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符国群  丁嘉莉 《管理学报》2008,5(4):528-536
通过运用2水平产品功能类似、2水平形象一致和3水平拥有者关系(母品牌拥有者、竞争品牌拥有者、未使用者)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消费群体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发现延伸产品与原产品功能类似性、延伸产品与母品牌形象一致性对消费者接受延伸产品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会因拥有关系而异:母品牌拥有者主要是根据形象一致,竞争品牌拥有者和未使用者主要是根据功能类似对延伸做出评价;竞争品牌使用者则对形象不一致的延伸给予更高的评价。在接触延伸信息后的母品牌评价中,母品牌拥有者的评价与功能一致性正相关,未使用者的评价与形象一致性正相关,而形象与功能一致性对竞争品牌拥有者的评价没有影响。据此推断,延伸评价不一定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转移过程",而更可能是"利益追求"或"利益驱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在创立了一个成功的品牌后,不断推出新产品,即企业对产品组合中全部产品项目采用同一个品牌名称的“家族品牌名称”策略。成功的品牌延伸有助于提高新产品的市场认知率和减少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产品趋于成熟的市场,产品的本身差异很小,新产品的市场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的“品牌拉伸效应”是指,长条形的品牌标识形状(相对于正方形)会使消费者认为产品能够使用的时间更长,即品牌标识形状的长宽比能够拉长消费者对产品时间属性(如电池的使用时间)的评估.文章在四个实验中发现,看到长条形标识的消费者认为空气清新剂的香氛持续时间更长、电动自行车的续航及充电时间更久、葡萄酒或葡萄汁的品牌历史更远、视频网站的平均视频时长更长;而收益时间和成本时间的不同起到了调节作用:长条形标识对收益时间的评价有利,而正方形标识则有助于获得好的成本时间评价;时间属性评估中介了标识形状对品牌评价的影响,但这一中介作用受到产品品类的调节,只有在时间属性重要的品类中,标识形状才会经由时间属性评估影响品牌评价.本文对企业进行品牌标识设计和多形状品牌标识管理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无论学术或实践界都相当重视且试图探讨消费者个人特质在品牌延伸领域中的角色,本研究拟扩充此观点,导入多样化寻觅及内在控制这两个人格特质,检验这些变量如何调节品牌延伸相似度与品牌延伸评估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设计,分别以皮夹及帆布鞋为延伸产品,搭配不同产品类别的真实品牌及虚拟情境来操纵延伸相似度,研究对象为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1)延伸相似度正向影响品牌延伸评估;(2)对于多样化寻觅特质愈高的消费者,延伸相似度对品牌延伸评估的正向影响愈强;(3)对于内在控制特质愈高的消费者,延伸相似度对品牌延伸评估的正向影响愈强,此一结果与假设预期相反。本研究对理论及实践提供启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品伤害危机的发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危机产品品牌本身,也会影响到公司品牌及同一品牌组合中的其他品牌,这就是产品伤害危机在企业内部的溢出效应。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整理了产品伤害危机对公司品牌及品牌组合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品牌延伸已经成为企业推出新产品的主要策略之一,成功的品牌延伸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绩效。本文首先回顾了品牌延伸的经典研究范式:从母品牌质量、母品牌与延伸产品匹配两个角度来研究品牌延伸评价,随后再从消费者个体属性视角来拓展此研究范式。在评价品牌延伸时,不同调节聚焦属性的消费者对于母品牌质量、母品牌与延伸产品匹配程度两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存在差异:趋进型调节聚焦属性的消费者更加重视母品牌与延伸产品之间的匹配;规避型调节聚焦属性的消费者更加重视母品牌质量。在发现了调节聚焦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后,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母品牌类型、母品牌与延伸产品匹配的类型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颖  符国群 《管理学报》2012,(5):723-728
运用2个实验探讨了延伸产品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一致性"对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产生的影响。实验1表明,"使用者形象一致性"与"产品相似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延伸产品使用者形象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一致时,消费者根据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相似性或延伸产品的"远"、"近"对品牌延伸做出评价;此时,"近"的延伸较"远"的延伸获得更高评价。当延伸产品使用者形象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不一致时,"远"的延伸反而比"近"的延伸获得更高评价。实验2表明,母品牌使用者刻板印象的强、弱,会调节"使用者形象一致性"对延伸评价的影响。具体来说,对于使用者刻板印象强的品牌,形象不一致会对延伸评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使用者刻板印象较弱的品牌,形象不一致不会对延伸评价形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于春玲  李飞  薛镭  陈浩 《管理世界》2012,(6):147-162
成功品牌延伸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是未解的难题。本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建立了企业成功进行品牌延伸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以上海家化、云南白药和晨光文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访谈、二手资料收集、数据编码、编码关联性分析等研究过程,对中国情境下如何成功进行品牌延伸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品牌延伸成功影响因素包括母品牌特征、延伸产品与母品牌关系、延伸产品营销环境、延伸产品特征共4个层面的10个因素;(2)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不同,其中核心影响因素为延伸产品营销支持、延伸产品与母品牌契合度、母品牌实力和延伸产品目标顾客因素;(3)各影响因素不是孤立的,存在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从纯粹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时代,为了提升产品的品牌资产价值,品牌延伸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打入新市场,必须依靠利用现有品牌,品牌延伸在当今的市场界,被认为是企业开发新市场的利器。本文以福建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斑竹品牌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浅析,并就品牌延伸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原产国效应与原产地效应的实证研究--中韩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在国际营销研究领域里比较广泛探讨的原产国效应(Country of Origin Effect)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消费者在评价国内外品牌时所产生的原产地效应(Region of Origin Effect)问题.