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梦想着能有“双和”的发展环境:对内和谐社会,对外和谐世界。但是,中国和平发展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化解其他国家对中国复兴长远影响的猜疑,以及因这种猜疑而做出的现实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南街人对外吸纳资金,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与大工业生产;对内分配却依然沿袭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那一套。这种体制本来就有养懒之嫌,而在南街却焕发出勃勃生机,实在令人惊奇!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伴随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地位的提升,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就中国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在传播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以及如何利用更好的方式完成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展开研究,以期借助本文的相关研究和得出的结论,为我国文化向外传播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东变局发生以来,土耳其"积极进取"的外交舞台主要在以中东地区为核心的周边地区,集中表现为人道主义援助和军事打击为主的硬实力对抗.在国内政治竞争日趋激烈和2023年即将迎来建国一百周年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进取"周边外交的主要目标是对内确保埃尔多安政权的稳定及其连任,对外努力使土耳其由传统的"桥梁国家"上升为全球国家,并争当逊尼派伊斯兰国家的领袖.实践中,"积极进取"的周边外交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遭遇来自国内外的普遍质疑与严厉批评.未来,"积极进取"之周边外交既要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下土耳其经济的持续衰退、威权主义带来的政治危机和库尔德问题等内部困境,又要面临来自周边地区动荡、域外大国的制约以及阿拉伯世界的敌视等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5.
黄永忠 《老年人》2013,(11):16-17
在今年6月14日举行的伊朗大选中,鲁哈尼首轮以50.7%的得票率,击败所有强硬保守派竞选对手,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鲁哈尼承诺,为摆脱伊朗目前面临的内外困境,执政后对内将会稳步推进政治“变革”,努力营造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对外将寻求与国际社会建设性互动,努力改善与美欧和地区国家的紧张关系,争取打破核僵局,解除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  相似文献   

6.
与"天下"论的若干分歧在赵汀阳先生的长文《天下秩序的未来性》中,赵先生指出:第一,在"应然"的层面上,全球伦理的实践主体应当是"世界自身"而不是特定民族国家;第二,在"实然"的层面上,民族国家依然是伦理实践的当然主体,而且,由于诸民族国家的不可摆脱的自利性,民族国家之间的博弈将难以对全球利益作出一种恰当的关照;第三,因此,未来的天下秩序建立的希望,便取决于人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从上述"实然"阶段慢慢进入上述的"应  相似文献   

7.
陈思宏 《现代妇女》2014,(1):26-26,30
波伏娃对女性自由的追求,从1949年出版的被尊为西方妇女"圣经"的《第二性》开始,尽管因为思想尖锐脱俗而受到些许人极端的言辞抨击,但是她带给人们心灵的冲击和洗涤以及对国际妇女运动的影响,让她成为"女性史上毫无争议的英雄"。波伏娃被称为"女权教母",自有其历史背景;然而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第二性"。女性将如何摆脱自身困境、实现身心解放?又将如何在男权中心文化圈里构筑自身理论体系?本文将联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女性主义的发展及表现,对《第二性》主要观点进行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被认为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而从这场运动中诞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推动着当时无数爱国青年为祖国的独立、繁荣、强大而努力拼搏。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峻多变的困难与挑战,做好弘扬"五四"精神的相关工作,对当代中国青年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员、公职人员、涉外工作人员在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已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会产生一定的对外影响,甚至影响到国家的荣誉。以"欧盟主席外交失礼"为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引起对外工作人员对于国际交流中姓名与称呼礼仪的重视,更好地彰显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主动适应新背景并有效提升就业指导力度。高职院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思路、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优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和改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等方面做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安稳他们的家庭,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孙支惠  章琳琨 《职业》2020,(12):14-16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技术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中国依然存在着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与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的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之间的现实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浙江省永康市大兴职业教育、培养本土人才,并坚持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打通产学研"壁垒",助力区域产业"换挡提速"的一系列典型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能复制的职业教育"永康经验",对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推动县市级职业教育如何走出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处欧亚大陆的俄罗斯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特点,其自身的文化不但决定了俄罗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深深的影响着俄罗斯政府的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俄罗斯从独立以来,辗转周折,普京执政以后,明显改变了对内对外的政策,普京政府为国家的战略稳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前的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转变,除了受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之外,与其自身的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及宗教思想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落实"三全"育人理念。高职教育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不足,理论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从队伍建设、内容建设和渠道建设入手,探索全员参与、校企联合、党建共建的"融合育人"模式,更有效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关重要手段 合理有效利用新媒体手段,对内提升政府公信力、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对外塑造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向世界介绍中国,全面提高国际话语权,是目前政府公关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吴兵 《老年人》2016,(4):40-41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磨难和耻辱的历史,除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甚至还有列强之间在中国土地上发生战争。110多年前的日俄战争,就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日俄战争始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抢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更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主要对象之一。其间,俄国和  相似文献   

16.
"青椒"是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一般是指刚进入大学教书、职称在副高以下的一类青年人群。"青椒"是高校教师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的"青椒"们在物质层面承受着高消费时代的经济压力,在心理层面则对工作和婚恋充满着焦虑。此外,这样的高学历年轻群体竟出现了自我认知下行的倾向。重视对"青椒"的培养、对"青椒"进行多样化考核以及"青椒"自身的努力奋斗是破解这些困境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今国际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的外交导向,表明中国将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实质性的行动。本文通过分析"和谐世界"战略构想的内涵及意义,探索在"和谐世界"思想指引下,我国外交政策的走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共外交是国家的长期工程,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青年作为公共外交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力量,就在于它运用特定政策工具和传播技术使得国际及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介入青年群体社会化过程中,对内而言是凝聚中国青年力量、帮助青年接受国际观的洗礼和外交技能历练的手段,对外而言则是培育亲我、知我青年力量进而创造实现"中国梦"的积极外部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一些欧洲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时常惹得中国人无比欣羡。然而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这些国家莫不面临着深重的灾难。福利主义国家反为其福利政策所绑架,并拖累其经济发展,这是多年来实施福利国家的积弊所致。过高的福利政策已经成为经济头号杀手,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扩散。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欧洲"高福利"国家的现实困境和一系列高福利政策引发的社会弊病,进而依据中国当下的社会发展现状,证明"高福利"制度在中国的不可行性,强调我国搞福利,只有量力而行,依靠市场的力量调动民众的创富潜力,将财富蛋糕做大而非一味的分蛋糕。  相似文献   

20.
义利观处于价值体系的核心,它不仅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价值目标以及社会价值导向,还能通过影响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统治集团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分析义利观,可以预测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势。文中通过研究义利观视角下中国的对外援助历程及其特点,结合目前中国在对外援助中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及解决策略,从而使得中国在今后的对外援助过程中.加强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从而实现“义”与“利”的统一。更好地建立国家间关系.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