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古典悲剧形态的“喜剧性”情结人手,通过一种广泛的文化比较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季节神话”的神话学渊源;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儒、道思想的认识论关系;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尼采悲剧观的“同质”现象;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存在意义;从而得出中国古典悲剧其实是一种原始悲剧的结论,进而指出中国古典悲剧与黑格尔“古典悲剧”的“异质”之处.  相似文献   

2.
元明清悲剧是中国古典悲剧之经典。元明清悲剧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意蕴,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与社会历史背景。本文所论及的三个问题,是目前文学理论界同仁仍然关注的问题,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3.
<正> 悲剧与喜剧是两个独立的美学范畴,有着截然不同的美学特征,在审美效应上所激起的也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情感反应。但在中国古典悲剧中却往往会出现喜剧因素,这正是中国古典悲剧区别与西方悲剧的特点之一。1 由于东西方悲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同、民族风尚不同,美学趣味也不同,因而产生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悲剧美学特征。中国的古典悲剧往往具有悲喜混合的特点,即悲剧中存在着一定的喜剧因素,而西方的古典悲剧从一开始就与喜剧有着严格的区别。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西方不同,因而产生悲剧的土壤也绝然不同。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宗法式的农业社会,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一直处于一种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初,曾经有人批评中国的戏剧无悲剧,持论尽管偏激,但是毕竟言出有因,中国的戏剧文化传统确实没有为悲剧的充分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五四”前后,随着中国戏剧由古典向现代的转换,悲剧终于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作为中国人——无论就民族而论还是就个体而言——渐趋  相似文献   

5.
中国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和西方悲剧中的女性形象相比,更多的是被动,是责任,是诸多的不得已和自控,而且更多的是不自觉地顺从了男性和社会对她们的期待。她们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中对道义的推崇,对人性和个人情感的忽视。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则体现了西方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尊重情感的浓重的个人主义观念。这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心态与中西不同的经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女剧作家以女性特有的方式建构文本,在日常生活中设置多重的人物关系网络,对女性内心冲突的透视细腻真实;在充满象征意味和传奇色彩的文本中,寄予女作家浪漫与古典的情怀,实现对女性自身的审美观照和对男权文化的深刻审视。女性悲剧的创作源于女作家强烈的女性意识、问题意识和悲剧意识,从而获得了对中国古典戏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作为人类宏大文化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始终吹奏着时代的最强音,具有持久的震撼力和极深的文化意义。而根植于悲剧土壤中的悲剧意识形式,作为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又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却孕育出了异质的悲剧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即中国的"柔"性悲剧意识和日本的"刚"性悲剧意识。这种差异与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民族大融合时期元代少数民族汉诗创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少数民族诗人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 ,但他们所创作的诗歌却仍然保留着少数民族的气质 ;因为出身、地位的不同 ,文化心理、民族情感的差异 ,造成其诗歌题材的多样化 ,大大地拓宽了元诗的题材 ;他们的汉诗创作由于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多元继承的同时又保存了他们的原创性思维 ,因而具有独特的意境和风格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悲剧的结局处理具有深厚、鲜明的民族特色。长期以来,中外戏曲研究者在探讨中国有无悲剧的过程中,往往都曾着眼于此。其实,文学艺术的民族性及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色,不仅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艺术形式上。民族的艺术形式往往是一个民族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一、中国古典悲剧结局处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樊粹庭先生的悲剧创作不仅延续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传统,从小人物身上寻找悲剧根源,揭露社会黑暗,针砭时弊,并大胆将西方悲剧理念运用到编创的戏码中,打破了明传奇中"大团圆"的结局模式,顺从人物性格采用一悲到底的形式。其经典悲剧贴近时代,悲而不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起到鼓舞民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道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关于艺术构思的"虚静"说;艺术创作中的物化境界;意象、意境与境界;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法与艺术风格论。  相似文献   

12.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叠石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髓。思想派“士人”在叠石意境层面,通过著作、绘画创作来注重文人画意、文人画理和文人画境;技术派“匠人”在叠石实践层面取法山水画,不断提高自身叠石技巧。思想派“士人”与技术派“匠人”有机结合,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士匠结合”不断发展,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类似现代设计团队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古典插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古典插花与书法有许多相契相合之处,如二者均属于艺术的范畴,历史悠久,且蕴含深刻的哲学和美学原理;都讲究技法的表现和空间结构,同时注重意境的表达和创造等。古典插花与书法又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各自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相似文献   

14.
意境创造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智慧和生存智慧,这种美学追求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一系列冲击,但其内在特质符合人性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因而仍然具有突出的当代价值。超越于仅仅把意境作为一个古典美学概念进行研究,而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中重新审视意境问题,必能使之为构建更美好的人性、为建设和谐社会、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长久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如同汉字一样,艺术中的形象来自对自然物象的模拟。自然物象或有形,或无形,在有形中化其虚,在无形中求其实,这种思维源自汉字的象形思维,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代表着艺术创造的完美至境。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一、提出"物情多贵远"的美学观念,对创作中的心物关系问题有明确的认识。二、极力标举诗歌创作中的"兴",强调兴致、兴会,以及诗歌境界的多重性。三、受佛教思想影响,明确提出"诗从静悟得之"的创作观。孟浩然善于将文化的复杂性浓缩成一种至醇至厚的表意方式,他的诗歌充分敞现出中国山水田园诗歌自我发展中所形成的"诗品——山水——人品"三位一体的内在构架特征下所隐藏的中国古典人文精神和文化品相。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中国早期新闻曾经借鉴中国古典文学的写作手法,但是,当新闻学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而日臻完善时,又反过来对中国近代文学叙事方法产生了影响。其显著特点就是中国近代小说家对记者角色的自觉认同和记者式新闻叙事方式的积极采用。当然,这些影响也不免带有一些负面作用,那就是降低了近代文学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9.
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手段。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汉字标志,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意境和审美情趣,而且已成为汉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载体。文章结合个别案例和设计作品,分析了艺术化的汉字标志的艺术魅力,再从字形的创新和营造“字势”这两方面着手,提出了设计汉字标志的方法,以期能给从事标志设计的人们一些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生命与荆楚文化保持着血缘般的亲密关系。荆楚文化以其丰富的哲理内涵,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文化思想及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国现代作家在用身心解读荆楚文化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深层内蕴;荆楚文化的艺术精神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的艺术创造,他们的文学生命中有着浓重的荆楚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