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话剧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百年史程,涌现出一批伟大的剧作家和杰出的剧作,老舍连同他创作的精品剧目是其中优秀的代表,曾经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铸就过辉煌.长期以来,话剧作为"大众文化",曾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却在电子信息化时代遭遇巨大冲击和挑战.一度的剧坛冷寂和缺乏精品,使已趋于"小众"的话剧,更趋"小众".话剧危机是复杂的文化现象,话剧要走出生存的困境,根本出路在于话剧艺术自身的艺术审美之力--创作精品.重新审视和研究老舍的精品剧作创作,仍有挖掘不尽的人文内涵,老舍话剧创作的"精品意识",对新世纪中国话剧事业的振兴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曾在拙作《论<龙须沟>到<茶馆>的美学趋向》一文中,这样认为:“老舍先生是一位横跨我国两个文学时代(现代与当代)的著名作家。作为现代作家的老舍,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可以认定为著名小说家;作为当代作家的老舍,他的主要成就则表现在戏剧(主要是话剧)创作上,可以认定为著名剧作家。”基于这一观点,我在本文将要剖析的老舍的戏剧创作心态,其界定范围就是建国以后,老舍进入当代文学阶段,以话剧创作为主而呈示出的心理状态。为了对老舍的戏剧创作心态的剖析,尽量展示出较大程度的直观性和客观性,所以,我不惮繁琐地较多转录了老舍的自我表述。  相似文献   

3.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以“诗”写“剧”。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相似文献   

4.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早在二三十年代,他即以风格独特,成就卓著的小说创作扬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老舍主要从事戏剧文学创作。他的代表作《龙须沟》与《茶馆》,是我国话剧艺术的瑰宝,后者还为我国话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本文就  相似文献   

5.
老舍怀着对新社会和新人新事的无限热情,致力于反映现实生活,这不但在老剧作家中,而且在新中国所有剧作家中,也是率先的。所以说,建国后老舍现实题材话剧创作的经验教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驾驭社会主义时期现实题材,对作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作为社会主义话剧创作先驱者,老舍还未能充分适应这些要求,换言之,他的现实题材话剧的创作存在着题材与生活积累脱节的现象。六十年代初,老舍在回顾五十年代自己的创作得失时也已意识到这一点:“我过去写新题材没有写好。这与生活有关。我从题材本身考虑是否政治性  相似文献   

6.
曹禺始终执拗地追寻生活表象后面蛰伏的人生困境,以强烈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畅快淋漓的审美享受,在全方位的戏剧描写中,曹禺努力探求和张扬一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原力与人文精神,引发读者对人之命运的辽远思考,这或许是曹禺剧作最为迷人的地方。老舍的两次话剧创作高潮都是在革命狂欢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两次话剧创作高峰的共同之处是与政治和革命的紧密联姻。若没有革命激情的涌动,稳重理智的平民小说作家老舍可能不会从事话剧创作,面对革命狂欢,老舍以他的勤奋和才智,为中国剧坛贡献出数量极为丰富的话剧作品,凝结着他对革命的思考和话剧艺术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对老舍抗战剧作进行剖析。第一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是忠实于客观现实的创作尝试,讲求真实地再现生活。第二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的人物塑造的现实主义典型化原则,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的重客观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老舍的抗战剧作为他在解放后的话剧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老舍先生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在小说和戏剧方面。散文在他的创作中不占主要位置,比起他的长篇、短篇小说,歌剧、曲剧和话剧剧本来只是一些“小块文章”,然而这些文章又是老舍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舒济编的《老舍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选了老舍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六四年的六十四篇散文。从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先生与朋友的交往情况,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思想感情,他的性格特征,他对文艺的见解等等,是进一步认识老舍、研究老舍的宝贵材料。散文又是主观性很强的表现型的文学样式,它侧重表现作者对客观社会中的人、事、景物的内心体验、内心感受,所以,老舍的散文又是老舍心灵感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他的著作非常丰富,小说的代表作是解放前创作的《骆驼祥子》,话剧的代表作即解放后创作的《龙须沟》.《龙须沟》的创作成功使他荣获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龙须沟是北京市天桥东面的一条臭水沟,是前门和阜城门的下水道汇水处.解放前的龙须沟,疟蚊病菌繁殖凶盛,人们终年呼吸着腥臭的空气.每逢下雨,臭水  相似文献   

10.
老舍从事过多种文学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尤值一提的是,他将小说和话剧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而出现了戏剧化的小说和小说化的戏剧的崭新格局,对当时乃至今天的文学创作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