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本文探索了积极表情符号对在线产品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积极表情符号会提高评论的感知有用性;(2)感知温暖中介了积极表情符号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3)消费者的认知风格、产品类型与评论信息类型均调节了中介路径“表情符号→感知温暖→感知有用性”。在第三点中,研究发现对于视觉型认知风格的消费者中介路径显著,但对于言语型认知风格的消费者不显著;对于实用型产品中介路径显著,但对于享乐型产品不显著;对于客观事实型评论,中介路径在实用型产品的情境中显著,却在享乐型产品的情境中不显著,但对于主观评价型评论中介路径均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厘清以往表情符号对消费者影响的矛盾结论,丰富表情符号营销、口碑等领域的研究,完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与信息源可信度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企业与网络平台正确设计与引导消费者在口碑信息中使用表情符号以及企业从口碑信息中获取消费者对产品态度的准确信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社交网络不断兴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以物质奖励促使消费者进行好评以实现口碑营销,物质奖励涉及赠品、现金、价格折扣等各种形式。企业激励口碑的活动是指一家企业对“消费者对消费者”沟通的主动管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而好评返利的口碑激励模式难免被框定于回避框架下,即消费者为了避免损失而不得不在线发布正面口碑,已有关于被动口碑传播的研究主要从积极方面探讨如何利用物质奖励促进口碑传播。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补充物质奖励对消费者口碑影响的消极方面,以心理抗拒理论和认知一致性理论为基础,以被动口碑传播为研究视角,探讨消费者在被迫实施好评之后的后续行为意愿及其影响机制。在两个行为学实验中,分别选取在职学生和普通消费者为研究样本,通过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效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被迫好评的情景下,抗拒体验消极影响消费者的后续行为意愿,如降低未来的口碑推荐意愿、增加删去被迫评论意愿;②产品的实际体验与口碑内容的一致性感知积极影响后续行为意愿,这一过程受到抗拒体验的中介作用;③与抗拒特质较弱的消费者相比,抗拒特质较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产生消极的后续行为意愿;④消费者的抗拒特质调节实际体验与口碑内容的一致性感知对后续行为意愿的影响,抗拒特质较强时一致性感知对后续行为意愿的影响较低。 研究结果为企业实施激励式口碑营销提供了理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口碑营销和心理抗拒理论。研究结论启示企业在使用好评返利的营销策略时,应当尽可能框定于“好评则得到”而非“不好评则损失”的框架下。如果产品或服务非常依赖于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行为,那么被迫好评会消极影响消费者的整体满意度并抑制后续的购买行为。商家必须认识到被迫好评的消极影响,虽然产品或服务的积极体验可以有效抑制消费者产生消极的行为反应,但是却不会对所有消费者有效,比如那些抗拒特质较强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3.
龚玥  周艳菊 《领导科学》2020,(8):118-121
基于信号传递、信息加工与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以消费者感知价值为中介变量、以客观信息披露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探索扶贫标签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作用机制。从实证分析可知:扶贫标签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在扶贫标签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路径中,消费者感知质量和社会价值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客观信息披露起到了负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商店形象对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售商自有品牌是零售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零售企业新的利润源泉。然而在我国,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不了解阻碍了其对自有品牌的信任程度及购买意愿,零售商对商店形象等重要因素影响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理解非常有限。国内对商店形象与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关系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直接制约了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发展。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对零售行业专家和熟悉自有品牌的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商店形象对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影响模型,通过商场拦截和因特网访谈的形式发放问卷,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商店功能形象对商店情感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店形象可通过感知风险间接影响品牌信任,从而影响购买意愿;商店功能形象可直接影响品牌信任,从而影响购买意愿;感知质量差异可调节感知风险与品牌信任的关系;个人特殊信任倾向不能调节感知风险与品牌信任的关系。据此,结合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声誉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彧彧  娄卓  刘军  宋继文 《管理学报》2009,6(3):348-353,389
在拓展企业声誉的态度结构基础上,借鉴"态度-行为"模型,从消费者角度研究企业声誉态度的形成影响因素,即企业声誉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作用.对261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的分析表明:情感导向的企业声誉态度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影响最大,企业声誉的行为倾向因素对口碑传播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而认知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对企业特征包括发展、吸引力、质量和责任的感知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声誉的各方面.另外,责任、发展和吸引力感知三者通过情感态度影响消费者口碑行为,质量、发展和吸引力感知三者通过行为倾向态度影响消费者口碑行为.  相似文献   

6.
网络水军言论如何左右你的购买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网络水军言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在借鉴网络口碑及在线评论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将网络水军的言论属性分为言论数量、言论质量、文本相似度以及时间集中程度四个维度,并结合消费者对网络水军言论的感知有用性、感知专业性以及感知风险建立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网络水军言论的确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并且正面的网络水军言论与负面的网络水军言论影响机理不同,即在不同情感倾向的言论环境中,消费者对网络水军言论的各个属性感知程度不同,进而影响了其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7.
