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之际,东西方列强不时非法勘测、侵扰中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严重威胁中国海权。在与列强斗争的过程中,晚清政府的地方政府官员运用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定与列强交涉,最终收复了被日本占领的东沙岛主权,并向国际社会宣示对西沙群岛的所有权。与此同时,晚清政府根据国际公法和各国的海上实践,提出了"水界"区、渔业区等海域主张,以捍卫中国南海权益。晚清政府维护东沙、西沙群岛的一切措施,都符合近代国际法的"自护之权"以及"条约"确定的领土界限和领土所有权等准则。晚清政府维护海权之举,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目前中国的外交斗争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朝洪皓出使金朝被扣留,不屈不挠,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他在使金期间,将汉文化传播到女真地区,归国后,又将女真的优秀思想文化介绍给宋人,为宋金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宋金"海上之盟"是影响12世纪东北亚格局的重大事件,长期受到众多学者关注,二十世纪以来,学界主要围绕"海上之盟"的背景、缔结原因、内容、过程、评价等展开了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重复研究以及研究视角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驻外使臣。他出使英国成为亘古以来中外关系之大转变,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一个新起点。他提出了和平与平等的外交关系原则,并据此积极办理中英交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英关系的改善。使英期间,郭嵩焘对中英文化交流亦尽了他最大努力。因此,郭嵩焘出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和中英关系史上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末及民国时期西藏上层亲英分子进行的"独立"活动是英国的殖民侵略、清政府简单粗暴的治藏方式和中国政局长期动荡共同作用的结果。西藏"独立"活动不仅直接导致了"麦克马洪线"的出台,也导致西藏在对英国乃至后来新独立的印度的领土交涉中失败,更对中国中央政府与英国和印度的交涉造成了显见的束缚和羁绊,使中央政府的交涉无法取得积极效果,中印边界东段争端最终成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6.
曾广铨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位外交官,也是继其父曾纪泽之后曾氏第二位外交官。在出使韩国期间,他提出了"兴学"、"保商"、"护侨"的思想,主张建立韩语、警察、商学等科学堂,以适应复杂国际条件下的对外交涉。他以俭养廉,不失国体,发扬祖国的民族精神,曾影响于一时,被清廷誉为"良臣"。  相似文献   

7.
交涉是各方主体围绕纠纷解决所展开的互动行为及其过程.交涉的性质、交涉得以展开的基础、交涉的层次和内容、开展交涉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交涉推动纠纷解决进度,是我们理解真实世界中纠纷解决过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对南沙群岛的"权利"主张及其"法理依据"驳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端 ,涉及到五国六方 ,其中越南和中国对整个南沙群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菲律宾对部分岛屿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说南沙群岛领土争端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国际领土主权争端 ,一点也不过分。南沙群岛所蕴藏的丰富石油和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 ,使得各争端当事国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 ,加之 ,一些大国的插手 ,更增加了争端解决的难度。本文对菲律宾的“权利”主张及“法理依据”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不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相似文献   

9.
1907年,沙俄在东清铁路哈尔滨等处擅设"自治会",竭力巩固并扩大它的侵略势力.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念,据法理与事实,与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做了大量而有实效的工作,终使沙俄蚕食中国领土的阴谋和野心受到了一定的遏制.尤为难得的是,时近中俄正式谈判阶段,虽身在东北,却早已被清延任为邮传部尚书的徐世昌仍竭力周旋其间,并不以自身即将卸任而稍有懈怠.历史证明,作为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对此次交涉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梳理了自东晋至隋唐时期佛教诸家对于源自《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重玄"一词各取所 需的借用,并且指出:被佛教最早发明的"重玄"义中的"双非双遣"义在佛教中观的语义背景之下为道家重 玄学所接受和完成,并最终成为其最为重要的标识性概念,而这一现象无疑正是佛道互相交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之望博学多才,曾经在南宋孝宗朝初年担任过参知政事,由于其对金倾向主和,因此颇遭时人非议。  相似文献   

