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崔广彬1995年3月9日,黑龙江省阿尔泰学学会组织召开了“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省社会科学院、省民族学研究机构和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40余位汇聚一起,共同研讨东北亚区域的民族文化。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对如何推...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地区环境状况的恶化、跨界环境危机事件的经常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促使东北亚各国认识到区域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项目中,双边合作效果显著,而多边层面的环境合作虽然形式众多,但由于大多采取对话方式从而难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所以合作的实质进展十分缓慢,尤其在遇到解决跨界环境危机事件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整合及联合应急的能力,造成效率低下。所以,东北亚各国应尝试建立统一的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并建立常设性的联合工作小组,以及临时性的联合应急行动小组;在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中,核心国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减轻区域能源危机压力,这都是合理的对策选择。东北亚各国正朝着较成熟的环境合作机制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形势发展很快.清醒地认识哈尔滨对外开放形势,综合分析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切实把握对外开放环境及其格局、走势,是正确确定我们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贸易联系方针和行动的基本前提.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新特点1.东北亚区域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共存、政治相对稳定的新时期,各国正乘机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经济发展和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在东北亚地区东北亚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东北亚地区能源进口依存度高和能源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条件下,东北亚地区必须通过区域范围的能源合作来保障能源安全。东北亚区域必须依靠地缘优势和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通过协商和协议进行能源合作,以保障各国的能源安全和共同利益。虽然目前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展较为缓慢,但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可以在许多重点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关于合作的发展前景和模式方式 ,一些国家的学者提出了比较乐观的设想。文章指出 :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 ,社会差异性巨大 ,地理位置上具备特殊的战略重要性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将东北亚合作机制化与一体化的障碍。因此 ,东北亚各国的合作与交往应以实效为目标 ,以双边或三边为基础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会有效地提高区域合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地区在全球战略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一方面,未来美国霸权的维系,将有赖于防止欧亚大陆任何强权的崛起;另一方面,从新世纪政经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二条欧亚大陆桥的规划、运作,以及所谓新丝路的整建,配合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溢出效应,出现欧亚大陆强权的可能性似乎难以避免,未来新世纪的竞争情势,东北亚显然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东北亚区域由于处于世界战略体系的敏感地带,尽管相关各国也能认知到合作与成长才能有助于文明的提升及人性尊严的维护。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发展中,似乎又存在着各国自我利益的竞逐,包括领土的纠纷和资源的争夺,以及历史演进而来的意识形态或文化的差异,冲突显然不会在一瞬间消除。本文透过人为的三大情境:排除共同威胁、追求共同利益及霸权的合作号召,检视东北亚区域的情势发展,认为目前东北亚区域的冲突情境依然超过合作的动机和意愿。也就是说,东北亚区域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的领域,目前仍处于矛盾冲突的状态,正有待相关各国透过政经意识的整合及交流机制的建构,以唤起各国的理性,运行机能的统合,进而才能形成东北亚区域的“区域主义”。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智库论坛是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的专家论坛,也是与东盟智库论坛、中亚智库论坛相对应的中国又一个区域性国际论坛,还是中国长春·东北亚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之一。坚持自主、立足高端、形成品牌,是东北亚智库论坛的目标和定位;坚持创新、坚持特色、坚持实效是东北亚智库论坛的办会宗旨和理念。2011年9月6-7日第二届东北亚智库论坛在长春市南湖宾馆隆重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包容、合作、共赢。议题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一体化与机制化;长吉图建设与东北亚合作对接;东北亚文化交流与发展。本届论坛朝鲜代表团一行六人参会,三人发言,这使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经济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东北亚文化应成为儒家思想丰富和发展的文化,儒家文化在东北亚的与时俱进中必然成为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东北亚文化的基因之一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可以转化为发展经济的资本。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是近几年学术界研究、议论的热点。目前出版发表的很多著述,主要是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经济合作、经济开发等方面着眼。作为东北地方史。研究工作者,本文想就东北与东北亚关系的历史渊源略作探讨。 一、民族生存、活动的范围相互交错 东北古代的一些民族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古代民族生存、活动的范围相互交错,形成了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提出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迅速.在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洲经济共同体(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三架马车的带动下,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经济增长三角及多边经济合作.这些区域经济合作如雨后春笋,打破国与国的界线迅速发展起来.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开发,在这些区域经济合作中更为引人注目.它引起了东北亚各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近年来各国学者纷纷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发合作构想.