包含实体门店和在线商店的多渠道零售模式成为全球零售业发展的趋势,Web 2.0催生的用户生成内容为多渠道零售商打造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基于信息传播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情感迁移理论,构建用户生成内容质量影响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的整合模型。采用问卷法在多渠道零售商的在线零售品牌社群采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432份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生成内容信息质量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具有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也会通过线下商店信任产生间接影响,信息传播路径得到证实;用户生成内容互动质量促进了E-社会资本的形成,进而推动在线零售品牌社群承诺的培育,社交临场感、缘分感在用户生成内容互动质量与E-社会资本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用户生成内容信息质量在关系化路径中并不产生影响;在线零售品牌社群承诺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线下商店信任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情感迁移路径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外研究多数探讨在线口碑传播的动机、效果和影响因素等,而这些探讨是基于在线口碑传播接收者可以有效接收口碑发送者信息假设基础上的,如果假设不成立,那么针对接收者的研究也就难以成立,因此研究在线口碑传播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十分有必要。         无论从口碑发送者的传播目的,还是从口碑接收者的感知能力的角度看,在线口碑传播的有效性取决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基于BRUNSWIK透镜模型理论,建立在线口碑传播模型,探讨在模型的编码、传播、解码过程中,在线口碑接收者能否有效感知到发送者想要传播的态度和情绪。同时,提出自动文本分析方法产生的语言指标简化近端线索和远端线索的识别。基于在线口碑传播模型及其简化模型提出相关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口碑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实验数据,并运用自动文本分析方法将口碑发送者的评论生成语言指标,利用Spss和Lisrel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修正。         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口碑发送者的传播目的可以有效地被接收者感知,且显著影响接收者的态度、情绪和购买意愿,但口碑接收者对感知积极情绪持谨慎态度;确定了在有效在线口碑传播过程中发送者的远端线索和接收者的近端线索,得出9个可靠的传播线索;语言指标比星级评价能更好地解释在线口碑参与者的态度和情绪;初步证明语言指标可以代替远端线索和近端线索,利用自动文本分析方法可以简化对在线口碑参与者的态度和情绪的预测。         传播线索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与星级评价相比,更要注意文本评论的重要影响,可利用文本分析方法监测在线口碑状态,以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研究结果对企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程项目临时性社会网络组织的本质特征,从社会交换的视角,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以业主初始信任为前因、承包商对于合同的公平感知为中介、合作为结果的概念模型,并以68个财政投资项目为样本采集到162套有效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业主初始信任对于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承包商的程序公平正向影响其分配公平,二者均对合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承包商公平感知在业主初始信任与合作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东涛 《管理学报》2014,(4):533-540
通过问卷调查343位被试,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的视角,探讨了诚信型领导对员工态度和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及情景因素,包括信任氛围感知、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和个体主义。研究发现,诚信型领导对员工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诚信型领导通过信任氛围感知的中介作用影响员工工作投入及组织承诺;个体主义对信任氛围感知与员工工作投入、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员工的个体主义越高,信任氛围感知对员工工作投入、组织承诺的积极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商务中消费者根据个人经验和他人推荐建立感知信任,是一种典型的信任融合问题。其中,相似性决定了过往个人经验和他人推荐对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影响力,是信任融合问题中的主导因素。信任融合起源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社会化商务背景下,消费者感知信任的模糊性和感知信任形成的多源性问题对信任融合模型提出新的挑战,带来相似性与感知信任度量难及多源信任融合难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基于案例的决策理论(CBDT)为基础构建由相似性引导的模型框架,结合直觉模糊集和多属性决策方法构建感知信任模糊融合模型。该模型将决策者的经验与他人推荐相融合,将多种方法相结合优势互补,对完善信任融合方法体系有贡献,对多学科交叉有意义,为传统电子商务平台制定精准营销策略提供新思路,为社会化商务商家预测消费者感知信任提供新的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消费者品牌转换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证的方法探讨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消费者品牌转换意向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共享程度、共享内容与消费者品牌转换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共享程度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期望、感知产品质量、感知价值和品牌声誉影响到消费者的品牌转换意向;共享内容对消费者的品牌转换意向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TAM的移动证券消费者信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研究比较多,但是移动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交易型服务的信任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移动证券业务为研究对象,构建移动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模型,分析感知的易用性、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安全、信息质量、便利性和信任倾向对移动证券信任的影响以及移动证券的信任、感知的易用性和感知的有用性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24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和PLS-Graph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安全、信任倾向和信息质量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移动证券的信任,感知的易用性和便利性对移动证券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信任是消费者对移动证券产生使用动机的关键要素。最后,对移动证券的服务提供商提出对策建议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国内消费者对本国品牌的态度及其改变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的立论基础是消费者的态度决定着品牌的命运,而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态度取决于其对产品的质量评价。文章首先对态度内涵进行了分析,说明为什么态度非常重要。然后通过假设提出、调查及假设检验,证实了在国内消费者的心目中跨国公司的产品质量确实优于国内的名牌产品,并通过海尔的例子证明了品牌国际化是改变国人对国内品牌态度的有效方法。其对政府和企业的政策意义是:必须大力推进品牌国际化,这才是有效应对跨国公司竞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5.
