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九八○年十二月中州书画社出版的《歧路灯》,是清人李绿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栾星同志为整理、校注这部小说曾花了十年功夫,认为它“是清人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之外,又一巨著”。(《歧路灯·校本序》——以下简称《校本序》)姚雪垠同志为《歧路灯》作序,指出《歧路灯》的产生,“标志着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第三阶段已经成熟”,“必须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史中给予应有的地位。”《歧路灯》的出版,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2.
在对以往发表的《歧路灯》与《金瓶梅》比较研究的文章进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在成书方式上,《金瓶梅》是“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歧路灯》是“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这是《歧路灯》对《金瓶梅》在成书方式上的超越和发展。在“对小说写‘性’的认识之比较”部分提出,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金瓶梅》写性,是对小说主题、题材的重大开拓;在中国性文化史上,也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金瓶梅》大写特写性,是作者对理学思想的蔑视和否定。李绿园与《金瓶梅》的对立,是理学和反理学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三部作品《红楼梦》、《儒林外史》、《歧路灯》有六大方面的有趣问题值得我们重视,而其中的“败家子”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红楼梦》之贾宝玉、《儒林外史》之杜少卿、《歧路灯》之谭绍闻分别是三部书中的头号主人公,但同时又都是败家子的典型。通过对这些人物以及造成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方面原因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少比单独地、孤立地研究这些人物形象要多得多的东西。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三部小说名著乃至从宏观上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就《歧路灯》本身特色,结合历来研究者对其主旨的评说,说明在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和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形势下,进一步研究《歧路灯》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歧路灯》主人公谭绍闻的住地为“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萧墙街”,乃是借用“祸起萧墙”这一典故。而谭绍闻的乳名为“端福”,祸福相连且又相互转化,作者用意相当明显。可以说,《歧路灯》小说整个故事是以“祸起萧墙”与“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来构架的。书中另一不可缺的人物王中,是个既忠且义的仆人,从他的身上可找到诸葛亮的影子。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分别是清中叶北京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典范著作,三部书中予词“给”和“与”的分布、替换反映了当时北方方言予词句的使用情况及演变轨迹。近代汉语北方方言中“给”对“与”的替换从北京经中原向江淮推移;予词各种用法的替换不是同步进行的;《红楼梦》具有由近代向现代过渡的语言特征,《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仍属近代汉语的范畴。把共时异方言的特征词结合句式相比较的方法,可应用于语料甄别、版本鉴定、常用词替换、方言词汇语法语音的比较等领域,是汉语史研究中的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9,(2):39-45
李绿园《歧路灯》研究百年,以与《儒林外史》《红楼梦》比较确定其在文学史上的位次即"排位",曾一时为学术讨论的热点。先后出现"超《红》胜《儒》""平《红》超《儒》""鼎足而三""逊《红》越《儒》""逊《红》平《儒》""远逊《红》《儒》"六说。这种"排位"有一定必然性;诸说也各有所据,讨论之无果即是结果;而且归根结底,《歧路灯》的排位不由讨论议决,而将经由"历史的筛选"注定。《歧路灯》与《儒林外史》《红楼梦》是可比的,已如诸说;又是不可比和不必比的,即李绿园《歧路灯》是中国古代小说独品一流之作。  相似文献   

8.
李绿园之《歧路灯》问世 2 0 0余年后 ,直到 2 0世纪 2 0年代学术界才开始有了真正的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其研究状况之孤寂、沉闷 ,在古典小说研究中比较罕见。对其研究的发展过程大体经过了研究工作的发轫、原始资料的梳理、研究进入高潮和潜流涌动的深入研究四个时期。其间 ,美国、捷克斯洛伐克、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的学术界也对其有一定程度的关注。本文对有关《歧路灯》2 0世纪以来的研究过程进行了回顾 ,以期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李绿园与《歧路灯》之研究 ,以此推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全面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 清代雍乾年间,中国古典小说由写英雄传奇到写社会生活的历史发展趋向于成熟。其标志是:杰出的刺讽小说《儒林外史》和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相继问世。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另一部以河南方言土语写成的长篇小说《歧路灯》。 关于《歧路灯》,蒋瑞藻于民国初年在《小说考证》中作过如下评价:“虽纯从《红楼梦》脱胎,然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比如在小说史写作中因袭多而创新少 ,在作品研究中对几部小说名著研究多而对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些二三流作品研究不够。在这种研究状态下要写出一部系统完整能真实反映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原貌的小说史是很不容易的。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方面要在小说史观念与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对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小说作品还要做具体而细致的研究。李延年教授的新著《〈歧路灯〉研究》,对产生于 1 8世纪的长篇小说《歧路灯》进行了全面细致而深入的研究 ,在《歧路灯》…  相似文献   

11.
人民警察自身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繁重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人民警察长年累月在超负荷的工作,然而他们的某些自身权益却无法 得到保障。为维护警察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警察权益保护机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深入了解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面临形势进行分析,总结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利弊影响,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显著地位,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就进一步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等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以来,苏州社区建设和管理由点到面进行了试验和探索,这个探索过程从总趋势上反映了由物质服务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再向组织体制层面不断发展、延伸和提升的过程.本文通过调查梳理,从城市社区的内涵与特点、结构与功能、地位与作用、管理的特点与途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管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传统“廉耻”观包括公与私、廉与贪、荣与辱三方面内容,它是中国古代社会吏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在现代法治社会的视角之下,重新辨析“廉耻”观,对于加强新时期公民的荣辱意识,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典雇妻女现象作为古代中国独有风俗,从其产生开始就受到官方文化的否定,并逐渐被纳入法律禁止的范围.可是,严历的法律不但没有根除这种行为,典雇妻女反而作为一种民间的风俗习惯而普遍存在.为什么法律明令禁止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典雇妻女之风俗普遍存在而法律却显得苍白无力?这涉及到儒家传统道德的影响力,中国古代立法的价值取向,国家法律实施的效果,风俗习惯的沉积和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用法律去禁止人们为了生计而被迫采取的行为,固然会起到一定的功效,但法律的权威性必然要受到挑战,而有禁不止所带来的副作用,更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
任何问题的研究 ,都离不开方法 ,而研究方法本身也同样需要被作为观察的客体 ,用理性的分析方法来加以研究 ;同时研究方法还应该包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模式 ,甚至允许非理性思维的存在———因为非理性并非是反理性 ,况且 ,纯粹的理性往往又是不够的。在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研究领域内 ,应该加强建立在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上的方法学的研究 ,以便较为合理地对以老龄问题为第一客体的研究方法进行鉴别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针对现代大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出五种有效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即过渡法、比较法、层次分析法、讨论法、研究法。过渡法在改变学生知识层次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比较法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思维层次,增强理论功底;层次分析法较适应于解决复杂而抽象的问题;讨论法是解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较好方法;研究法可改变学生被动的受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尝试从分析信息化、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思考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理念和新思路,提出通过优化结构、搭建法律化、制度化的管理平台、开拓实践创新平台等举措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