如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多个自由经济贸易区、在图们江地区300平方公里区域内建立跨国经济特区、建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一区两制”模式(建立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际经济新体系,同时实施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管理等)、雁型发展模式等等.这些模式或构想虽然描绘了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宏伟前景,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付诸实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模式或构想的实现都有重要的前提条件,即(1)除需各国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外,还需各个国家内部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各个国家之间保持一定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菲  李顺龙 《东岳论丛》2019,40(7):120-12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至关重要,已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看,区域环境恶化已经引起各国的共同关注,关系到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因此,环境改善迫在眉睫。从长期看,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环境外交政策侧重点不同以及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诸多因素使得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具有艰巨性。从未来发展走势看,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又具有可行性,以中日两国环境合作为例,利用"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分析即可得出中日环境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这一结论具有代表性。环境合作的具体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即从功能合作到制度合作、从双边到多边环境合作平台的机能整合;通过制度的安排与设立,以及利用国际环境制度来促进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特征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松散性与渐进性。该地区中、日、韩、朝、蒙、俄6国政治和经济制度、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民族文化差异很大。使得整体经济合作或一体化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从而决定了该区域经济合作过程的松散性和渐进性。 第二,经济互补性。东北亚地区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在资金、技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商品需求方面亦可互为对方提供市场,这是有关各国加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的东北亚,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前半个世纪烽火连绵,战乱频仍,每一次战争都导致了东北亚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停滞倒退;后半个世纪相对安宁,东北亚各国都获得了和平建设的大好时机,东北亚日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也最有前途的地区,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在此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应当对以往的岁月做一番回顾与思考,认真汲取其教训与经验,以期消除对抗,捍卫和平,加强合作,发展经济。东北亚各国应以和平、进步、合作、发展的崭新姿态携手迈向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以地政、地缘关系结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许多设想不断出台,东北亚经济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热点地区之一,其发展脉络、走势和逐渐走向成熟已日益引人注目.蒙古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中唯一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虽然受历史的局限、传统的束缚、经济落后、产业布局不合理、冷战后遗症、投资条件欠佳、政策缺少连贯性、政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与圈内国家协调一致,特别是在今天东北亚经济圈“圈”的概念还很粗糙的发展时期,很难谋求一个统一的与各国国情、产业结构均相适应的经济圈的确实形成.但从蒙古所处的欧亚大陆桥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拥有的经贸、投资发展潜力看,蒙古在未来的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区域”。无论是作为地理、经济概念,还是作为政治、社会概念,其大规模地出现在传媒上和研究领域,都是近些年的事。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以及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国际地位日益显要,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不过,该区域内的国际关系与区域交往的历程却是由来已久。而且,一些事物的发端也是渊远流长。所以,关于“东北亚区域”的某些研究,表面上是在探讨新问题,实则是对历史的再认识。“现代化”这一概念是人类对自身文明进步、发展方式的选择和认识。“东北亚”与“现代化”两个概念的结合,意味着该区域的人民与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然而,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的政策调整并未成为推动东北亚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呈现何种演变趋势,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王胜今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课题组一直从事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刊将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发表,以期推动有关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大图们江国际合作是由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主导启动、由相关各国政府自主推动的多国区域合作开发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经过30年的努力,中、俄、蒙、朝、韩、日六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逐步克服了独特的国际合作模式造成的制度选择困难、成员国多样性造成的融合困难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的阻碍,在交通、旅游、能源、环境、农业、金融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形成多领域制度性合作框架,为区域合作的深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组加速、第四次产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各国为疫情所扰而经济活动“内卷”的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合作不断增强,大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