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社会网络逐渐从受限于代际居住距离的传统形态转变成信息社会下“形式核心化、功能网络化”的新形态。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老龄化的分析框架,通过熵权法对农村老年生活质量进行测量,比较不同代际居住距离下的老年生活质量,进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互联网使用对于代际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在完全自理的中低龄老年组中,子女居住于本镇和本区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并不弱于本户和本村的样本。(2)互联网使用在代际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生活质量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可以解释为互联网使用下催生的“主动空巢”现象。(3)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仅打破了农村维系社会网络的居住距离限制,扩展了适度居住距离的区间,还响应了通过发展县域以振兴乡村的政策。政府应夯实乡村数字基础,充分发挥科技对于农村老年社会网络的促进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目标高质量实现。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与成年子女共同居住仍然是农村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方式,农村地区三代共居家庭的比例高于三代扩展家庭。为解释这种分户不分居的现象,在天津农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老年人居住方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子代对代际支持的需求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居住方式,而老年人的自身需求则对居住方式没有显著影响。三代分户不分居有可能成为农村地区代际合作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使用OLS模型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居住方式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以及代际支持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以独自居住的老年人为参照组,与子女居住(B=-1.963,P<0.01)和与非子女居住的老年人抑郁水平均较低(B=-1.691,P<0.05),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能获得更多的代际支持,得到家务支持的老年人抑郁水平较高(P<0.05),与子女见面频率高的老年人抑郁水平较低(P<0.05)。结果表明,居住方式对抑郁水平有显著性影响,代际支持在居住方式和抑郁水平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老年人自身状况以及代际关系等方面对影响我国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不与子女同住,女性老年人不倾向与子女同住,儿子越多与子女同住的机率越小,女儿越多将增加老人选择居住的对象。代际互动变量比老年人状况变量对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响力更强,揭示出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动以子女需求为中心的特点。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堪忧,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但女儿养老这一新趋势和新情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0年七省区城乡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揭示了农村网络家庭中养老支持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农村网络家庭中子女家庭给予父母的养老支持水平较低,且重视经济支持,日常事务性支持与情感支持欠缺。因子女外出就业、结婚而形成的网络家庭中的亲代得到的养老支持显著高于因儿子分家而形成的网络家庭中的老年人;亲代与子代配偶相处得越好,亲代得到的养老支持越多。当前农村网络家庭中亲代家庭与子代家庭在代际支持上“分而不离”,但受居住距离的影响,加之家庭子女数减少,未来网络家庭的养老功能将趋于弱化。在居家养老仍为农村主要养老方式的现实下,为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水平,改变农村地区的养老模式,发展农村养老产业,实现农村养老资源多元化的同时,重视农村现代养老文化建设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6.
以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为切入点,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仍以家庭居住为主;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对生活总体感觉是比较满意的;老年人选择居住方式与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儿女数量的多少、个人爱好的满足程度等因素关系不大,但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有没有孩子、孤独及害怕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贵州644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居住方式中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三代户及以上中的老人生活质量最好。二代户中的老人次之,再次是夫妇户老人和隔代户老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最差。笔者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构建出老年人居住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当前农村独居户和隔代户老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嵌入性理论,将老年人个体经济行为嵌入家庭代际关系中,构建一个“代际共居—家庭代际关系—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机制,并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IV Probit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共居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劳动供给;代际共居的不同细分维度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影响的效应值存在差异,其中与经济不独立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影响的效应值最大;家庭代际关系在代际共居与老年人劳动供给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其中代际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劳动供给产生“促进效应”,代际照料支持对老年人劳动供给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构建农民福利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江苏省高淳县和盱眙县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福利变化.结果发现:(1)集中居住改善了农户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但并没有显著改善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社会资本状况和参与决策自由等功能;(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盱眙地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福利改善水平显著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淳地区.政策含义为优先实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集中居住项目和合理选择集中居住模式有利于保障农民福利和节约土地.  相似文献   

10.
张名煜 《老友》2011,(10):67-67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我们不知不觉进入“高楼时代”,不少老年人独居或随子女居住而纷纷搬进了高楼,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这本来是好事,然而居住高楼给老年人带来的不利却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论少数民族活态文化的抢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活态文化是一宗即将逝去的国宝。抢救少数民族活态文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抢救少数民族活态文化 ,一要解决认识问题 ,二要有政策法规和条例保证 ,三要明确重点 ,选准主攻方向 ,四要注意保护活态文化的载体 ,五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六要统筹兼顾 ,通力合作。概而言之 ,抢救少数民族活态文化要做到上有政策 ,下有行动 ,亡羊补牢 ,终能得益。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生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类生存环境的多样化,从本质上规约了各民族的生计方式很难整齐划一。形形色色的生计方式表明人类对不同资源的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利用。这种差异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正是人类所期待的。生态环境不能产生生计方式,只能稳定生计方式。社会环境对民族生计方式的形成更具影响力,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不仅会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必将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生活。在处理人与自然,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生活环境主义强调从生活者的角度出发,重视生活者的智慧,主张从当地居民的生活历史和生活取向中,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生活环境主义范式不仅对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华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无论以非理性还是以理性的态度生活都表现出相对于存在的异质特性,表明作者的存在主义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5.
“生活伦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伦理”是相对于“教化伦理”而言的一种全新的道德类型与道德结构理论。生活伦理与教化伦理在主体、追求目标、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调节领域、意识形式和传承方式等方面均是不同的。教化伦理要以民众的生活伦理为基础,民众的生活伦理也要自觉认同国家教化伦理的价值导向和规范作用。一个社会的完整道德结构应该是国家教化伦理与民众生活伦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生活体验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对中国西部六个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共计809名农民(务农394人、农民工415人)生活体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西部农民生活平淡无奇;农民工比务农更感生活百无聊赖,空虚乏味;女农民比男农民更感到生活单调;(4)在所有男农民中,男农民工生活压力更大,空虚感更强。而在所有女农民中,女农民工空虚感更强,生活压力更大。同时,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科技革命与艺术文化 ,是两种并存和互为作用的、且有着各自独特性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人类发展生存的理想方式应是虚拟化生存与艺术化生存的圆融性整合形态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保障始终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而散居少数民族立法工作又是我国整个民族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完善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立法的意义,指出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立法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探求完善散居少数民族立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世界作为一种视域,为我们理解价值及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生活世界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与社会世界的统一。价值同时与这三个世界相关联,这就决定了价值观教育不能是灌输式的教育,而应该是互主体性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事实相关系,这就决定了价值现教育是一种关于社会事实的教育,而不是关于自然事实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