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活动虽然是人类最具个性特点的精神活动 ,但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地域辽阔 ,形成了南北文化差异和审美意识差异 ,然而 ,在进入文明社会之门时北方的强势文化更多地左右了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发展。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通过概念的定型化和符号化以后 ,整合为重内心体味而轻形体视觉的审美思想 ,给予中国文学以十分深刻的影响 ,而春秋时期的审美道德化实际上是对中国人原初审美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色彩在民族审美意识中的符号性特征十分显著,它是民族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经验的结果,它与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宗教、心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中设计了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在"原初状态"中,理性的公民在无知之幕的遮盖下一致选择的原则即为正义原则。可见,公民的理性选择直接影响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由正义原则所构建的社会基本结构。罗尔斯对"原初状态"中的公民理性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对当代我国的公民教育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审美现象的研究,在我国当代美学讨论中,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关于审美意识的民族特点,民族审美意识的结构、表现、形成,以及融汇交流,更是少有涉及。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美学科学,这些问题应该提到美学研究的日程上来。 我们有悠久的文化传统,珍贵的艺术瑰宝,丰富的理论成果,不尽的审美经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所有这些及其总体特征,应该十分珍视,深入研究。 一、论民族审美意识结构 审美意识概说 “审美意识”,作为美学理论中的概念来运用,应该给以明确的科学的界定。本文使用这一术语,是指人对外物的审美关系中,人脑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主观反映,  相似文献   

5.
从生成论视野看,中国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上古的图腾崇拜、 神话传说、文字符号、音乐、绘画、建筑等文化和艺术形态,对于中国先民审美形象的建构、审美思 维的创生、审美意象的表达、审美经验的累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国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的生成, 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形态的合力作用下得以不断创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形成民族审美意识的终极原因和最终根源是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它是促进民族审美意识形成的最深层次的因素。 正因为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属于最深层次的因素,因而一般说来,它并不直接决定民族审美意识的具体样式,而是经由许多中介、桥梁、中间环节发生作用。前文所说种种元素,就是一些特别重要的中介。  相似文献   

7.
"事实"是一个重要的框架性概念。凡能够使得某陈述为真的任何东西都是事实。对事实的表达离不开陈述,但事实并不是陈述;事实也不是事物自身。原初事实是独立于人类制度而存在的事实;制度性事实的核心要素是集体意向性。集体意向性并不能为其所指向的对象增添任何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特征,它唯一增添的是地位功能,而这种地位功能又必须要有原初事实作为其载体。虽然任何事实都是客观的,但原初事实与制度性事实的客观性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从汉赋看汉人的人体审美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之一,汉赋的人体审美意识上承《诗经》,下启魏晋唐宋,在汉大一统帝国的背景中,在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楚骚美学的浸润、南北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那就是欣赏"中和"美,描绘融南北美人之美于一体的美人,提倡自然美与修饰美的统一,着力渲染完美无暇,汉赋家们陶醉在人体审美境界中,"思无邪"、"乐而不淫"的审美态度,对我们当今正确地欣赏人体美有很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审美意识是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萌发、产生和形成的,反过来又会积极参与人的审美活动。审美意识有其特定的心理形式,这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由理性积淀而形成的普遍心理结构形式。其中自由的心理感受表现特别突出、活跃,而审美感受又会不断地  相似文献   

10.
每个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各异,生产生活方式各异,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便逐渐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审美意识,作为民族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更显得独特、细腻、深沉、内蕴。透视民族审美意识,对于从深层次了解一个民族的形成、兴盛乃至消亡的历史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谨对契丹民族的审美意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契丹民族在对自然界的恐惧中萌生了原始的审美意识 契丹民族源于鲜卑,公元4世纪出现在北方草原,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及土河(今老哈河)流域一带。最初仅是一个包括“白马”和“青牛”两个氏族的小部落,直至唐朝  相似文献   

11.
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是指意识所涌现出来的句子表达式的基本框架.为了说明这个过程的意识涌现,需要提到四对相关的概念:感知-感受;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原初意识-反思意识;事件-用例事件.从意识视角来审视,语言表达式雏形的形成来自原初意识涌现为反思意识,即将感知事件的原初意识在个人记忆和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和想象,对原初意识实施格式塔转换,扩展为反思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要用上什么原初意识的材料、如何通过格式塔效应实施联想和想象,都是在环境和意向性的统制下进行的;这个反思过程,就是要把原初意识所映现的事件“裁剪”为用例事件,使这用例事件能在该特定情景下恰当地对该事件作出切合语境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尝试从前验的观点,对文学理论概念———“原初诗”作出界定:“原初诗”是前验世界的无名状态向经验世界的有名状态转化,但又没有完全实现这种转化的过程中生成的一种诗性“语言”。  相似文献   

13.
对朝鲜民族审美意识原型“兴”的文化破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朝鲜民族审美意识原型的"兴",在朝鲜神话中,表现为主"明"、主"乐"、主"情"的审美观念。表现为"明"、"乐"、"情"的朝鲜民族之审美原型"兴",根据于朝鲜民族祖先的"重现世"、"求乐生"的原初民族精神。"兴"是民族精神在审美活动中所显现的审美意识之原型。  相似文献   

14.
在道家和海德格尔那里,语言是世界真理原初之音的发生之处,一切语言表达都源自心物之间往返交流原初的节奏和旋律。人们能够在语言中,如同在出神入化的工作中去体悟道,经验存在。  相似文献   

15.
论艺术语言中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语言中的审美意识与普通语言中的日常意识有很大区别,它具有超越性和创造性,审美意识是艺术语言内部构成的要质,它让语言拥有了人格的魅力。它的不同层次决定了话语主体、话语本身和话语接收者的特点,研究审美意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审美诠释、审美意识和艺术审美取向等角度,分析战国秦瓦当艺术的文化审美意识。分析认为:战国秦瓦当艺术所投射出来的文化审美意识在内容上是多样的,在形式上是向外拓展的;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识重在自然性,比前期瓦当审美意识更具社会性和精神性;不仅具有成熟而完整的审美意识结构,还具有丰富而成熟的文化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审美意识与人类一切社会意识现象一样,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我们在研究审美意识的历史起源与发展的时候,必须“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审美意识,从存在形态构成来看,分为审美显意识、审美潜意识、审美无意识三个层次,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审美机制构成来看,它分为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人格三个层次.从人类心理能力构成来看,它分为科学审美意识、艺术审美意识、道德审美意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江格尔》是一部气势恢弘的蒙古族史诗,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由广大蒙古族群众创作而成,是蒙古族英雄史诗中最优秀的一部,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在《江格尔》史诗中有两个基本母题系列即:婚姻型母题系列、征战型母题系列。透过这两个系列可以看到蒙古族原始思维审美意识,及审美意识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艺术审美意识是艺术家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活动.胡塞尔现象学中对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有一定的研究分析.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决定因素就在于其对感性和理性思维的准确把握.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审美选择、审美指向均来自其审美意识的潜在"意向性"和"功能性"指令,即现象学中的"内意识""内知觉"等因素的活动,它是艺术家审美判断中的重要"神经".艺术家如何把控与运用好"意向性"与"功能性"作用将会直接关系到艺术家艺术创造的成败.艺术家通过对敏锐的审美意识的把控来指向其审美理想所需目标,达到艺术家审美创造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