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海宏 《兰州学刊》2009,(Z1):182-183
在《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引子"曲的旁批中,脂砚斋写到"怀金悼玉,大有深意",文章认为"怀金悼玉"是作者对以"十二钗"为代表的所有封建社会女性悲惨遭遇的伤怀和悲掉。  相似文献   

2.
在进入正题前,我们先给本文所论之“脂评”下一界说。众所周知,现存的《红楼梦》诸钞本系一源分流,所附评语大同小异,习惯统称为脂砚斋评点,其实并非脂砚斋一人所为。大致说来,这些评语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出自曹雪芹至亲好友之手,一部分系后人所加。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时,他周围的几位亲友关心并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他们参与的主要方式就是评点,尽管当时参加这项工作的有数人,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早期抄本均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经过戚序本以来的“消灭脂砚斋”运动,到程甲本刻本出现,脂砚斋苦心孤诣的特意署名被删去。一直到了胡适之后,才将曹雪芹自传之说渐次说成是真事,而原本与此书作者关系最为紧密的脂砚斋反而渐不为人所识。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八十回后原稿,现在我们是看不到了。但从作者亲友脂砚斋等人在八十回中所加的批语来看,作者不仅基本上已写成全书初稿,而且这些批书人也读到过后面那一部分稿子。因而他们在  相似文献   

5.
脂批伪证辨     
《红楼梦》的脂本与程本,究竟孰为“原本”、孰为“篡本”,孰为“真本”、孰为“伪本”,本来是不难运用版本学的理论,通过从外观到内容的全面比较,鉴别论定的;但是,由于脂本是以与曹雪芹生活在同一时代,且直接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修改和传抄活动的“脂砚斋”评本的面目出现的,其中大量以“知情人”的姿态所加的批语,更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印象,因此,要彻底辨明脂本与程本的关系,就必须同时揭穿脂批为脂本提供伪证、通同作伪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红楼解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红学”新学派──“解梦”派的诞生。它的基本理论是成:《红楼梦》如“风月宝鉴”那样有正反两面─—正面是以“假语村言”写成的小说,背面则隐写着一部真实的历史。为了能看到这部历史,创立了六大理论支柱: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有自己特殊的创作规律的理论;关于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的理论;关于脂砚斋即曹雪芹和他妻子合用的批书笔名的理论;关于曹雪芹写作奇法、秘法的理论;关于《红楼梦》中存在雍正帝和曹雪芹两套纪年的理论;关于把唯物主义和辨证法运用到《红楼梦》研究的理论,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红学”理论体系。按照这种理论,不仅可以在脂批引导下看到《红楼梦》背后所隐写的被乾隆删削的真实历史,而且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红学”难题。  相似文献   

7.
<正> 版本问题,是红学的核心。六十年来,红学家反复宣传:“《红楼梦》版本最初只有抄本,它们是曹雪芹稿本的过录本,抄本一般都带有脂砚斋的评语,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应必诚:《关于<红楼梦>的版本系统》,《复旦学报》1992年第1期);然而,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三个抄本,事实上都出现在1927年以后;另外几个不称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早期传抄本,迄今已经发现的只有十几种①。解放以来,出版界曾相继影印了七十八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脂京本,旧称庚辰本)、十六回残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脂残本,旧称甲戌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简称脂戚本)和《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脂稿本)。这些早期抄本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叶朗同志在《学术月刊》1980年10月号发表了《不要轻易否定脂砚斋的美学——就脂砚斋的评价问题与郝延霖、徐迟等同志商榷》一文,对脂评“自传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拜读以后,不敢苟同。下面谈几点意见,进一步相互探讨。1.被叶朗同志用来推倒徐迟等同志观点的所谓脂砚斋批语,作者是畸笏,不是脂砚斋。为了能说明问题,特照录庚辰本第十九回中的这条双行墨批:  相似文献   

