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词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书法和中国古典诗词在创作旨归、题材内容、表达方式、解读多元化以及作品立意和构思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特征,这些多维相似点为书法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互借鉴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2.
意与象在古典诗歌的创作和欣赏中,存在着运动距离和心理距离。正是意与象的距离在创作中不同程度的实现,才使不同的古典诗歌呈现出不等级性和同一首古典诗歌呈现出多层次性。也正是意与象的距离在创作中的良好配置和同时实现,才使古典诗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恰是意与象各种距离和谐自然、恰到好处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新诗名家,大都有着深厚的古典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这些新诗名家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现身说法,坦承自己新诗创作与古典诗学的密切联系;另一种是虽未明确表述过自己对古典诗学的纵向师承,但其新诗创作得力于古典诗学之处仍斑斑可见.关注新诗名家与古典诗学的承传关系,对于打通中国诗歌史、提升新诗创作和理论批评水准、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诗学体系均有补益.  相似文献   

4.
傅雪漪作为古典诗词歌曲创作与教学的专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歌曲。本文即以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纳、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介绍了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的歌词特色。该部分从选题广泛和合辙押韵两点予以论述。第二部分为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音乐本体分析。该部分对傅雪漪创作的古典诗词歌曲运用的音乐元素,包括旋律写法、节奏特点、调式调性选择、曲式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一一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电影蒙太奇手法有很多相似或相通之处,蒙太奇用镜头构建电影,中国古典诗词用意象构建诗歌.蒙太奇方式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在新时期,我们对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手法的体现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古典诗词的创作规律和美学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加里.斯奈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其诗歌创作不仅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题材,运用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技巧,并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中的登高主题及创作缘由裴登峰勿容置疑,登高创作在我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中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和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从《诗经》以降,以登高为题材的作品连绵不断的在文苑里闪烁着异彩,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综观古典诗词中的登高描写,其形式可分为作者身涉其处...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其文化积淀深邃至极,它用经过反复挑选过的最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最美好、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在现代广告文案的写作中经常会运用到古典诗词的相关知识,可见,古典诗词对于现代广告文案的写作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古典诗词的体裁形式、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创作元素、表现内容、创作意境以及现代广告文案对古典诗词的加工再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技巧进行探讨,能够在古典诗词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得到更多的有关广告文案的创意.  相似文献   

9.
以《窦娥冤》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古典悲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传统文化的伦理特质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机制深刻地影响着戏曲作家的创作动机,规范着他们的创作手法,从立意到构思再到艺术表现,中国古典悲剧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到民族文化精神打下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古典诗词的教授,应在感受古典诗词意境的基础上,将古典诗词还原于生活化的情境中,着眼于古典诗词所传达的人生经验与当下现实生活的连接,将古典诗词的审美情韵内化于切身的现实体验中,进而从古典诗词创作角度去具体实践。体验与践行,不仅符合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更有助于真切认知古典诗词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古典声乐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论述了古典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主要包括作品的音乐内容、表现方式、创作风格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文章学崇尚波澜曲折的效果,因而非常重视各种转笔的运用。"潜气内转"就是其中的一种巧妙转法,它是从中国古典文章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应成为中国古典文章批评话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潜气内转"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是在行文发生承接或转折时,不用虚词作过渡。二是通过硬转陡接的笔法,使语言之链发生断裂,而文章的意脉却似断实连,若隐若现。"潜气内转"体现了中国古典文章学对自然浑成之美的崇尚和对含蓄之美的追求。它所蕴含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不仅对古典文章的结构分析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而且对改变当代散文创作中的漫无节制和繁冗涣散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典籍英译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要途径。因而,越来越多的翻译者和学者开始热衷于翻译古典诗词和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文章通过研究以庞德为代表的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以及中国古典诗词喜用意象并置和叠加的特点,提出将庞德的意象密集型创作手法和民族诗歌翻译法结合起来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密集型诗歌,以实现诗歌翻译的形神兼备;形似是诗歌翻译之基础,形神兼备为诗歌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4.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作曲家借助古典和现代创作技法的融合,完美展现了前苏联人民与法西斯英勇斗争的历史场景,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人类钢琴音乐史上的不朽篇章。在阐述《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主题的基础上,结合钢琴创作理论,从实现古典和声与现代和声的统一,展示出明快流畅的抒情风格旋律,对20世纪作曲技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诗歌现代化的历程中,美国现代派诗人积极译介中国古典诗歌,并在其创作中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技巧、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使美国人逐渐了解和欣赏中国诗歌,也令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诗歌现代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庸在创作武侠小说时自觉地借鉴古典诗词,范围广,数量多,方法灵活,不拘一格.金庸武侠小说对古典诗词的借用主要有四种情况赋诗言志,构思情节,诗化武功,引为主题.  相似文献   

17.
元代喜剧不仅是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第一次高峰 ,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元代喜剧产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 ,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 ,体现着一种新的审美特征。元代喜剧创作的兴盛与元代审美风尚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元代喜剧创作的繁荣 ,既是元代社会变迁与时代文化选择的产物 ,也是喜剧艺术自身积累与发展的结果。探讨元代喜剧繁荣的深层原因与内在规律 ,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元代喜剧的鲜明特色与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金庸在创作武侠小说时自觉地借鉴古典诗词 ,范围广 ,数量多 ,方法灵活 ,不拘一格。金庸武侠小说对古典诗词的借用主要有四种情况 :赋诗言志 ,构思情节 ,诗化武功 ,引为主题。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在审美创作中关于心眼、意法、雅俗方面的阐述 ,丰富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把审美创作与思想内容、创作体验等密切结合 ,解决了主客体之间具有丰富内涵的审美关系 ,对于当代审美观念和创作思想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和同光派的诗人们都在探索中国古典诗歌的出路,同光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诗界革命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异国.前者所创作的诗歌虽有异于前人,但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古典的,不能给人以新的惊奇和感受;后者所创作的诗歌,内容是新的,语言是新的,创作出了新奇的效果,但它的形式是旧的.他们的探索都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