移动证券用户的初始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对移动证券的信任是影响股民采纳的一个主要障碍,探讨移动证券初始信任的决定因素,对于指导业界制定合理的策略建立信任、吸引更多股民的采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初始信任的综合模型,分析了七个前因变量(无所不在、信息质量、兼容性、感知的声誉、感知的大小、结构保证和信任倾向)对移动证券的初始信任的影响。采用结构方程技术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股民对移动证券的初始信任主要受信息质量、无所不在、兼容性、结构保证和信任倾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电视购物作为一种无店铺营销的商业零售模式,在国内的发展中一直深受信任危机的困扰。本研究引入心理学知觉风险的概念,通过调查目前消费者对电视购物的风险知觉及其购买行为,来了解目前国内电视购物的消费者对电视购物有怎样的风险知觉,消费者对电视购物的风险知觉对其购买决策有怎样的影响,以及消费者特征、消费者对电视购物的风险知觉和其购买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previous studies of trust from so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develops a holistic framework for trust, which can be used to analyse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rust in online transactions, and identify the mechanisms that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trust. Trus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dependent relationships represented by online transactions, and a holistic treatment of trust is necessary because of the gap that exist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oci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and the impact on the perceived trust of the transacting parties. This review enables us to depict an online transaction through its attributes and context, and systematically map these to identified trust antecedents. The key components and processes of the framework are outlined, and three strands of empirical work are discussed to develop it further. The framework highlights the critical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rust in online transactions, which informs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nd e‐business platforms and the underpinning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facilit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mechanisms to induce additional institutions to increase trust in online transactions.  相似文献   

18.
Grobe  Deana  Douthitt  Robin  Zepeda  Lydia 《Risk analysis》1999,19(4):661-673
This study estimates the effect risk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as outrage factors by Hadden, have on consumers' risk perceptions toward the food-related biotechnology, recombinant bovine growth hormone (rbGH). The outrage factors applicable to milk from rbGH treated herds are involuntary risk exposure, unfamiliarity with the product's production process, unnatural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lack of trust in regulator's ability to protect consumers in the marketplace, and consumers' inability to distinguish milk from rbGH treated herds compared to milk from untreated herd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data from a national survey of household food shoppers reveals that outrage factors mediate risk perception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inclusion of outrage factors into the risk perception model for the rbGH product, as they add significantly to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model and therefore reduce bias compared to a simpler model of attitudin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outrage factors which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isk perceptions are the lack of trust in the FDA as a food-related information source, and perceiving no consumer benefits from farmers' use of rbGH.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to reduce consumer risk perceptions therefore could utilize agencies perceived as more trustworthy and emphasize the benefits of rbGH use to consumers.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digital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rnet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s of organisations in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Such technologies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digital business strategies. By reviewing the ext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aims to identif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ntention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is then tested empirically using the PLS-SEM approach. While many studies have focused solely on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influence,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wareness, perceived trust in technology, perceived trust in government, perceived cost and perceived risk, this article brings them together to explain their linkage, and quantifies the relationship.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empirical attempt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e e-government services adoption in the UAE. Most specifically, this article emphasises the role of social influence, perceived ease to use and perceived trust in technology as th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he intention to digital technology adoption. The paper expands the traditional discussion by incorporating six variables in a model that acts as facilitator or barrier in the intention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This article helps practitioners to understand of which factors should be given emphasis in enhancing the intention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Th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not only a response to the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causes the variation in the intention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from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perspective, it is also a response to practitioner needs to use an appropriate construct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and use of the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e-government services. The paper will help to identify the key issues surrounding the digital technologies adoption that may lead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s of e-government.  相似文献   

20.
组织内的信任与控制的关系是本研究的中心内容。为此目的,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认为施信方的信任倾向、相对易损性,以及受信方的可预测性、可接受性、能力是信任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信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组织内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可预测性及可接受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信任的形成和发展;恰当的控制可以通过提高组织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从而促进信任的形成和发展,此时控制与信任主要表现为互补关系;过多的控制则会降低可接受性进而阻碍信任的形成和发展,此时两者主要表现为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