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盐文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海盐业贯穿了盐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盐城地方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色表现为海盐文化,而盐城是了解、研究海盐文化的重要代表。深入研究海盐文化的特征与以盐城为代表的地方历史文化形成的关系,将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海盐文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海盐业贯穿了盐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盐城地方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色表现为海盐文化,海盐及其特色文化在盐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80年以来,海盐文化研究已经从原来的盐业经济史研究角度向文化史研究的方向转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海盐文化的研究存在区域性研究成果多寡不均、研究内容碎片化、研究队伍分散等不足,还有待改善,需要研究者凝聚力量,做好长远规划,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将海盐文化的研究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4.
论海盐文化在重塑新盐城形象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城有着两千多年的产盐历史,聪慧勤奋的盐城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海盐文化。底蕴丰厚的海盐文化遗存是中国海盐业发展的历史缩影,璀灿的海盐文化是盐城沟通世界的桥梁,多元的海盐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建设是重塑名实相符的现代化“盐”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由盐业人塑造的众多盐神构成一个庞杂繁复的盐业神祇谱系,它是盐业人开辟榛莽、艰苦创业精神的一种曲折反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和传承性。盐神信仰是适应盐业人精神生活需要而出现的神祇崇拜现象,反映了盐业人的理想、愿望和精神追求,也是盐业社会权威崇拜、英雄崇拜、祖师崇拜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峡盐业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石器时代,当地居民便学会了利用天然盐源.他们将盐视为上天的恩赐,不断神化其功能,并最终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盐神信仰.  相似文献   

7.
草堰镇     
草堰镇位于江苏大丰市西南端,历史上盛产海盐,曾是两淮盐场的主要基地。秦汉时期人们就在这里从事渔盐业活动,以“堰”成名,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元朝两淮二十九盐场中,草堰是草堰场、小海场、丁溪场三场衙门所在地,设有盐课司署;明代在草堰设有东、西察院堂,是钦命的盐务管理机构。历史上的草堰不仅以盛产海盐而享誉,更因有范仲淹筑堤御海和盐民张士诚起义而出名。1917年,民国实业家张謇在草堰创办了全国首家盐垦股份公司“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草堰为“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这是中国唯一的一个以海盐文化为内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北魏的盐业资源是丰富的,其分布的特色是以西北内陆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其生产分为海盐和池盐两种方式,经营分国营和私营两种形式,并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同.盐业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居民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与盐有关的政治事件、社会信仰乃至地名的由来,无不显现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具有深远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盐城海盐文化遗产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大类,盐城已建成中国海盐文化博物馆和盐城串场河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集中展示了盐城盐业发展史。从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开发和利用以及传承等角度出发,应在认识、实践和创新三个层面上加强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工作,要更新理念.提高保护责任意识,构建保护网络管理体系,完善规划立法体系,加强海盐文化遗产的功能改造和科研力量的培养,促进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弘扬、传承与再生。  相似文献   

10.
根据考证,青岛地区是我国古代海盐业的发源地。这之后,青岛的海盐业不断发展.尤其到了明清朝,青岛以及山东地区的海盐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之一,其海盐生产技术更是成为“北方盐产区晒盐技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大量文献记载表明,除梓潼的地方神信仰外,古代的天文历算学亦是道教文昌信仰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背景。宋元之际,文昌神与梓潼地方神合流后,逐渐衍变为主管科举、文运、官禄之神,文昌信仰中的天文(自然)因素,亦渐渐向人文回归,文昌星神遂成为中国文化的守护神文昌帝君;而相应地,梓潼神亦被赋予了天文内涵,神学位阶得到极大的提升。文昌信仰反映了道教独特的神学形态:信仰依赖于科学实证传统,信仰不以神而是以文(人文)为中心——这正是文昌信仰独特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江淮东部沿海海盐发展的历史见证——串场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串场河位于江苏沿海北部,是从宋代开始逐步形成的人工运河,因串通诸多盐场而得名。串场河沿线地区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重要的海盐产区,汉代的海盐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唐宋以后因该地区海盐业的发达和实际需要逐步开挖形成淮盐重要的运输线,从而也带来了沿线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并与大运河一起共同铸就了江淮海盐辉煌历史的姊妹篇章。  相似文献   