10.
技法论是《红楼梦》脂砚斋评本关注重心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说较为重要的叙事艺术特征。脂评本的技法论较多地因袭了前人,因而不应对此视而不见,甚而刻意抬高脂评本的评点价值。另外,脂砚斋又较为确切地揭示了《红楼梦》自身独到的叙事特征所在,因此还是存有一定的价值,具体而言:在技法观念上极力反对叙写过程中的俗套化、程式化现...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的最终结局,直接关系到《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终极旨归,但由于曹雪芹八十回后手稿的散佚,贾宝玉的结局客观上成为红学史上的一个"悬疑"。脂砚斋在其批语中一再透露的贾宝玉后文之"悬崖撒手",却为学界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认为贾宝玉最终结局就是了悟红尘后出家,即"悬崖撒手"。不易为人知的贾宝玉"悬崖撒手"另外两层深刻内涵:其一为《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之精神境界与艺术归宿;其二为《红楼梦》创作者曹雪芹之真实人生结局,同时也是《红楼梦》中甄、贾宝玉的各自归宿。说明"悬崖撒手"对于《红楼梦》作品之贾宝玉与创作者之曹雪芹的内在精神统一,正是曹雪芹生命故事在其意识层面的艺术演绎与潜意识层面的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过度则有可能走向误区,并有剥夺曹雪芹“著作权”之嫌.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内部分析入手,结合脂批等清代文献提供的丰富信息尤其是这部作品成书过程长期性的实际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的新命题,试图对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从而更恰切地把握《红楼梦》诞生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并对作品文本的复杂构成状况加以阐释.“家族累积说”的提法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特别是曹寅的文化素养对曹雪芹直接或间接的可能影响.这个新命题是在综合“世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所谓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傅波  钟长山 《理论界》2006,(5):159-16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本文通过对署名曹雪芹的作者的生卒年代,《红楼梦》与《秣陵春》的渊源,严绳孙的出身历史和他与吴梅村的关系等方面的考证,得出严绳孙托名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脂砚斋、畸笏叟是《红楼梦》版本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他们到底是谁,长期以来聚讼纷纭,迄无定论,甚至脂、畸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也莫衷一是。搞清楚这两个名号有无必要?“半个红学家”之流认为无聊,那是不学无术之徒的信口雌黄。事实上,判明脂、畸是谁,不仅关乎对“脂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据近几年的研究,已确知其为怡亲王弘晓的抄藏本,其抄成的年代,大约在乾隆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之间。它是在目前所有的脂评抄本中抄成年代最早的一种。由于它的抄主是怡亲王弘晓,而弘晓是与曹雪芹家有直接关系的,老怡亲王允祥曾经是曹頫的“传奏”的人,曹雪芹的年辈,与第二代怡亲王弘晓是  相似文献   

16.
近一、二年来,出现了一些评论脂砚斋的文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篇:一篇是郝延霖同志的《没落贵族的哲学——论<石头记>的脂砚斋评》,一篇是徐迟同志的《如何对待脂砚斋》。脂砚斋是最早批评《红楼梦》的人,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位红学家。这样一位人物的美学思想,当然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因为《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而脂砚斋的美学正是以《红楼梦》的创作实践作为自己的前提和基础的。事实上,脂砚斋的小说美学中也确实包含有不可磨灭的合理的内容,其中有的直到今天也没有丧失它的意义。令人吃惊的是,郝延霖、徐迟二位同志的文章却在脂砚斋头上加了一大堆罪名,将脂砚斋的美学一笔骂倒,全盘否定。这是我们所难于同意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关于《红楼梦》的随笔类论著,种类很多,这类论著对于了解《红楼梦》研究历史情况颇有用处,这里仅举三种,略予评介。一、“黍谷居士”《阅红楼梦随笔》乾隆年间,除抄本《石头记》上“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注以外,把对《红楼梦》的评论写成专册流传下来的,据今所知,《阅红楼梦随笔》恐怕要算是最早的一种了。书中《红楼梦记》文末署“甲寅”,应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此书原系抄本,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已据拜经楼抄本影印。《阅红楼梦随笔》是总题,署“海昌黍谷居士周春著”。全书计有《红楼梦记》(有似全书的序)、《红楼梦评例》、《红楼梦约评》等。此书主体是《红楼梦约评》,分条评述,各条内容,先后互不连属,文字也多寡参差,短则三言两语,长或二三百字。  相似文献   

18.
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压卷巨制.《红楼梦》又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与作者曹雪芹同时代的评论家脂砚斋说:“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曹雪芹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人们通常称为“红楼梦诗词”,其各体兼备、寓意深邃,具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红楼梦诗词或为了深化主题,陈述此书立意之本,或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或描绘周围环境,烘托故事氛围,或预示大厦将倾,家运消亡的悲剧结局…….作者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思想见解、精湛的艺术手法熔铸出一种独特的诗的境界.这些诗词一直成为“红学”领域研究和探求的重要课题.诸如:其中内容之一,就是《红楼梦》诗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曹雪芹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之一,虽然近年来遭受胡适派反动的唯心论治学方法的诬蔑,把它说成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然而事实是不能湮没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照耀下,真理终於被人发现,红楼梦一书的伟大成就,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曹雪芹不特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也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体系的人,虽然我们只能根据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来研究作者的思想,给我们增加了些困难,但从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角度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全貌。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作品,腐朽的封建秩序在动摇着。作者对於这动摇的封建社会秩序抱有什麽看法呢?在政治问题上,他的看法又如何  相似文献   

20.
在红学史上,从18世纪中叶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到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诞生前的《红楼梦》研究,学界统称“旧红学”。由“旧红学”到“新红学”的变革,《红楼梦》“甲戌本”的发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是1927年,胡适偶然购得一部仅残存 16回的《红楼梦》早期稿本过录本,书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为第一回楔子中称此本经“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故称“甲戌本”。这个抄本的发现在学界引起了轰动,之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