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民族学·人类学本期文化遗产专栏,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艾华教授(Harriet Evans)《北京都市转型的口述史研究——以大栅栏社区改造为例》一文.以北京市著名的商业街大栅栏的改造和修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口述访谈,讨论了大栅栏在时间、空间和当地居民认同感等方面的建构问题,提倡将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与居民的主体性、归属感和参与性紧密结合起来,从情感、文化意义与权利角度认识当今的城市改造问题。在民族文化专栏,黄启学等《城镇化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的文化传承发展问题》认为:在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可以产生正负两种效应,正效应是城镇化以物化的形式、生态的环境和人化的效果促进着民族文化良性传承与发展,负效应是城镇化的发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两大动力,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互补的关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调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建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城镇的一条重要渠道。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遵循民族特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并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城镇化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民族地区民族关系以及对民族地区行政区划都有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呈现一致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的提高,有利于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随着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民族分布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建制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4.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民族自治地方,调整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就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因此,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论文认为我国的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民族地区缺少中心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建制体系没有市建制等问题。民族地区城市应广辟融资渠道,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重点扶持建设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等措施,推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要成功推进现代化,必须成功推进城镇化,对于民族地区尤为如此。城镇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提升人们幸福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性危机。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可持续性的内涵包含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和谐可持续性、政治参与可持续性、民族文化传承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结合民族地区特色,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较有适应性、实践性的提升城镇化可持续性的策略。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策略有:旅游兴镇,城镇群连片发展等;民族文化传承可持续性策略有:“点、线、面”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开发,“移动的”民族文化等;政治参与可持续性策略有:政治参与志愿者,城镇化办公室信箱等;社会和谐可持续性策略有:心理疏通机制,专项协调小组等;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策略有:美丽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集市是认识和分析复杂多元的中国社会一个理想范式。200余年来,吉信镇经历了从最初的基层市场——西门集,到清代防苗屯兵之地——得胜营,到民国时期的建制乡镇——蔚文乡,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吉信镇的集市体系发展和城镇化的转型。多民族地区的军事、政治整合以及族际交流互动与整合需要促成了吉信镇军事职能、行政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角色的形成与完善。吉信镇城镇化历程体现出多民族地区独特的城镇化道路。集市体系对多民族地区社会整合的完成及其城镇化过程,得益于苗、土家和汉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互动,及共同参与集市和城镇建设与发展。民族精英人物在集镇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了汉族儒家思想、佛教文化、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等多元文化的共存,而国家也通过征用民族文化来促进城镇建设及其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和村落文化保护是一组难以破解的矛盾。新型城镇化建设给传统村落特色文化保护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文化维新的机遇。利用村落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城市体系,推进特色城镇建设;营造村落文化社区,重建文化空间;重视整体保护传承,恢复文化生态;合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就地城镇化的实现;最终达到村落特色文化保护传承与新型城镇化的共赢。作为特色文化资源丰厚的传统村落,南宁市缸瓦窑村的困境与际遇折射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村落特色文化保护传承的深层问题与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城镇化和国际化发展,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其创新路径有四个方面:第一,族群需求、政策导向和市场诱导是关键因素;第二,民族融合程度高、开放性程度广和社会稳定性强是重要基础;第三,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区域向整体转变和乡村与城镇协同发展是主要逻辑;第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城镇化发展、国际化发展和品牌化发展是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受"全球化"的显著影响,地域建筑文化在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传承、保护与更新发展的诸多现实挑战和问题。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分析地域建筑文化发展现状,包括古建筑保护、历史老街区保护、传统城市格局与风貌保护、新建筑的地域文化精神体现等诸多方面状况,通过对"新型城镇规划与地域建筑文化保护"、"新型城镇建设与地域建筑文化传承"、"新型城镇的城市文化营造与地域建筑文化更新发展"等方面内容的研究,提出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匹配的地域建筑文化发展策略,达到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和谐发展的目标,弘扬与发展本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的机遇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提高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立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分析了林业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城镇化进程给林业发展带来的利弊,并总结借鉴了部分发达国家在林业发展应对城镇化进程方面积累的良好经验,提出我国林业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应该在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人才激励、经营模式变革、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城镇化进程与林业发展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城镇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民族地区而言,更是一项重要的新课题。城镇文化是民族地区先进文化、现代文化的中心和集散地,担负着沟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民族或族群之间的文化联系,传播现代文明以及整合保护民族文化的使命。因此,加强城镇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镇建筑逐渐形成多元多价的繁荣景象.但大都局限在"形式本位"上,缺乏对城镇地域性特色、历史文化的探究和传承.为此,需要探索出一条现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之路,使城镇建筑能展现地域性特色、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同时也更符合时代需求.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民族自治地方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民族生态文化源远流长。少数民族高度依赖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形塑了民族文化中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朴素思想,由此积淀的少数民族习俗、禁忌以及民族习惯法蕴含着诸多与现代环保法理念高度耦合的积极因素。面对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资源过度耗费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软约束”已不能全面担当民族自治地方环境资源保护的重任。民族自治法规——作为环境资源保护的正式制度和“硬约束”——既有利于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建设,又有效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环境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税收管理自治权。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发展民族经济出发,民族自治地方税收法律制度亟待改革。要着重从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税收权限的划分、民族自治地方税收体系的设计这两方面来创新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税收管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而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渐进且不易被人察觉的。随着三峡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三峡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亡,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严酷现状。如何在三峡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社会科学和民族文化研究领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贵州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市化带动战略"。这对于贵州民族自治地方而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自治地方的优势和条件,实现跨越发展,成为了当地政府在这一时期的工作重心。民族自治地方要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相结合等原则,积极思考扶贫与脱贫、城乡统筹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文化保护与发展等问题,不断促进贵州"工业强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独特标志。在传承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明晰中华民族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与凝聚纽带、“天下观念”对民族国家建设的积极作用等。在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重视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在传承与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视二者的互动作用,平衡和协调二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不仅要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更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镇居住、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发展本地经济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自主发展本地方的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才能加速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使民族自治地方得到全面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