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勾勒林白从"巫女"到"民女"的转型,并总结其小说创作变化的内容和不变的内核.认为进入新世纪,林白的写作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从<一个人的战争>到<玻璃虫>、<说吧,房间>,再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林白的小说创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其女性写作的立场和女性言说的姿态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2.
杨朴作为金初的重要谋臣,<金史>不为其立传,甚至"劝进"之事亦不载于金朝史籍.杨朴在<金史>中的缺位与金初贵族政治有关,与其"献策"的现实价值和局限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1998年提议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开设"海外民族志讲座"课程起,①到2007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不同文化中的他者观念"国际学术研讨会,②再到2007年8月<西方作为他者>完稿,乃至2008年在<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人类学随笔中<在他处思考>一文的发表,③王铭铭对于人类学世界中的"他者"的关注,就像是其学术生涯中一根难以断缺的线,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直在蜿蜒.2007年出版的<西方作为他者>作为他将中国文明与"他者"观念相结合的作品,作为论述"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的著作,是他近年来对中国文明中"他者"观念史思考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解读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颁布的对象、目的、意义及基本内容,指出了<提纲>是我党在全国各族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在民族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新世纪新阶段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的指南.  相似文献   

5.
作为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姐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姐妹>的地位和创作背景入手,着重分析其主题,并对照乔伊斯后期的小说,旨在说明<姐妹>奠定了<都柏林人>的主题基调,成为乔氏小说创作的前奏.  相似文献   

6.
"奄出"在大蒙古国社会制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认知"奄出",对于深入理解蒙元时期的社会结构及草原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财产观念应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元朝秘史>、<元典章>、<大元马政记>等蒙元时期的史料,讨论"奄出"、"忽必"以及由此引中出来的"奄出忽必"、"奄出亦儿坚"和"引者"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术界对<甘珠尔>的研究由来已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一直主要停留在不同木刻版的比较和编纂史上,很少涉及到写本<甘珠尔>,即便有写本<甘珠尔>的阐述,也只是一笔带过.可写本<甘珠尔>具有形成时间最早、寿命最长、编造数量最多等特点,倘若离开"写本"<甘珠尔>的研究,将无法梳理<甘珠尔>的编纂史.故此,文章把写<甘珠尔>的编纂事件作为切入点,尝试性地把写本<某珠尔>划分为酝酿、形成、系统、艺术创造及修善积德四个编纂阶段予以阐述,还对不同阶段的写本<甘珠尔>编纂过程中存的误区和疑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菲利普·罗德(Philip G.Roeder)在1991年发表的<苏维埃联邦政治与族群动员>("Soviet Federalism and Ethnic Mobihzation")②一文中,提出"族群联邦主义"理论,以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对苏联解体进行分析.在该论文的基础上,他在这篇<民族国家的胜利: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解体的教训>("The Triumph of Nation-States:Lessons from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Yugoslavia,and Czechoslovakia")中,从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制度"入手,提出了"区隔化制度"这一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9.
<回回馆译语>是明代"四夷馆"和"会同馆"编纂的波斯语文教材.四夷馆所编<回回馆译语>有"杂字"和"来文"两部分,"杂字"部分就是<回回馆杂字>,而"会同馆本"<回回馆译语>只有"杂字"部分….<回回馆杂字><回回馆译语>就其编纂方法和性质而言,相当于汉语一波斯语分类词典.作为明代中国官办波斯语教学遗留至今的代表性资料,<回回馆杂字><回回馆译语>在18世纪后流传到海外,为一些著名图书馆和私人所收藏,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于2003年元月揭晓,<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榜上有名.国家期刊奖是中国期刊业的惟一政府奖,也是我国期刊界的最高奖项.全国千余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中,仅有<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文史哲>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在内的8种期刊进入国家期刊奖的行列.为庆祝<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获此大奖,总结学报的办刊经验,为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2003年春节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荣获国家期刊奖座谈会"在广西民族学院科技楼召开.到会的学院领导及学报同仁总结了学报8年来的办刊经验,对学报今后发展作了规划.学院领导对学报获此大奖给予高度的评价.对编辑部工作成员的成效予以了积极肯定,并寄望<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本期发表广西民族学院院长何龙群教授、学报常务副主编徐杰舜教授等人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西北民族研究>创刊号正式问世于1986年.今年这册春季卷是她的第60期.由于编时的半年刊走到世纪终结的2000年,行程14载,共出27期28本,应"新世纪"之发展始改版为季刊.  相似文献   

