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920年代末的上海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以电影手法融入文学创作的"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其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以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大都市上海的空间景象;以行人视角与特写镜头呈现上海经验的具象文本;以承袭电影并超越电影的视觉洗礼,对繁华上海进行光色的解码。穆时英以其新颖的文学创作手法刷新着人们的上海都市认知,以文字建构上海都市景象。  相似文献   

2.
1920年代末的上海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以电影手法融入文学创作的"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其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以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大都市上海的空间景象;以行人视角与特写镜头呈现上海经验的具象文本;以承袭电影并超越电影的视觉洗礼,对繁华上海进行光色的解码。穆时英以其新颖的文学创作手法刷新着人们的上海都市认知,以文字建构上海都市景象。  相似文献   

3.
穆时英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穆时英小说置于30年代海派文化环境下,揭示其前后期风格的差异,源自作者的“两重人格”,并重点剖析后期小说创作与上海都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及运用蒙太奇、意识流、新感党派等手法所显示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4.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创作发源于上海独特的都市文化,在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中,都市已经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不仅将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物化都市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还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品格和精神特征.这也是穆时英都市小说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5.
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中一直透出着浓浓的孤独感,通过对穆时英这些新感觉派小说从"物"欲"层面分析、上海的都市文化背景分析和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技巧,可以看出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和作家本身独特的人格写照。并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上海的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学增添了一笔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穆时英在小说中借鉴电影蒙太奇的场面切换手法 ,对各类时间上不具有连续性的场面进行并置 ,达到了小说形式空间化的效果。此外 ,作家还摈弃情节、故事的完整性 ,描写场面时多使用叙事时间为零的静述 ,利用句式颠倒等破碎语义以及运用大量新奇、精妙的修辞手段营造陌生化的语言风格 ,客观上都造就了小说的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电影蒙太奇手法有很多相似或相通之处,蒙太奇用镜头构建电影,中国古典诗词用意象构建诗歌.蒙太奇方式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在新时期,我们对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手法的体现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古典诗词的创作规律和美学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通常被认为是穆时英小说技巧的集大成之作。其小说中的错格现象是这篇小说精致结构中的一个瑕疵,而它又是由于穆时英本人向小说人物投射过于强烈的情感造成的。小说中潜隐着"误认"这一主题,穆时英对"误认"主题的书写,成功地捕捉到一种典型的都市现代性体验。然而每当穆时英书写这一现代性体验时,其写作都会表现出某种游移与慌乱的特质,这使得其作品无法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写作。  相似文献   

9.
穆时英都市小说对刘以鬯《酒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刘以鬯在"取人之长"的原则下,以创新为目的,对穆时英都市小说中的颓废主题、女性形象、小说诗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借鉴和吸收,成功地写出了一部富有现代气质又能保持民族作风、具有中国气派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10.
现代都市的"颓废"书写——穆时英小说创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以其对上海洋场颓废生活的独到表现引起了各方关注,成为摩登男女的阅读时尚和现代派文学的代表性文本.穆时英小说的颓废色彩主要表现在都市的物质空间、消费生活和女体修辞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小说《半生缘》中的电影艺术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广泛地接触了各种电影文艺,并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电影艺术手法,使其笔下的作品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本文从蒙太奇、空镜头、化入与化出、特写、电影化意象等方面来分析小说《半生缘》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品读她笔下演绎着的平凡而苍凉的人生,深入地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小说的"影视化"创作,有效地拓展了文学的生存与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新编京剧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话剧舞台的改革创新推动的.蒙太奇手法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已非个别现象,而且闪现出多种形式,使新编京剧增添了时空切换和形象拓展上的自由度,焕发出新的审美气息.对于新编京剧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仍然需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支持.当然,蒙太奇手法在新编京剧中毕竟只是辅助手段,京剧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所独有的特长,以它特有的"唱做念打"来与影视抗衡.  相似文献   

13.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它的运用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我国唐代诗词,非常注重画面、声音的有机组合,与作为电影语言的蒙太奇非常相似,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极为类似。李白的许多诗歌中运用了蒙太奇手法,阅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不仅感到的是心灵的震撼,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诗中蒙太奇的平行、对比、隐喻、复现中去思考诗歌之外的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论穆时英     
在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派诸成员中,穆时英可算是最复杂的一个。同他的同伴(施蛰存、刘呐鸥等)比较起来,穆时英对都市社会所进行的文化解析是多方面的,显得多元而芜杂。他既以先进的社会学视角批判都市,而又时时流露出流氓根性与低俗的市民意识;既憎恶都  相似文献   

15.
“蒙太奇”,是电影用语,剪辑和组合的意思,即把许多个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个前后连贯、首尾呼应的电影。写作学上常常借用这个术语,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巧妙地连接起来,以体现作品主题的方法。近年来,记叙类文章出现了一种类似“蒙太奇”手法的结构。在“蒙太奇”后,缀以“式”或在前用“类似”,是因为它与传统的“蒙太奇”有所不同:几个画面不但时空不同,而且,一般地说,人物也不同,事件与事件没有任何具体的联系。天上地下,古今中外,都可入文。所有片段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蒙太奇”式结构法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以穆时英、刘呐鸥等为代表的上海新感觉派作家,受国外文艺的影响和对时代发展的敏锐直觉,为上海这座不同寻常的大都市赋予了现代的生活气息,将非理性主义的欲望叙述推向了高潮。新感觉派小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勾勒出了五光十色的现代都市欲望地形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穆时英"新感觉"小说的两种文本形式进行细读,发现"新感觉"的形式构造源于两种新的视觉方式,即印象主义视觉和蒙太奇视觉,前者帮助确立了观察者的主体地位,后者进一步赋予这种主体以自由的能动性。在此意义上,大城市人的感觉与心理机制的改变乃是"新感觉"形式的深层机制,而这一改变又是由1930年代大城市上海的各种视觉技术共同促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电影界就存在着一种争论,蒙太奇作为一种艺术思维方式和手法,到底是电影中所独有的,还是被其它艺术所广泛应用?我认为:蒙太奇不仅在现代音像艺术中,发挥其叙事达理、抒情言志的作用,而且,早已在其它各种艺术形式中被作为重构时空和创造意境的独特手段。可以说,没有广义的蒙太奇手法,就没有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艺术初创期上海影像美学内涵视听化为上海的政治影像、都市形象、女性形象等,都充分体现出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中国电影初创期上海影像的政治影像美学内涵萌芽视听实现为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地和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思想策源地。其近代都市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上海影像中“罪恶”之都的符号化表达——帮会和现代都市景观显现。其女性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电影中的都市娼妓和都市新女性。  相似文献   

20.
穆时英与中国新感觉派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以1933年前后为界,阐发了穆时英创作的历史变异及其审美特征。本文既注意到中国新感觉派与外国文学的渊源,也看取到这个流派的艺术本土化的特点。在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比照中确定它的独特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