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文章首先根据2006—2013年新疆县级财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区内各县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东疆和北疆县级财政差距较小,南疆县级财政差距较大。然后,利用2006—2013年,新疆83个县(市)的财政支出与县域GDP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从整体角度看,新疆县域财政支出与县域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县级财政支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从各个县的角度来看,各县自发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县的经济自发增长水平很低,财政支出利用效率较低,有些县甚至完全依赖于财政支持。最后,提出缩小新疆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从经济综合实力着手.通过对甘肃省近二十年来经济综合实力的动态分析,并综合考察影响经济发展的各个要素,得出甘肃县、市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县、市自然环境恶劣;普遍的文化和观念落后;政府投资少.要加快甘肃县、市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突出特色,集体经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建设好小城镇;内引外联,承接东部资本和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2019年滇桂黔县级面板数据,采用PSM-DID识别了精准扶贫方略对县域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并且其对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纯效率、规模效率改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精准扶贫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纯效率、规模效率等渠道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且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因子对县域经济增长均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精准扶贫对人均GDP具有持续性影响,但其促进效果在不同类型县域存在异质性,表现为对民族县、山区县、非革命老区县影响更为显著;经验表明,在5年衔接过渡期内仍需从产业发展、教育投入及资源优化配置、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着手,全面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扶上马送一程”工作。  相似文献   

4.
识别农业增长模式和增长源泉对于探寻未来农业增长的最佳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含义。为了识别河南省农业增长模式,运用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2003—2012年河南省108个县(市)农业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整体上看,河南省农业增长模式表现出明显的技术推进特征,而效率驱动特征不明显,技术效率损失严重;分地区来看,县域经济相对发达的农业劣势地区农业增长模式表现出技术推进和效率退步特征,而传统农业生产大县(市)农业增长模式以技术推进为主,辅以效率驱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1994 -2009年江苏省51个县(市)的经济金融相关面板数据,先用赫芬达尔指数测度样本期间51个县(市)的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而选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实证分析了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对农村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增加,农村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提高,这有利于农村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提高;进一步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看,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竞争程度较高,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也较高,但农村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却较低.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促进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撤县(市)设区"政策是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撤县(市)设区"政策是否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需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文章基于2010—2019年共101个县域样本面板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策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从政策实施的具体区县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两个层次进行效果检验,以综合研判"撤县(市)设区"政策对经济发展、区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体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加快经济发展进程;"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具有明显地区差异,重庆市的实施效果优于四川省;政策实施的促进作用为短期激励,且需经历一定适应期方能充分调配市政资源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激励作用会随时间逐渐减弱。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产业聚集效应在政策实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可通过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区域内大量企业聚集而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产业聚集效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信息交流与提升分工合作效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政区划,应考虑各地区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划调整政策;协调中心城区与外围县域经济发展关系,根据区域未来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城区功能定位与县域发展格局;提升政策实施经济效率,科学合理挖掘资源潜力,优化区划调整内涵。文章从理论假说出发,经过系列实证分析检验,对典型内陆经济增长极县域经济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拓展区划调整影响效应研究,可为地方政府行政区划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经济是现代区域经济的显著特征。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三大城市群2000—2013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不同。研究发现:引进外资有助于提升城市群的资本配置效率;外商直接投资除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优化资源配置外,还可以通过减少政府干预程度促进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国际贸易与资本配置效率在三大城市群中均呈现负相关,中西部城市群国际贸易的加深有利于该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国际贸易能够通过改善企业运营效率促进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鉴于此,中西部城市群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开放度,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参与全球价值链,以此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保护造成的市场分割为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区域差异的客观存在提供可能.