根据韩国/中国和上海/沈阳的原产国和原产地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消费者评价韩国或中国产品时不受原产国效应的影响,但却受到原产地效应影响,这是本研究的重要发现,也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防降价均衡下的产品兼容性、网络效应和品牌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降价均衡不同于纳什均衡,其更能描述厂商降价策略中的行为动机;网络产业中厂商间的价格竞争是一种防降价博弈,同时,产品的兼容性、网络效应和品牌效应都会对厂商和消费者的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对防降价均衡模型进行了修改,引进了网络效应参数和品牌效应参数利用防降价均衡模型研究了这一问题,论证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国企总部(委托人)授权生产单元(代理人)进行的成本控制通常在不对称信息下实施,不对称信息导致激励方案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委托人将代理人成本控制绩效提供的信息考虑进去修订方案,促使后者以低努力来避免未来更严格的方案,棘轮效应出现。本文探讨无跨期承诺合理假设下的这一现象,研究发现,为最大化效用,实现分离均衡的激励方案更为理想。最优值处,分离均衡状态下,信息租金和努力程度得到较好的权衡,而准分离均衡或混同均衡,棘轮效应产生了比静态模型中更强的激励。委托人需要支付高额租金诱使代理人揭示其真实类型,但国企实施的"限薪令"可能会阻止这一行为,从而无法实现分离均衡。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城镇化进程及物流业能源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能源要素进行单列,提出了物流业能源需求理论,对物流业能源消费的替代效用和城镇化效用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建立计量方程并进行了参数估计。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业电力消费能显著替代汽柴油消费,减轻了其对汽柴油的依赖。城镇化、物流路网增长、内贸发展也显著地促进了物流业汽柴油消费。案例研究表明,鉴于客户对于物流环保与低碳的高要求,杭州汤氏物流有限公司总部2014年初以来就全部使用电动叉车替代柴油叉车,较好地实现了电力消费替代柴油消费,即环保又节省了成本。建议政府:改善物流业能源消费结构,走低能耗之路;建议大力推广电动车辆应用于物流业中;建议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并加强内外贸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洪杰  周庭锐  孙焱 《管理学报》2015,12(3):417-423
情境效应的机理研究揭示了情境效应是一个多因素驱动的过程,属性趋同效应作为一种新发现的情境效应形式,其内在机理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从情绪角度揭示了预期后悔对属性趋同效应影响的内在机理,揭示了属性同异对消费者预期后悔的显著影响,验证了属性趋同产品的数量对消费者选择属性趋异产品的预期后悔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并且验证了感知风险和信息处理模式在该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4~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在实证检验不同治理机制间替代效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终极控制、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间的互动关系,验证了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董事会治理与其它治理机制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强化董事会治理与股权制衡度、监事会治理之间的替代效应,而会弱化董事会治理与管理层激励、信息披露之间的替代效应;2.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3.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在终极控制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超过50%。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最后为优化中国终极控制型公司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中国的网贷平台面临陆续退出或转型,重审网贷行业的爆雷事件对了解网络借贷等早期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律以及思考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路径大有深意。本文以1700家网贷平台2015年1月4日至2016年12月25日的93,674条动态的周度交易记录为样本,对比问题平台爆雷的竞争效应与传染效应,结果发现:(1)问题平台爆雷后竞争效应处于占优地位,整体反映出民众对网贷行业较为信任;(2)本文对影响竞争效应强弱的因素依次进行检验,发现竞争程度越低、爆雷平台的规模越大、投资者信任度越高,竞争效应越强;(3)从长期来看,问题平台爆雷后现存平台在未来爆雷的风险会下降。本文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民众的信任对于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同时,国家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应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来帮助行业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综述和演绎,本文归纳了价值网络的价值创造过程以及锁定效应的理论内涵;同时,通过归纳和提炼关系模式和网络定位两大权变要素,指出了价值创造与正负面锁定效应的权变关系,为价值网络的整体演进和衰亡以及网络内部成员的发展差异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高于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增值效应,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高,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现阶段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创新型企业后期进入。本文首先用描述性统计揭示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创新型企业的特征;其次,阐述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企业创新选择效应和增值效应的影响机理;最后,以创业板2009-2014年上市企业为例,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验证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前,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选择效应,但对专利申请量的选择效应不显著;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对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量的增值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运用Hansen提出的面板门限模型,以二元结构为门限变量,研究了43个国家1980~2010年不同收入国家,基于二元结构变化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大小(B-S效应),研究发现:二元结构对B-S效应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双门限效应,高收入国家不存在二元结构问题,其B-S效应显著;中等收入国家基本上跨过了第一门限值,其B-S效应存在,但弱于高收入国家,而低收入国家基本不存在B-S效应;表明在不同二元结构下,由于工资不会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存在不完全传导机制,可以解释"人民币汇率之谜"。  相似文献   

20.
在ARIMA(0,1,1)需求下的牛鞭效应与信息共享的评价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本文考虑一个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研究在需求模型ARIMA(0,1,1)下牛鞭效应的量化和信息共享的价值,比较信息共享之前和之后的差异,其结果表明信息共享能给供应商带来减轻牛鞭效应、减少现有平均库存以及降低成本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