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死亡焦虑量表》对四川高校的300名藏族、汉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藏汉大学生在死亡焦虑上的差异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死亡焦虑的性别差异显著:情感冲击焦虑维度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死亡焦虑的民族差异显著:汉族大学生死亡焦虑程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藏族大学生,在人际负担焦虑维度、自控丧失焦虑维度和自我实现焦虑维度,以及总体死亡焦虑上民族差异显著;汉族女生在人际负担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藏族女生;汉族男生在情感冲击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藏族男生。(3)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接触死亡经验与总体死亡焦虑无显著相关,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与总体死亡焦虑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学生依恋、幽默风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采用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幽默风格量表和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与学校适应呈显著的正相关,嘲讽型幽默、自贬型幽默与学校适应呈显著的负相关;(3)依恋回避与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呈负相关,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均与嘲讽型幽默、自贬型幽默呈正相关;(4)幽默风格在依恋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依恋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同时又通过幽默风格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生羞怯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个人评价问卷>为测试工具,抽取400名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除了寻求赞成外,自责、对拒绝的恐惧、表达的自我限制和羞怯总分都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显著负相关;除了寻求赞成仅仅与同人们交谈具有显著负相关,而与自我评价的其他维度和总分相关不显著外,自责、对拒绝的恐惧、表达的自我限制和羞怯总分都与自我评价总分及其各维度显著负相关;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和羞怯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 13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修订了分离-个体化量表的中文版,考察了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分离-个体化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校标关联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2)分离-个体化是同一性状态的重要预测因素。积极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消极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扩散状态均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牡丹江地区两所高校的267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了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现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的影响。得出结论:(1)目前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处于一般水平,在自我灵活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和性别差异;(2)除父亲过分干涉以及父母亲偏爱被试两个维度外,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各维度显著相关;(3)父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或情感温暖、理解可以预测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或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灵活性,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惩罚、严厉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刻板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和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对31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程度高于常模;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学生来源等维度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均不存在差异。但是。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的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发展现状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福建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成人依恋的两个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上文科生比理科生表现出更强的回避性,年级上大一学生的依恋焦虑明显高于大二、大三学生。2.依恋两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大学生羞怯与消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大学生羞怯量表测查了某省高校的449名大学生。结果表明,羞怯与消极生活事件总分及其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羞怯与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子(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中的求助、自责、幻想因子对消极生活事件与羞怯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羞怯与消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并且应对方式对消极生活事件和羞怯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制定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659名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女大学生(P<0.05)。②总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自责、幻想、退避这三种消极应付方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自我评价、问题解决维度与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因子存在负相关(P<0.05)。③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而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结论: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间存在一定关系,应注重大学生积极应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关系.随机选取津京地区4所高校417名本科生,使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自编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家庭功能状况、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类型之间,生命价值观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01);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生命价值观各维度间均见到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消极生命价值观(消极生命态度,生命无归属感)呈显著性负相关;与积极生命价值观(积极生命态度,追求生命意义)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P<0.001).因此,不同亲密度和适应性类型家庭的大学生存在生命价值观的差异,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城乡教师领导行为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城市和农村初中913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城乡教师领导行为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发现:(1)城市青少年知觉到的教师民主、权威与放任行为均与其情绪适应存在密切关系;而农村青少年知觉到的教师放任行为与其情绪适应存在密切关系;(2)民主型教师领导模式下城乡青少年的情绪适应状况明显好于权威型和放任型教师领导模式下的适应状况;(3)城乡青少年均期望教师给予更多民主,更少权威,但城市青少年期望更多、农村青少年期望更少的放任;(4)城市青少年对教师领导行为的期望差距越大,他们的情绪适应越差,差距越低,情绪适应越好;而农村青少年对教师领导行为的期望差距大小与其情绪适应之间没有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32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报告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积极型、溺爱型、矛盾型三种类型.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父母采取积极型的教养方式;2)不同自我概念水平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教养类型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积极因子有重要关系;4)父母教养方式对男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吕筠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4):73-77,92
采用PEI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2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探讨自信的各个维度与成就动机的相互影响,其结果表明:第一,大学生自信程度偏高,追求成功的动机比其避免失败的动机强;第二,男女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三,自信水平、外表、社会相互作用、心境、合成动机以及避免失败的动机在各年级有显著差异;第四,学业表现与追求成功以及避免失败成显著正相关,外表与追求成功以及避免失败成显著负相关,社会相互作用与合成动机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481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使用《大学生感戴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测试,考察大学生感戴状况以及感戴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有着较高水平的感戴倾向;大学生感戴在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信仰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感戴与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感戴与人际信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感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人际信任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内19所大学5 428名大学生的大规模抽样,调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之间存在着普遍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活跃、坚韧、利他、重情4个人格因素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比较明显;活跃、坚韧、随和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爽直、利他、重情3个因子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提示,加强人格品质的培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团体训练、个别辅导、课外宣传等多种手段,构建全方位的积极人格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Olweus欺负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探讨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与抑郁焦虑的基本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同伴欺负状况、抑郁焦虑上无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情况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更易卷入同伴欺负,初一年级学生较初二初三的学生更易卷入同伴欺负中;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与抑郁焦虑相关显著,同伴欺负程度越高,抑郁焦虑水平越高;抑郁焦虑对同伴欺负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起正向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闻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专注型男女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冷漠型男女只在抑郁上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恐惧型恋爱与没有恋爱在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与不安全型只有在躯体化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各水平上均达到显著。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术界关于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的研究在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综合性的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特别权力关系、具有特别权力因素的公法关系以及契约关系等性质判定上产生争鸣。高校与大学生是有角色区分的,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法律定位,从而形成不同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测率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2)留守组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阳性症状因子分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