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镇化: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背景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施城镇化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选择。我国现有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城镇化的成本与效益等因素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依据。在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要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中依靠行政命令自上而下搞城镇化建设的做法,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科学干预、合理引导,从而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发展,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1.27%,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转折时期,正进入城镇化中期发展阶段,未来仍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发展中的一些原因,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本文回忆了国内外城镇化的研究,阐述了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说明了发展城镇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可持续推进中国城镇化提出了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道路.对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在中国存在不可持续性,必须走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城市化,即实现衣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因此,新型城镇化过程必须解决好房地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体系等相关的诸多问题,为此制定科学的产业促进政策,实现产城互动发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房地产市场策略,满足新市民的生活需求;提高素利用效率,转变域市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4.
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推进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既是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更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尝试将治理理论运用到我国教育行政管理改革领域,努力探索中国教育由管制向治理转变的路径与模式,以期为教育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些许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模式、动力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顺应历史潮流,中国必须走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城镇化模式、动力及制度保障,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健康有序前进。  相似文献   

6.
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可以促进京津冀城镇化创新发展。从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首先阐述了城镇化创新发展的必然性,然后把京津冀城镇化发展放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通过与长三角、珠三角城镇化的比较分析,针对京津冀城镇化发展现状,最后构建了京津冀城镇化“三维一体”和“五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及生态一体化建设等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趋势,反过来城镇化又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区域间各领域合作的深入,机场作为高速交通体系中重要的节点之一,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这里选取特殊的例子,跨城市建设的非枢纽机场——扬泰机场,探讨扬泰机场建设与苏中区域城镇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与一般非枢纽机场依赖所在区域发展不同,扬泰机场运营与苏中区域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并进而加快农民群体分化。城镇化需要农民市民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则需依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还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率,切实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因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亟需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郊村落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近郊村落城镇化实质是一个近郊村落由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的复合性社会变迁过程,内在地包含着众多方面的社会转变。近郊村落的城镇化势必以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宏观背景,根据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和原则,确立"一体多元"的城镇化总体格局,建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促"的城镇化发展机制,通过"边缘创新"探寻近郊村落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式和新路径,实施"公平公正"的近郊村落城镇化发展政策,走出旧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近郊村落"中国式边缘化"误区,破解近郊村落"痛感性变迁"和"怨恨式发展"的城镇化难题。  相似文献   

10.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在结构转型中实现跨越发展是必由之路。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和竞争分析方法,从城镇视角对甘肃省的农村贫困与区域欠发达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重新审视了甘肃省情。通过对甘肃城镇化现状、城镇化制约、城镇化条件、城镇化潜能的多角度研究,认为以新型城镇化助力贫困地区发展,支撑甘肃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是甘肃面向未来的重大抉择,并据此提出甘肃新型城镇化的若干对策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使得"城市"一词成为中国最为显赫的主导性话语,城市日益成为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核心,城市文化占领了中国文化轴心位置,这使得文学创作主体已经不能对日新月异的城市无动于衷了.城市极大地冲击了作家的生存,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倾向、创作姿态以及审美品位都造成影响.虹影重庆书写从其内在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叙事视角展示的互补性和审美情感表达的共鸣性都表现了城市文学新的审美潜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随着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而展开的,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最大推动力.基层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征地是实现城市化的必要环节.基层政府是征地过程的实施主体,本文以位于上海西郊的W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层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分析,来认识在新的环境中,基层政府的行动动机以及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要解决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区域和城乡差别更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为迫切等问题,必须首先确立先进的城市经营理念、完善科学的城市建设机制,以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社区文化的管理中存在着与城市社区不和谐的因素。城市社区文化管理伦理是指,在以实现城市社区文化管理目标为宗旨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领域内所涉及的是非规则或准则。城市社区文化管理伦理的和谐功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城市社区的人性化价值取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城市社区生态文化价值观;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城市社区生态消费文化伦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城市农民"现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移民加速了库区城镇化速度,但由于移民的特殊性使其在市民化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之库区产业化发展不足,非农就业岗位缺少,社会重视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在库区城镇产生了新的社会现象“城市农民”。“城市农民”现象的出现是需要我们思索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16.
简论城市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状况,可将其分为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化现象.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总结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的“江苏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新一轮城市化运动,正由"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向以产业升级主导、城市空间集约的"精明增长"型城市化转变,城市成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又因城市的集约化而进入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期,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型动力系统。"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江苏要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国际化"等大战略,让城市与区域的空间扩张,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互动、共融之势,促进空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服务经济体系的形成,探索出一条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江苏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生产函数和拉格朗日方程理论相关模型,推导出了一个新的多元分析框架理论模型,得到了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城市化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作用机理.随后,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城市化三者之间的面板联立方程实证模型(SEM).以中国23个城市群样本划分中国城市群整体和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分别进行实证检验,以比较其中的差异,得到的实证检验的结果与理论模型推导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研究发现,就中国城市群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相互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广大人民享受高品质生活”。而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及其治理的重要指导理论,为推进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学理支撑。本文在总结与反思学界关于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城市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应然要求,而且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就使城市治理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然选择。与此同时,回到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原初语境,基于《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立足于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审视其哲学意蕴,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历史性批判来激活对城市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还是其通过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批判来夯实探究城市发展一般规律及趋势的历史观基础,抑或是他通过对城市与人的发展的批判来确立促进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基本思路,实际上都是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现代城市发展和我国城市治理...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治理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意义的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为新时代城市治理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紧密把握中国城市发展现实,不断创新发展了城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是揭示现代城市形成发展和治理深层机理的理论,以此为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不仅有助于深化把握城市治理的核心议题、现实挑战和实践进路,而且有助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现实创新发展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从核心议题层面看,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提供了全球化、城市化和生态化议题。全球化是洞悉中国城市治理本质的历史境遇,城市化是把握城市治理机理的现实进程,生态化是城市治理的战略议题,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实现了与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理论关联。从现实挑战层面看,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