13.
祖先神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的组成部分之一。清代早期以来,以山东即墨县(含今即墨市,青岛市区和城阳区、崂山区等)为中心波及到胶东半岛以及东北三省的胡峄阳传说与信仰,是祖先神信仰普泛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胡峄阳传说具有神奇性特征,它是胡峄阳信仰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演进为地方保护神的重要基础。布衣学者胡峄阳由“人”到“神”的演进过程属于底层民众造神的选择,反映了具有神奇性特征的历史人物传说在社会民众中的传播和在信仰选择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大明山龙母文化与华南族群的水神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母文化的实质是水神信仰。中国华南族群的水神信仰按发生时间先后大致分为:泛水神图腾信仰、龙母信仰、妈祖信仰等三种形态,其共同渊源应为壮族先民古越人信奉的水界之神图额。广西大明山龙母文化具有鲜明的原生态水神信仰特征,并以其山神和水神融合,生态美和道德美统一,而成为中国华南龙母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区域,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大明山龙母文化是大明山自然生态环境、壮族先民的信仰思维、农耕稻作文化、生态审美意识诸因素形成的民间信仰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盐城海盐文化和海滨湿地文化为例,提出了盐城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协同,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探讨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不同特征,创新机制,以及各自不同的发展模式,为盐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畅通,水神信仰随之繁盛."功莫大于治河,政莫重于漕运",在这一重大政策指引下,明清两朝不断的把一些历史名人和那些为保运利漕作出突出贡献的现实之人尊奉为水神,一个个新的人格神在运河区域被彰显或树立,同自然水神一道,佑助运河的畅通.运河区域逐渐形成了以人格神信仰为主的明清水神信仰文化.成为运河文化的一重要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烟雾山"供奉各路神仙庙宇以及庙会期间当地参会民众行为的考察,认为这种乡村"多神信仰"聚集地现象,折射出了乡村社会的观念与诉求,进而通过对地方政府对庙会文化活动的主导以及国家与民间社会对庙会文化双重解读的探究、通过对地方庙会活动中积极分子的访谈,揭示出在目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具体地域民间信仰聚集地的生成路径:以"传说"为文化基础,以"积极分子"及其活动为动力,其最终形成乃是具体的社会生态环境下,多元诉求之下的"共谋"达成。  相似文献   

18.
传统社会中,各行业都有自己的神祇崇拜,盐业崇拜的神祇既多且杂。清代以前,以天津为中心的长芦盐区主要供奉以盐姥、盐公盐母和詹打鱼为代表的盐业神祇。清朝以后,上至皇帝、朝廷官员,下至长芦盐商,开始对一些全国性的"水神"进行改造,赋予其佑护盐业产、销的新功能。之所以选择"水神"而非其他神祇进行改造,与天津及其所在长芦盐区地处沿海的地理位置有关,这些改造对当地民间信仰和相应酬神活动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昌神是道教信仰体系中的神灵之一,然而在安多藏区也普遍存在对文昌神的信仰,并且在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和文化现象。从人类学的视角,以赤噶尤拉颇章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安多藏区文昌神信仰的文化特征做一些探讨,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各类文集、方志、金石碑刻,尤其是元代新史料《新安忠烈庙神纪实》的解读可以发现,徽州著名的汪王信仰肇兴于北宋时期,在南宋朝廷的不断敕封之下,汪王神才经历了从新安“土神”到忠义“武神”的正统化演变.进入元代,汪王信仰进一步呈现出明显的“行祠化”特征,并在元末出现了“宗祠化”趋势.宋元时期徽州汪王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根源于神主本身所具有的浓厚地方性,但也是不同历史时期地方社会与中央王朝之间交错复杂的政治关系的体现,并见证了地方精英群体的发育过程及其内在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