12.
岳飞与南宋及金朝的政治关系比较复杂,南宋初期,由于宋金战争的客观需要,武将地位上升,结果与北宋所推行的文人政治策略发生严重冲突。这种冲突必然会使宋高宗与岳飞的关系处于若即若离的窘态之中,一方面,宋高宗的“艮岳”情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抗金的勇气;另一方面,随着宋金战局的变化,金朝一改与南宋的正面冲突战略,而为利用南宋文人的政治力量来分化和瓦解其日益强大的武将势力,此时宋高宗的抗金态度也开始转向消极。于是,岳飞便成了当时南宋文人与武将之间争夺权力的一个政治牺牲品。  相似文献   

13.
宁宗前期的宋金关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南宋宁宗前期的宋金各方面的关系进行阐述、分析和评价。着重探讨从开禧北伐到嘉定和议期间宋金之间发生的较重要的历史事件,评述当时双方都存在各种决策的失误,导致丢掉了在防御中求统一的机会,从此再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最终双方相持得以在衰弱中延续,继续维持其末日的来临。  相似文献   

14.
主管往来国信所(简称"国信所")是两宋专门负责与辽、金两国外交的事务机构,国信所的设置,说明两宋时期外交事务及其管理出现了专门化的趋势,这是宋代外交及其管理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国信所的设置不仅为宋与辽、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也对促进宋与辽、金之间的和平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初唐编纂的诗歌总集,可补考者尚有《歌录集》、《金轮万岁集》、《瑶山玉彩》、《送并州曼上人诗》等.据诸集,知初唐人的选诗观与诗学观上承魏晋六朝,下启盛唐.他们完善了本朝人选本朝诗的选诗观,新创了官班为序编纂体例,此等对唐人选唐诗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这个时期形成的标榜之风与个性化的选诗观等,也对盛唐乃至我国古代诗歌总集的编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分别是北宋与辽朝、南宋与金朝签订的和约。笔者主要通过两个和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来阐述一下自己对两个和约的评价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其"屈己讲和"的思想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宜完全肯定。"绍兴和议"也是有积极作用的,不宜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17.
宋代"信巫不信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巫医的欺诈,以及医药事业尚不发达和不普及等原因,宋代民间"信巫不信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与此同时,两宋政府以及官僚士大夫对巫、医态度的变化及其禁巫兴医等措施的施行,凸显了信巫不信医问题的严重性,故而在文献中记载较多.事实上,宋代的信巫不信医问题在总体上较前代已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8.
史弥远当权时期,虽将主和作为对金政策基调,但面对金朝日益严峻的威胁,于嘉定年间在沿边地区掀起了一场大规模兴筑边城运动,不少理学中人也投身其中。由于流传下来的史料多为理学中人撰写,在记载此事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向性,易于让人误会这一运动乃理学中人推动下的产物,且以理学中人为主体。筑城运动的产生,一方面可以表明史弥远的对金政策并非单纯“因循苟且”所能涵盖;另一方面也表明史弥远与理学中人在诸多分歧背后也有着相互合作的一面,双方并非单纯的对立与斗争。  相似文献   

19.
"绍兴和议"(也称"皇统和议")是宋、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实力对比下的产物,是在双方力量均势的背景下签订的。从双方的军事力量上看,宋军的力量弱于金军;从双方的经济实力上看,南宋的经济实力强于金朝;从双方的政治组织能力上看,宋朝的行政效率及执行能力较之金朝的行政效率及执行能力低下。"绍兴和议"是宋、金关系的转折点,是双方由战争状态向和平状态转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宋代书法家不仅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很多建树,苏轼重自然,黄庭坚重韵味,米芾强调率意等等。但透过这些不同的表述,我们发现宋代书法理论有一个总的精神,那就是"尚意",这既是宋书创作的美学追求,也是宋代书法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