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作为当代波普艺术的标杆人物,他活跃的艺术生涯仅仅有二十五年,而他的艺术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却一直持续到他身后二十五年的今天,整整有半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2.
波普主义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钟。"——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亲笔回忆录栩栩如生地重绘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马丁·斯科塞斯引人入胜的绝佳电话八卦,让人发笑,又充满洞见。——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波普艺术,迷幻药,鲍勃·迪伦,地下电影制作——20世纪60年代,一场文化风暴以纽约为中心爆发开来,横扫了整个60年代,当时处于这场风暴之眼的人便是安迪·沃霍尔。他的  相似文献   

3.
至今我国学者撰著及翻译过来的艺术哲学著作已经有十数部,兹谈其中四本。一是德国古典哲学代表者之一谢林的《艺术哲学》(1802—1805),他试图规定艺术在宇宙中的位置,用他在分析自然时所形成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对艺术进行探考,提出艺术是绝对的自我直观,从而建立新的美学。二是丹纳的《艺术哲学》(1865—1869),依据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并从"历史出发"考察西方历史上大量艺术事实,阐述其基本美学观念;丹纳对中国影响甚大。三是杜威的《艺术即经验》(1934),倡导回到日常生活的艺术理论,提出艺术不是用于外在的目的,其功能在于加强生活的经验,而不是提供某种指向外在事务的认识;杜威的艺术哲学在今天看来质朴而亲切,应该研究和借鉴。四是蔡仪的《新艺术论》(1942),以唯物主义认识论阐述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认识,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于真实性和典型性;在当时,它是学术思想的最前沿,处于先锋地位。拙著《艺术哲学读本》深受吾师蔡仪先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笔者曾在拙文《叔本华美学思想撷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中作过探求,但未对其艺术美学展开研讨。而叔本华的艺术美学是理解他整个美学思想不可欠缺的一部分。这里,主要针对叔本华的艺术美学进行述评,以期对其理论价值有较为恰当的认识。一、关于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从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他在其美学思想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探讨了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他反对那种把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互为本源的观点,为此他找到了一个第三者——艺术,并从艺术作品入手,通过对凡高的名画《农鞋》等进行分析,层层深入探讨了艺术史上的“艺术之谜”,即关于艺术的本质的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在艺术作品中的自行置入。  相似文献   

6.
《江水悠悠》是墨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墨人自选集》(共五本)中,四部长篇小说全都是以他的家乡——九江为背景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老道的中国传统文学写作技巧,从总体上构成了墨人小说创作的最大艺术特色。《江水悠悠》更是典型地记录了他的家乡,他的同胞所经历过的一个黑暗时代里的故事。 本文试从小说技巧诸方面来探讨《江水悠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英国诗人济慈生前发表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诗集,于一八二○年七月出版,那时他的年龄不足二十五岁.再过七个月,他就因肺病恶化而不幸去世了.这部集子包含叙事诗《莱米亚》、《伊莎贝拉》、《圣阿格尼斯节前夕》,较长的抒情诗、特别是“颂歌”,还有史诗片断《海庇里恩》.这些充分表现济慈独特风格的诗篇,明显超过他自己以前的作品;他的才力更大了,艺术更精纯了.  相似文献   

8.
浅草——沉钟社“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团体”。自从一九三五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作出这个论断后,五十年来,人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该社的艺术倾向是“为艺术而艺术”,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渐次升级的趋向。比如,一九八四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赵遐秋、曾庆瑞编,以下简称《小说史》)写道:“‘一九二四年中发祥于上海的浅草社,其实也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团体。’鲁迅这个论断,除了时间误记,大体上是恰当的”。“他们对旧社会不满,又看不见出路,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学影响,只想在文学艺术中讨生活,因而流入了‘为艺术而艺  相似文献   

