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据宝鸡日报2004年9月30日、10月18日报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震惊海内外的岐山县周公庙西周大墓群试掘工作已经开始。10月17日地方党政、文物部门及周公庙考古队举行了试掘典礼。这次试掘任务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联合组建的周公庙考古队承担。此次正式发  相似文献   

2.
据《宝鸡日报》2005年元月1日、5日报道,周长约4200米的西周城墙惊现凤翔水沟遗址。考古队专家称,如此规模的城墙在西周考古中系首次发现,其意义不亚于2004年岐山周公庙遗址高等级西周贵族墓地的发现,对推动西周考古与历史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1929年到1930年,河南民俗博物院先后对安阳殷墟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出土了3656片有字甲骨。1949年,这批甲骨被运往台湾,现存“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对于这批甲骨的发掘,学界历来颇多微词。有必要对这批甲骨的发掘、收藏、著录、研究、内容和流徙进行全面的梳理。而新近出版的著录这批甲骨的《河南运台古物·甲骨文专集》则体例不明,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4.
据《宝鸡日报》2004年12月3日报道,周公庙遗址考古又有新的重大发现,一座铸铜陶窑惊现于世。这座陶窑被考古专家认定为全国首次发现用于烧制烘干铸造青铜器陶范的原位窑。在这个陶窑内,相继发掘出不少陶范,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周公庙遗址的内涵。铸铜陶窑位于西周大墓东南方向数百米处的铸铜作坊遗址内。  相似文献   

5.
《周易》中的象是易卦的符号系统,由一、——符号组成的卦画表现出来。象的观念起源于古代的卜筮活动。“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左传·僖公十五年》)原始时代末期,先人用龟甲兽骨一类东西占卜,比较简单地决定一件事情做还是不做。根据安阳殷墟考古发现,商代后期大量使用龟甲兽骨,通过刀钻火烤裂纹所形成的“象”来推断吉凶。我国周原出土的甲骨说明西周早期也用甲骨占卜,甲骨上有筮数的记载。卜筮源于记事符号,用符号求数目字,奇偶两个符号,用以表示一正一反两个方面。两个符号排列组…  相似文献   

6.
周公庙墓地性质管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岐山周公庙墓地目前的考古发现,认为其性质为周王陵的可能性很小,而极可能是周公家族墓地。作为西周政治中心的丰镐一带,或仍然是今后寻找周王陵不应放弃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2001年陕西华县东阳墓地发掘中,发现2座西周时期的火葬墓,周原扶风黄堆和最近发现的周公庙32号墓,也都发现有火烧现象,说明在周人统治的近畿或中心地区,也有火葬的习俗。据此,对关中地区西周火葬墓的形式、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火葬墓的存在是一种处理意外死亡、具有较高地位死者的葬俗。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周秦文化研究是我院多年来着力培育的科研特色,也是本刊努力塑造的办刊特色,依托周秦文化故地这一资源优势,积极刊发有关研究成果,及时报道相关重大考古和研究动态,是本刊"周秦文化研究"栏目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启动及其进展,人们对西周考古工作也极为关注.今年5月份以来,岐山周公庙遗址大型墓群的发现,再次引起各界的关注,国内许多重要媒体给予了报道,关于"西周王陵"的各种说法也不时提出.为使人们对当前周公庙西周大墓的发现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认识,本刊编辑近日专访了我院历史系教授、周秦史研究专家彭曦先生.现将整理后的采访内容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9.
据《宝鸡日报》2005年2月16日报道,文物考古专家对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出土甲骨的整理研究获重大进展。考古队在周公庙遗址范围内共发现卜甲760余片,其中有刻辞者有86片,经初步辨识共有文字410字,考古队组织技术人员对这些卜骨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清理、拼对、缀合、照相。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并聘请国内著名古文字专家前来帮助辨认。现已将760多片卜甲拼对、缀合为500多片,经拼对缀合后发现有刻辞者99片,可辨识的文字达到495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周原甲骨、西周金文和《诗经》的趋向动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统计。周原甲骨和西周金文中的趋向动词与《诗经》趋向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相同的,当时民族共同语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时,《诗经》趋向动词的语法功能明显比周原甲骨和西周金文趋向动词更为丰富且灵活。《诗经》语言反映的是周代民族共同语,其深受商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周原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则是周民族语言的典型代表。西周趋向动词可与其它动词构成连动式,能带宾语,但不带宾语的情况更为常见。趋向连动式仍以趋向动词位于其它动词之前为主,位于其它动词之后的仅一见。  相似文献   

