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学进化学派的社会进化观在西方一直受到激烈批评。本文就社会进化观及对其批评中的一些重要论点进行评论,着重分析有关人类历史不受任何规律支配的观点。解放后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在各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方向正确,成果显著,不应否定。指责为“套恩格斯框框”、“证明摩尔根模式”、“僵化、教条”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北美媒介生态学者保罗·莱文森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他的新知识进化理论知识—技术观在技术哲学、媒介生态学领域引起激烈争论。该理论既受到达尔文的进化论、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和非完美认识论影响,也受到坎贝尔的进化认识论启发,为我们管窥知识与技术在西方科学哲学中的新进展并对其进行跨学科审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照。  相似文献   

3.
保罗·莱文森反对进化局限假设,强调进化认识论有利于解放知识,为知识发展提供了更多路径和选择.他接受了生物学预适应原则的适用性,提倡波普尔的非完美主义认识论,坚信人类理性选择的力量.进而确认了技术在进化认识论中独特的地位,将技术加入到波普尔的"三界"图式中,构成全新的"技术-世界"图式,将技术介入到世界中,作为人类生存的驱动力.技术进化认识论表明,人类可以在保证不滥用技术的前提下,拥有更加乐观、开放和充满生机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英戈尔德是当代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是技术人类学领域的创立者之一。他在技术人类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以人类和非人类、技术和技能、技术和语言、社会和自然等内容为核心的技术人类学研究纲领。在此纲领基础上,英戈尔德又阐发了体现人类学整体论思维方式的技术环境观。英戈尔德的技术环境观弥合了自然与人文、技术与人类、功能与意义之间的裂痕,为技术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技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动力,构建和谐技术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本文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构建和谐技术观的初步设想,并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生态农业发展为例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6.
制造工具的劳动是人类产生的标志 ,同时 ,也标志着技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随着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人的能动性不断增强 ,由此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的道德能力、对科学技术及社会的认识与把握能力要全面提高 ,也就是人的体内进化要与体外进化相和谐。否则 ,必将导致人类最终技术化的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著作《客观知识》中提出了一种反对传统知识观的客观知识理论。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一知识理论作了一些支离破碎的述评和批判。文章从客观性、自主性和进化性三个层面对客观知识理论本质与特性进行了整体性与合理性评价,为人们建构新的知识观提供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学革命的核心理念——解读胡适文学进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进化观应是五四文学革命的核心理念,与其他文化先驱的文学观念相比,胡适的文学进化观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与功能效用:文学进化观与时代结合首先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文学的命题;文学进化观演绎出非同寻常的文学革命论;文学进化观引入历史领域形成"历史的文学观念论";文学进化观与比较文学研究融合则获得"高深的方法与观念"。文学进化观的哲学基础非是一般的生物进化论,而是与进化论密切相关的实验主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文明发展与不同文明间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继承了中华传统“文明观”,批判了现代西方文明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道路探索经验的积累和提炼,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包括“五大文明”协调的文明形态观,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交往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价值观。它从文明观的维度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文基础,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从古典分析到现代分析空间观的进化:潜在空间观向自由空间观的转化及概念与方法的几何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生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毛泽东的民生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都是其重要的思想渊源,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民生观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丰富内容。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民生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人类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凸显了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一个以新媒介技术为标志的网络社会时代。在此之前,工业社会时代存在着3种重要技术观,即人本主义技术观、实用主义技术观和泛媒介技术观。3种技术观从不同层面体现和诠释了人与技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海德格尔、杜威和麦克卢汉的代表性技术传播思想进行回顾和反思,可比较发现,正确认识新媒介技术,首先要融合3种技术视域;其次要对新媒介的技术特征和深层逻辑进行全面考察,最终形成技术、时空、价值和文化多维的新媒介技术观。只有不断地进行新媒介技术观的革新,才能引领网络社会时代的思维革命。  相似文献   

14.
技术观的宽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在当代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 ,人们对技术的本质意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分析了技术与文化、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分析了技术的发展与环境条件、技术种群及群落的关系 ;强调现代技术与高技术在价值上是有区别的 ,现代技术要求人服从于技术 ,而高技术的宗旨是要使技术服从于和服务于人类个性发展 ,从而得出技术概念的宽泛化、技术发展观的宽泛化和技术使命观宽泛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人类基因组组织的诞生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意味着社会生物学的巨大生命力.社会生物学广泛吸收动物生态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尖端成果,运用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新的综合方法,对基因的生命天性、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内在统一,人类遗传与文化的协同进化及人的学习能力和可教育性、必教育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准确理解教育在塑造人类第二天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地设计教育引导和促进人类文化进化的途径与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英汉广告用语为例,考察了广告传达给目标受众的文化信息:自我理念。即个性独立与自由、个人尊严、竞争与个人生存和个人隐私等。英语广告用语中的“自我理念”是由于英语广告文化传承了美国传统核心价值——个体观使然;汉语广告用语中的“自我理念”则是由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汉语广告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中国传统核心价值——群体观使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著作《客观知识》中提出了一种反对传统知识观的客观知识理论。尽管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无论是对自然科学还是对社会科学研究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从科学划界、证伪方法论、知识进化观等单一层面对这一知识理论进行了述评、辩护或批判,而对波普尔知识理论客观性、自主性和进化性却未能给予整体性的观照,从而在评价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时出现了见仁见智甚至“盲人摸象”的图景。文章旨在通过对客观知识理论本质与特性进行整体性解读,一则对波普尔的知识理论作出合理的评价,二则对人们建构新的知识观提供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的演变基本和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同步,深刻影响了西方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并且固化为当代西方的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导向以及公民政治意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自由主义在中国走不通,但是中国特色自由观的架构却有其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也有其中国特性,并且必须与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诞生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当代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社会自主进程、法治建设以及参政意识的革新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技术观的更新和变迁都对教育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主体技能说”、“客体工具说”和“综合说”等技术观相适应,分别形成三种教育技术观——“教育传统技术”、“教育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但是,教育技术的嬗变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不仅与技术内涵的嬗变密切相关,而且与教育技术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密切相关。教育技术发展表现为整体“叠加性”与个别“取代性”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生态观是一个阐释人一自然一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论体系。它以自然观与价值观为理论支点,以发展初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为现实背景,从既承认自然的价值又强调人的能动作用的理论阐释中表露出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倾向。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生态观中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基础,即区别于复古主义,又区别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价值学说。深入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价值基础的思考,有助于深入挖掘其生态思想的潜在价值,从社会整体价值观层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