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的称谓语存在很大差异,而称谓语中的性别表征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两种语言称谓语差异有其深层的历史、文化背景,而称谓语中的性别表征是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一种现象,也是家庭、社会、经济以及性别差异的自然产物。研究分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了解两种语言中称谓语的性别表征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内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称谓差别。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称谓体系中一些鲜明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如果不了解汉英称谓的差异,按自己的理解随意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引起语用失误,造成误解,导致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视野下英汉称谓用语之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语作为言谈交际的先导,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不同的历史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导致了两种称谓系统的不同.了解称谓语之方略,比较英汉称谓语差异,探究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汉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本文将英汉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英汉不同的社会文化,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论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属于民俗语言的范畴,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大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被大量使用。英汉两种称谓系统存在明显差异,其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也各有不同,其实质是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分析和了解英汉称谓语的异同,有利于加深对英汉两种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文化观照下的英汉亲属称谓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英两个民族的传统经济和文化渊源截然不同,前者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农耕经济,以儒家文化为主干,宗法意识浓厚;后者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商业经济,源于希腊罗马文化,人文成分较多。从而使得其相应的亲属称谓语体系迥然相异,具体体现在区分长幼辈分、血亲与姻亲、宗族与外宗族、父系与母系以及泛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英汉互译中,对亲属称谓语的处理实非易事,通过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语可采取包括归化法在内的五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际间的相互称谓语是沟通人际关系、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开端、信号和桥梁,是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表达。称谓语在开拓良好的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汉称谓语分属两个不同语系、并扎根于各自独特的文化,在敬语谦辞的使用中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文拟结合英汉会话的礼貌准则,分析在此原则影响下,英汉称谓语中敬语谦辞的使用差异,进而揭示其称谓的规律和其背后的文化差异,以期更好地进行英汉跨文化交际,促进两种文化和谐、礼貌地交流。  相似文献   

8.
汉英颜色词语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在传统文化、职业、经济、政治象征意义的异同。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是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语产生不同象征意义的原因。由于人类文化相互渗透、趋同的影响,了解汉英语言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地了解汉英两种文化,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提高汉英两种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因素与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从三个不同的社会心理层面对比并阐释英汉语中由文化因素导致的称谓语语用差异,分析称谓语的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跨文化交际中称谓语翻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方面有很大差异,其根源是中西话语文化规则不同。文章以Halliday和Hasan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省略方面的差异,为语言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活动日趋频繁。一直以来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国家民族的主流文化之间,对于同一文化中的不同群体间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相对较少。而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对众多人物间纷繁复杂的关系的描写正体现了这种跨文化交际。在研究分析这些交际的同时,笔者发现这些跨文化交际与书中的“情”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情”文化奠定了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基础。本文尝试对“红楼梦”一书中这种群体间跨文化交际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情”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出对社会语言学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针对英语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传统的就词论词、就句论句的交际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根据语用学与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关系,通过语用学理论来指导英语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选用词汇,理解语法,结合文化习俗等策略,使之很好地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这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伴随着不同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交流,翻译研究重点也从语言翻译研究转向文化翻译研究,:不同文化在传播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文化渗透特征。译者在文化翻译的过程当中起到了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加剧了文化渗透现象。反之,文化渗透也对文化翻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翻译与文化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把西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与中国的文化特点相结合,探索中国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英语教学。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应该作为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英语教学的一部分。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文化间具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规则。这使得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只以英语语言学习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目的。这就使得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论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语言障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语言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的语言必然带有民族文化的烙印,蕴含民族文化的内涵。跨文化交流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跨文化沟通中的各种障碍都缘于文化和语言之不同。分析表明,文化差异必然造成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项积极的伦理交往活动。作为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伦理站在对翻译进行价值评判的角度,探寻差异性文化交流的最佳切合点,以达到文化交流中最大限度的沟通与理解。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中国特定的历史与民族文化。文章结合切斯特曼的基本翻译伦理模式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中译者应遵循的伦理模式,为差异文化对话、互渗、共生道路的寻求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对比是为了加深对两种文化的认识 ,促进交流 ,取长补短。以适当的立足点和方式进行对比才能更好地认识不同的文化。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中的长处和弱点 ,清醒地分析存在的文化现象 ,处理好交流、借鉴和保护、继承的关系 ,才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动物名词在中英文化中引起的不同意象看文化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通过文化移情这一中介,在不同的语言模式、文化模式和交际模式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意义十分重要。某些动物名词在中英两种异质文化中会引发或相似、或不同的联想和文化意象,本文从这一视角论述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和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教学中要引入跨文化交际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意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掌握不同文化的语言,以便进行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破除中西文化交流的三大思想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倡导和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三大思想障碍 ,即认定不可能有平等的文化交流 ,认定未来世界文化的大趋势是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或认定文化融合的最终境界是无差别的、统一的世界文化 ,夸大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不可译性。在对平等交流有无可能 ,无差别的、统一的世界文化有无可能 ,准确的文化翻译有无可能等三个理论问题作了辨析以后 ,作者表达了一个愿望 :中西双方回到平等交流的元点上来 ,加深了解与认识 ,促进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