善农村养老设施  相似文献   

2.
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统计中青年农民工回流后农村老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变化,并运用有序Logit模型探索中青年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农村老人养老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青年子女回流后,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未出现明显减少,呈现总体持平,略有增加的特点;对农村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呈明显增加趋势,但精神慰藉增加幅度相对有限。中青年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变化和精神慰藉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而采取措施吸引农民工返乡,并增加其人力资本积累对发挥家庭养老作用、改善农村养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绿色化转型与务农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紧密关联。回流农民工形成的人力资本补偿,对于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回流对农户绿色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回流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民工回流通过机械化施肥和农地规模扩大两条路径实现化肥的减量施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绿色化经营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受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回流农民工能显著降低化肥的施用;农民工回流与化肥施用之间的关系还受农作物种植类型的影响,农民工回流对经济作物种植户的化肥减量效应更加明显。由此认为,为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的绿色化转型,应重视异质性人力资本回流农民工的自我演化和自我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辽宁省回流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其就业选择的计量模型,以验证回流农民工就业是否存在"走廊效应"。研究发现:回流农民工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走廊效应,回流前从事高技能工作者(包含销售和办事人员),回流后从事低技能工作的概率降低24.2%,而从事技能型工作的可能性增加26.1%。在城市务工中从事小摊贩或有固定店铺小业主职业者,回流后成为自雇者的概率增加34.3%;家中土地数、培训状况和回流地点对农民工体力劳动类就业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家中土地数、培训状况、回流地点和居住偏好对其技能型职业选择影响显著,居住偏好、培训状况、家中土地数和回流地点则对自雇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同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一样,农民工的返乡回流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同样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以406名外出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建立Logit模型,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外出农民工选择性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就农民工返乡回流对村镇空间结构的影响予以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个体因素日益明显地影响农民工回流意愿。本文以2009年南京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有序的probit模型,对决定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各个人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培训和城市生活感受起着明显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培训技能,同时健全劳动力统一转移制度,稳步积累农民工城市工作和生活经验,可以增加农民工获得非农工作的机会和非农工作的稳定性,提高其转移就业后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工回流经历了治理整顿时期、国企改革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以及主动回流时期,农民工对留城与回流的自主选择权在逐步扩大,主动回流的趋势已基本形成。国内学者大量借鉴推拉理论、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社会网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产业转移理论来探讨农民工回流现象,但尚未凝练出本土化的理论体系。学术领域针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对策开展了丰富研究,但是认为农民工回流是城镇化的倒退、是一种向下流动、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等观点有待商榷,对策研究应主要立足于完善农民工回流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8.
国家经济的波动通常会引发就业形势的变动,本文通过对384户农民工返乡后的流动关系调查,发现影响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显著因素有:家庭人均收入、未成年人数、村经济水平、村干部身份、农业收入比率、村创业资源、找工作难.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出显著因素有:打工累、国家支持力度、男性劳动力、流出地政府办事效率、国家总体经济形势.为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与此同时,外出农民工逆向流动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对江西回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产业转型背景下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回流农民工对返乡就业持满意态度;其中,务工收入、政府就业政策宣传满意度、家乡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对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影响最大,性别、年龄、是否城镇户口、家庭中16岁以下人口数、单位性质、上班交通时间、到政府推荐的企业就业意愿等因素对回流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文化程度对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没有明显影响。最后,从农民工、企业及政府3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在浙江省宁波市所做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民工的返乡回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民工中的大部分在近两年有回乡发展和就业的打算,农民工的返乡回流意愿与其家庭特征、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地区特征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在最终返乡后,回归农村土地的可能性在逐渐减少。针对流入地政府,提出了优化农民工工作生活环境、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民工提供住房优惠等政策建议,以减少农民工返乡回流意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下,利用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通过二元 Logistic 模型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身体越健康,农民工回流的概率越低;在垄断行业中,农民工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民工回流没有显著影响,而在竞争性行业中,农民工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民工回流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低薪引起的自卑心理、工作条件引起的不满情绪、不公平待遇引发的隔离感、城乡文化差异引起的失落感直接导致了农民工的大量回流。应从社会机制的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宣传和疏导等方面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作用,以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低薪引起的自卑心理、工作条件引起的不满情绪、不公平待遇引发的隔离感、城乡文化差异引起的失落感直接导致了农民工的大量回流。应从社会机制的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宣传和疏导等方面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作用,以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工回流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出和流入现状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出现回流现象的原因:第一,农民工主观选择的分析;第二,推拉因素的分析;第三,户籍管理制度的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模型,分析在一定前提下的农民工的抉择情况,并指出,应当尊重农民工的选择,让他们真正依靠效益最大化来选择定居城市或返回家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拥有1.5亿有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理论上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因此城乡比较利益差距的拉力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但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也奠定了农民工工资较低的现实基础。一些外企和个体私营企业,产生了无限利用廉价劳动力,拼命赚取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动机。但劳动力的再生产不同于一般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具有特定的要求。突破或者接近这个底线,将造成劳动力回流农村的后果。劳动力回流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但从总的趋势而言,是城镇化进程的倒退。因此,善待农民工,确定合理的工资标准,不仅是保护农民工利益的需要,也是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回流农民工主体性表达是回流农民工在自我发展、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表现和发挥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从多案例实证分析来看,多数回流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的多样化深度参与不足,其主体性表达缺失,尚存重构空间,应然样态与实然状况存在很大差距。回流农民工主体性表达缺失主要表现为主体地位遮蔽、主体意愿式微、主体能力逊色、主体价值欠缺,直接反映其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缺场。遵循“外部激发—内部重塑”的逻辑,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策机制保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完善个体发展条件,可以系统性地激发和促进回流农民工主体性的有效表达,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更大的助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回流原因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是当代农村劳动力流动令人瞩目的一个社会现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回流大潮,地方政府应该出台怎样的相关措施与政策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社会物质资本达到一定量时,尽快使大量社会人力资本进入农村农业,即形成当代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国职业农民队伍,这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首先是人力资本振兴。性别、文化程度、农业技能、土地流转等因素对中国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形成有较大障碍。要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应从策略上综合考量。当前农民工回流农村意愿较弱、难以在短期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因此要分门别类地做好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的规划、培养和组织工作,着力培养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中国职业农民形成的配套措施,以多种形式稳定中国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城镇转移就业行为既受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更深受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变动的影响.分析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历程,研究我国农民工政策在改革进程中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探索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未来发展走向,可以为我国农民工政策的科学制定与合理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支撑,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农民工对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劳动力回流后的社会适应和社会保障问题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的和谐进步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对湖北某地区回流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和社会保障状况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回流农民工的经济适应能力有待增强;其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能力不存在明显问题;回流农民工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和精神保障,急需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