文章利用1999-2012年中国省际工业行业数据对工业资本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进行考察发现:中国工业资本配置效率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和西部各省工业资本配置效率普遍高于中部;东、中、西部地区工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表现出区域差异;政府财政支持和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对东部工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西部由于政府政策性投资推动,工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一定程度高估,市场化程度提高对其虚高的资本配置效率具有修正作用;银行业金融发展对工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股票交易规模与资本配置效率负相关,保险对资本配置效率影响不显著,股票市值仅对东部工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对中西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内2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统计分析与GeoDa、Arc view软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探讨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内经济差异的时间以及空间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内县(市)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在逐步缩小;总体经济差异在波动中下降,并且2008年以后主要是由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所造成;中部区域的经济差异在三大区域中最大,其差异主要是由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这两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县市所引起;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基本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部,而经济发展滞后的县域大多集中在伊犁河谷地区;区内各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性,空间经济差异在缩小。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2003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陕西省85个县(县级市)进行综合评价;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陕西省县域划分为五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分析其县域差异的空间特征,探讨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结果认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充分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稳定发展为基础,以倾斜发展为手段,以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与协调增长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首先基于Jeffrey Wurgler模型,采用江苏省1995-2007年3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度量了各年的资本配置效率,得出资本配置效率弹性值平均为0.4844,高于山东省和全国水平。进一步对资本配置效率弹性值与金融相关率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具有协整关系,且滞后1期时,资本配置效率弹性值是金融相关率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对江苏省2011—2014年卫生机构、床位、人员等资源状况进行统计描述,以掌握江苏省卫生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在资源配置和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路径,为制定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方案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江苏省卫生资源状况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较快;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医院,加重医院医师工作负担;基层医疗资源短缺;资源配置效率低。应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提高基层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和规模,合理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3.
财政投资信用资金市场化配置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财政投资信用资金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在不降低市场机制调控效率的前提下,由政府部门对"市场失灵"领域进行宏观调控,能够营造一个稳定平衡的财政运行环境,提高财政投资信用资金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提高江苏利用外资整体水平及其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苏1990-2003年十四年实际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计量检验和分析,得出结论:全省利用外资实际整体效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人力资本整体吸收水平较低;FDI对制度变迁的影响较为明显。针对结论,我们指出,江苏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江苏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江苏经济增长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江苏应该采取相应对策,加快经济增长,进一步扩大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以促进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运用要素错配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市2010—2018年科技创新要素空间配置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区科技创新要素的空间配置存在显著差异,且科技创新资本要素配置较人力要素配置更不合理;信息化水平、企业内部研发及城市化水平均有利于科技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而工业化水平不利于这一配置,各因素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财政政策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正向促进科技创新人力要素合理的空间配置,而对外开放程度仅通过本地效应正向促进科技创新人力与资本要素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基于此,从积极采取差异化的要素配置模式、充分利用主要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优化科技创新要素空间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财政纵向失衡这一重要事实,利用中国城市层级数据和系统GMM法探讨了财政纵向失衡和资本错配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纵向失衡扭曲了资本配置,晋升竞争机制加剧了财政纵向失衡对资本错配的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对资本错配的扭曲程度相对较高;剔除35个大中城市数据后发现其他城市的财政纵向失衡依然扭曲了资本配置,35个大中城市的财政纵向失衡对资本配置反而具有改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财政纵向失衡扭曲资本配置的可能机制:财政纵向失衡通过推动土地财政、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及抑制金融发展加剧了资本错配。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披露质量影响资本配置效率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深市上市公司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从行业和公司两个层面实证检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显著增加行业和公司的资本投入增长率对其资本产出增长率的灵敏程度,使资本更快地实现由低效率领域向高效率领域的转移,从而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62个农业区域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年农业投入产出的截面数据,运用Moran散点图、LISA聚集图分析了江苏省农业产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借助GWR模型估计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农业生产要素弹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产出在整体和局部均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弹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即各要素弹性在不同区域间具有较大差异,苏南地区大多数区域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要素投入,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弹性较小,苏中地区大多区域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土地要素弹性为负或不显著,苏北地区大多数区域农业产出依靠劳动力要素投入,其次为资本要素和土地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