9.
在精神行将崩溃的边缘,梵高留下了他最真实的写照——他把精神世界完全外化在画布上,画布不够用了,就把画像油彩一样,一层一层地叠加在一起这个年份对梵高来说真是太特殊了。此前的一年发生了在他的个人史和世界艺术史上都堪称著名的"割耳"事件,事件后他有两幅自画像《割耳》流传于世。这个年份之所以特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它的后一年,梵高饮弹。更痛苦的是梵高当时未死,在两天后他终于耗尽所有精力,留下了一句"痛苦即人生"而最终脱离苦海。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活》发表四十周年了.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二十五年时说:"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旧时也指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在这十六年之后,恩格斯又重申了这一看法.我认为,恩格斯评价《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完全适合我们今天用来评价《讲活》.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0月10日15时,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共同主办的"由艾瑞克·费舍尔所见的世界——费舍尔与谢东明、殷双喜的对话"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座首先由殷双喜先生介绍艾瑞克·费舍尔先生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影响。艾瑞克·费舍尔先生是继杰克逊·波洛克、安迪·沃霍尔之后于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12.
段宝林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开路先锋,在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和文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多有创见和理论创新。他的文集《民间文艺与立体思维——兼及艺术规律的探索》,主要收集了他数十年研究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值得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朱德群是"二十世纪的宋代画家",他的现代绘画接近于古典大师的精神境界,既包含中西又超越中西。——夏布朗(Jean-Francois Chabrun法国艺术评论家)这位中国画家在接触了巴黎画派之后,似乎重新体认到中国传统书法中特有的书写性的长处。我们知道他之前画过受野兽派影响很深的作品,但是在短短的几年之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写方式,透过这一系列的作品,朱德群带给我们强烈而生动的意象。——于伯阮(Hubert Juin法国文学与艺术评论家)  相似文献   

14.
《酵母》表面"破碎"的形式是出于艺术上的考虑,而不是由于艺术上的无能.金斯利的技巧就是用貌似不连贯的叙述来表现他对支离破碎的维多利亚社会的体验.他那"破碎"的行文风格是小说的主题--在破碎的世界里寻找精神归宿--的完美体现,它使主题的效果和意义得到了扩展.小说中高度组织起来的凌乱体现了一种艺术风格,它旨在取得某种陌生化的效果,从而向常人自以为是的信念和假设挑战.  相似文献   

15.
曹禺悲剧观及其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的悲剧观似乎迄今无人深入论及。其实,在曹禺早期创作谈,如《雷雨·序》、《日出·跋》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雪泥鸿爪、吉光片羽般阐述悲剧的言论。我们还能查出较为完整地反映他悲剧观的文献。这就是1943年,曹禺在重庆储汇局同人进修服务社所作的、题名为《悲剧的精神》的一次讲演(载《半月文萃》二卷二期,1943年8月)。曹禺作这次讲演时,他的五大悲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家》,都已相继完成,他已积累下了相当丰富的悲剧创作经验。因而这篇讲演对我们理解他的悲剧观念,进而研究他的悲剧艺术,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重要性。什么是悲剧?曹禺说得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6.
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 ,提出庄子精神是中国纯艺术的精神。但是 ,他把庄子的“道”视为中国艺术的最高意境 ;把《庄子》中得“道”者视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把《庄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引申为“道是美 ,天地是美 ,德也是美”。这些观点在思想和逻辑上偏离了现存《庄子》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思想 ,在观念和逻辑上造成混乱 ,因此 ,没有在本质上揭示《庄子》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艺术生产"论的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但这一思想却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形成.在《手稿》中马克思正确地阐明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作为类的特性,就是人能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即有目的有计划的生产劳动.人在与环境的矛盾中,"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认为"人的生产是全面的",除满足肉体需要的物质生产外,"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这里,  相似文献   

18.
生活的艺术     
于丹 《社区》2012,(26):52-53
上个世纪初一位著名的大学者、一个以幽默享誉世界的中国人——林语堂先生,他写过一本著名的书《生活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学术水平与教学艺术尤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两翼。深而博的学术水平固然是讲好课的基础,但它必须依赖科学的教学艺术,才能发挥效能。自古以来,很多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都重视教学艺术。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达,”讲的都是启发诱导的艺术。《学记》还说:“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即教师的讲解应当扼要而又透切,精微而又妥善,举例不多,却能阐明问题,这是语言讲解的艺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明确指出教学是艺术的论断,他把自己所著的《大教学论》  相似文献   

20.
《离骚》是屈原斗争经历、思想发展、感情变化的艺术概括和形象写照,具备了为崇高理想而至死不渝追求着的精神美.与这种内容相结合,在艺术结构上,有三条主要线索——心理、音乐、文字形式,纵贯《离骚》全诗。关于心理结构线索——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