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苹果商店中热门的儿童教育APP分析可以看到,教育APP已经成为儿童学习、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然而,儿童教育APP的教育目标上的认知目标主导的倾向以及学习内容的小学化的倾向影响了其教育功能的发挥。今后,我们应进一步关注儿童教育APP与儿童正式学习的衔接,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到APP的设计开发中来,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质量认证保证儿童教育APP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她博大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从民族和国家的高度关心儿童成长;儿童教育应重视思想教育,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应关心和支持儿童教育工作;儿童在德、智、体、美各方面要全面、健康地发展;通过典型形象教育儿童,反对错误的教育方法;尽最大努力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为儿童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关注的新阶段。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领域得到了较大关注和发展,但难以有效的为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服务,根本原因在于构建理念、社会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存在困境。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需要尊重和保障留守儿童基本权益,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各种教育本土资源,以及建立共同参与的教育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皮亚杰儿童教育的主要思想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学习的本质是儿童主动、自发的学习;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动手做来学习;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重视儿童之间的"合作"过程。皮亚杰儿童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有:明确儿童教育的内在目的,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重视实践和合作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简述安徽省阜阳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父母关爱、隔代教育的畸形关爱、社会不良行为影响,导致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对策:加强学校寄宿管理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强化家庭教育建设.提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建议与构想: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网络;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法》,保障留守未成年人权益;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编辑家,一生对儿童教育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他在批判与继承传统儿童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儿童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以儿童生活为中心,教育方法则主张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做合一。叶圣陶以儿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可以为当前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材,事关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折射出了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严重缺失.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的重构,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的合力支持,以此形成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良好网络体系,促进西部农村教育、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优秀图画书是作者对幼儿生活的仔细观察和传神再现,表达着作者的儿童教育观。在为数不多的涉及到师幼关系的图画书中,《迟到大王》、《我的名字克里桑斯美美菊花》及《点》比较典型,分别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倾听与平等、关注与爱护、期望与传承的儿童教育观。图画书中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教育观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发展,这就启示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应该遵循图画书中的儿童教育观,消除话语霸权,平等对待幼儿独特的精神世界;内化职业认同,注重教育中积极情感的投入;敬畏童年潜能,使用合理期待激发幼儿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维柯从发生学的视角研究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人类学的视角论证了人类的童年类似于个体的童年,从这些研究中我们抽离出他的诗性儿童教育思想.维柯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以对真理的创造统一为基础,从儿童的诗性本能的发展、自我认识教育、身心和谐成长走向整体全人的发展终极目标,各部分浑然天成,交相辉映.维柯的诗性儿童教育观对当代中国的儿童教育的启示是:加强母语教学,开发儿童本能;扩大儿童活动领域,刺激儿童感官;容忍儿童知识模糊,开阔儿童思维,加强儿童的艺、体、心的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完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缓解留守儿童教育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结构和经营体制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整体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科技、教育以及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条件.社会转型时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引发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危机.笔者从构建农村教育体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通过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的完善缓解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的重要意义,在理清农村社区教育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农村社区教育化解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的来源是儿童文学事业建设之基础。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从一发生起,便开始从学理上积极探索此命题。收集、翻译、创作这三大来源囊括了儿童文学建设可依托的资源。研究者们对每种途径实行的原理、步骤、条件等都有细致的学理分析。归整这部分史料对当下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自我接纳的差异,从而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自我接纳问卷对310名留守儿童和714名一般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一般儿童自我接纳得分最高,显著高于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自我接纳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2)性别和留守类型在自我评价上的交互效应显著,表现为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中女生的自我评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3)学段和留守类型在自我接纳上的交互效应不显著,但学段的主效应显著,表现为SAQ总分上随着学段上升而上升,且各个学段之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化既构成儿童生存的现实又构成儿童对现实生存的理解、叙述和表达,儿童文化的这一深度图景,在功能属性上显现出儿童文化与儿童生存之间复杂的关联。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是儿童。潜藏在儿童文化中的游戏功能,对儿童的生存理解具有卓越性的意义。儿童文化是一个完整、多样、丰富的儿童世界,在生存理解所实现的秩序化方面,它显现为儿童对自我力量的确证和所属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道德为本位的社会,鲁迅发现这种崇尚"道德"的社会却在"吃人",以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道德教育理论中一切以儿童为工具的那些漂亮口号是有待检视的。避免破坏儿童的生活应当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底线。在以人为本的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教育理应以儿童为本位。建设以儿童为本位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任之一。  相似文献   

15.
契诃夫在他的儿童系列中,创造了一批率真可爱的儿童形象。他们是点缀在契诃夫那些“灰色人物”中的亮丽风景,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作者对未经扭曲的人性的张扬,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及浓郁的人文色彩。契诃夫是美好童心的真正歌手之一,其儿童作品是成年人反观自省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班级人际关系的差异,采用方便整群取样的方法,利用同伴提名法对1024 名中小学生进行调 查,其中留守儿童310 名(双亲外出104 人、父亲外出153 人、母亲外出53 人)。结果发现:母亲外出儿童的同伴接纳得分最低且 同伴拒绝得分最高;在同伴关系类型中,母亲外出儿童在受欢迎组中占比最低且在被拒绝组中占比最高,父亲外出儿童在忽视 组中占比最高,普通儿童则在争议组中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17.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基本精神。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的,喜欢游戏是儿童永恒的天性,也是儿童原始状态心理的直接显现。游戏在儿童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文学要想迎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得到广大儿童读者的认可,就应该把“游戏精神”放到儿童文学的重要地位上来。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教师-学生评定量表〈T-CRS-C〉》2.1中文版与《家长参与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问卷》,考察了兰州市安宁区215名一年级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入学适应状况。研究表明,一年级流动儿童总体适应良好,但在行为控制与同辈社交能力方面适应较差。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在任务取向、自表能力、同辈社交能力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一年级流动儿童的入学适应与就读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家长较高的参与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担任班干部、就读Y小学与K小学积极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生存·游戏·确证——论儿童文化的功能属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文化既构成儿童生存的现实又构成儿童对现实生存的理解、叙述和表达,儿童文化的这一深度图景,在功能属性上显现出儿童文化与儿童生存之间复杂的关联.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是儿童.潜藏在儿童文化中的游戏功能,对儿童的生存理解具有卓越性的意义.儿童文化是一个完整、多样、丰富的儿童世界,在生存理解所实现的秩序化方面,它显现为儿童对自我力量的确证和所属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儿童“赋权”是指通过内部赋权和外部赋权来挖掘儿童的内在潜力,改变儿童“权力”现状,减少儿童的无力感,增加儿童对自我生活的掌控感与行动的能力和信心的过程。儿童“赋权”有其赋权的应然性、可能性和必要性。儿童“赋权”有利于儿童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应通过改变儿童观念、技能赋权、建立儿童工作小组等策略来进行儿童“赋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