12.
"羊尾巴儿子"类型故事以<拇指般大的儿子>、<山羊尾巴儿子>、<尾巴儿子>、<鹿尾巴儿子>、<耳朵般大的儿子>、<羊羔尾巴儿子>、<绵羊尾巴儿子>等多种形态流传于蒙古民间,是蒙古族中流传较广的故事类型之一.文中对蒙古族"羊尾巴儿子"类型故事的十二篇异文进行母题比较研究,概括出该类型故事的三个类型变体,从而归纳了其基本类型.通过对蒙古族与其他民族同类型故事主要母题的比较研究,阐述了蒙古族此类型故事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了一些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陈楠 《中国藏学》2005,(1):33-39
明成祖遣使召请宗喀巴之史事为明初治藏政策中的重大决策,汉文文献典籍缺载此事,60余年前,于道泉先生从<察哈尔喇嘛全书>的<宗喀巴传>中发现3份重要的藏文文献:<明成祖遣使召宗喀巴纪事>、<宗喀巴复明成祖书>和<宗喀巴与关大人书>.笔者在于道泉先生原译文基础上,重新核对藏文原文,并根据学界几十年来对相关史事的研究进展,对原译文作了较大改动,并对一些相关史实作了进一步考索、补证.于道泉先生原将<宗喀巴与关大人书>译作<宗喀巴与巩大人书>,但不知"巩大人"为何许人.笔者经仔细研究,认为此"巩大人"实应为"关大人",而"关大人"即是明初曾多次出使乌思藏的中官关僧.笔者认为能够确定藏文文献中所提到的这位"关大人"的身份,则可更进一步证明这份弥足珍贵的藏文史料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从而对明确明成祖召请宗喀巴之重要史事的可靠性提供重要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4.
据一些中日历史资料记载,剥夺在日朝鲜人"日本国籍"的依据是<旧金山和约>.殖民统治时期,日本根据<日韩合并条约>剥夺了在日朝鲜人的朝鲜国籍并赋予其"日本国籍".二战结束后,根据"法务省民事局局长通报",从<旧金山和约>生效之日起又一次剥夺了在日朝鲜人的"日本国籍".因此,战后剥夺在日朝鲜人"日本国籍"的依据是"法务省民事局局长通报",并非<旧金山和约>.  相似文献   

15.
萨迦班智达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学者,其名著<萨迦格言>对学者有着丰富的阐述.在<萨迦格言>中,学者有着明确的佛教特质,有着各种不同的层次,萨迦班智达所推崇的圣贤学者有着种种优良的品质,是大乘佛教菩萨形象的世俗化表达.作为"政教合一"的统治者,萨迦班智达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创作的<萨迦格言>,可视为对佛教学者直接或间接的表达,并体现了佛教既超越于政治又内在于政治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象征理论作为西方民族学人类学界比较时髦的理论,有着丰富的意义.<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其内容、结构、符号及其深刻内涵与整个自然、社会、人有着很大的契合,在这一经典之作中,"象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以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亡魂鸟>而蜚声文坛,被读者和媒体称为"官场文学"作家的王跃文,今年5月又推出了他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朝夕之间>.这位以"官场生存状态和游戏规则"为主要写作题材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引起了相当的轰动.<国画>出版后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印刷了5次,数量达10万多册,一时间洛阳为之纸贵.除了正式出版的书之外,据说盗版<国画>就达200多万册.后来的<梅次故事>和<亡魂鸟>在书市上也一直畅销不衰.最近出版的<朝夕之间>在<长沙晚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两个月排行第一.王跃文和他的"官场文学"创作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赞扬的说王跃文反映了官场生存状态和游戏规则,描写了超乎道德标准的官场文化,甚至有人还把他的作品说成是"反腐文学";反对的则说他的作品夸大了官场黑暗,是"抹黑文学".而对其作品的不同看法也使得王跃文本人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讨论了<格萨尔>史诗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早期传承形态--"七章本".<格萨尔>史诗作为英雄史诗,从情节结构上完全符合世界其他民族的英雄史诗和英雄故事的基本情节结构."七章本"是传承藏族及其周边众多民族中的<格萨尔>史诗,它的这一稳定的结构和共同的情节单元表现出了<格萨尔>史诗传承和传播的基本形态.正是在这一情节基干上,各族的<格萨尔>史诗继续抽枝开花,茁壮成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刘姥姥的人物设置不容忽视.作为贾府的特殊"座上宾",她既是众人的"开心果",也起着"醉醒石"的重要作用.不仅她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红楼男女们也因她的介入变得绚烂多姿,而这在"醉卧怡红院"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浅谈《格萨尔》藏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我们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竹庆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而<格萨尔>舞台藏戏则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将<格萨尔>故事首次以戏剧形式搬上舞台的是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业余藏戏团.<格萨尔>藏戏艺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格萨尔>史诗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