11.
岐山周公庙遗址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关系到遗址性质、年代的探究,受到学术界及公众的关注。仅就已发表的四片考察,可知其中有的肯定属于西周初年,并可能与周公旦有一定关系;有的以“周公”为卜问主体,虽不能证明即周公旦,但也属西周早期。总的说来,卜甲的各方面特点都类似岐山凤雏卜甲,后者正是西周早期的。  相似文献   

12.
笙,在我国现有的民族吹管乐器中,是历史上很早使用的乐器之一,早在公元前十五世纪的殷代(公元前1401年至前1122年)甲骨文字中就已有记载,距今已3000多年历史了。河南安阳的殷墟中曾经发现的关于它的最初记载:“龢”(即“和”)便是如今笙的前身。尔后,《尔雅·释乐》中有“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之说;春秋末期,即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所编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亦有“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等诗句;到宋代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当时的杨杰对笙已有较为详细的描述。我国古代,笙是以自然野生植物--匏(即葫芦)…  相似文献   

13.
宏剑 《华人时刊》2007,(7):74-77
一片甲骨惊天下。一位博士生导师觉得应该创建一座文字馆,创建一项独具民族文化底蕴的文化工程,给文字安个“家”。于是,他给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写信,希望能得到省政府的支持,没想到省长批示了,在安阳建馆。2006年12月26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安阳正式奠基开工。  相似文献   

14.
"周原考古与西周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肯定了岐山周公庙高等级陵墓群的发现在西周考古中的里程碑意义.这一考古发现促使学者们突破原有思维定势,完成从"小周原"到"大周原"的思想创新.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应对周原遗址继续关注,以期待更加可喜的发现和成果.同时,各省考古学者也对其它省近期有关周代及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5.
据《华商报》2004年12月9日《陕西日报》2004年12月10日报道,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18号大墓出土了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大的石磬,这一发现对研究墓主身份等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32号大墓发掘已经发现了棺椁。  相似文献   

16.
试论郑庄公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前701年)姓姬名寤生,河南新郑人。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国君。庄公之父郑武公,名掘突,是郑国第二代国君。庄公的祖父郑桓公,名友,是西周厉王之少子,周宣王之庶弟。桓公姬友,起初是周王朝的司徒,因为几次同外族入侵者作战有功,被周王朝封作郑桓公,都棫林,即今之陕西华县的西北一带。从此,郑国就作为诸侯国之一,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桓公作了郑国第一任国君,同时郑桓公仍作周王朝卿士,即朝廷执政官,总掌西周大权。公元前八世纪,周与西戎入侵者作战,郑桓公为保卫周王朝英勇献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是我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殷墟甲骨和西周甲骨,已经是自成体系的学科--甲骨学.尤其是殷墟甲骨文(不排除西周甲骨),经过百年来中外学者的辛勤努力,坚韧求索,已经应用在我国文史学科领域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把我国的文史研究推向前进.但是,在当今的文史研究中,又存在对甲骨文应用不够的地方,甚至有的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18.
陕西宝鸡(弓鱼)国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车马器,为我们解读西周贵族的生活状况及其审美情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的分析,认为西周贵族以礼乐文化为背景,建立了丰富多彩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9.
艰难的岁月─—河北武安县抗战纪实张立业武安位于太行山东麓,连接晋冀豫。抗战前隶属河南彰德(安阳),抗战后划归河北邯郸。抗战期间由太行六分区所辖,武安北通河北,南达豫北,西抵上党(山西),东临邯郸。同时又是太行山的重要门户和经济口岸,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周书灿 《南都学坛》2012,32(1):35-38
《牧誓》记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之师曾随武王伐纣,古今学者皆释为凿凿信史,少有疑问,然八国族地望,则长期存在不少争议。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甲骨文资料和田野考古资料对八国族中的蜀和濮的地望重新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认为:周原甲骨卜辞之"蜀"即《牧誓》之蜀,西周初年其位于今陕西汉中一带;《牧誓》之濮,西周金文中屡见,根据专家研究,即南国子,西周初年濮族大致位于楚、豫之间江汉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