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将框架媒介置于城市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从城市空间与框架媒介的关系、框架媒介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框架媒介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传播学解读。框架媒介在城市空间信息传播中定位于城市公共空间,其属性是城市"静止"空间的及时传播,其核心功能是"分众传播"的构建与延伸。框架媒介具有"固定—强调"的传播模式及其"强链接"复合动力系统的传播优势,两者均体现出框架媒介灵活化的拓展应用功能。框架媒介对受众、社会及传播效果方面的影响力,促进了媒介空间化与空间媒介化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包公故事在民间传播的模式及特征,采用了文献梳理、归纳、统计等方法,结论认为以包公为中心对众多故事的改编、附会与整合,包公故事不断被改编以建构"新内容"。包公在不同时代"接力式"的传播中为实现叙事的话语参与,减少传播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增殖以参与价值建构,也存在着与谣言传播类似的传播特征:受省略或空变、加强、泛化、超细节化、合理化等传播规律支配。源故事中不合理的生活逻辑细节在传播过程中将不断寻求合理化。包公故事的传播揭示出"公共知识"的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3.
"风草"传播模式说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儒家对中国古代政教合一传播思想的思考与简要概括,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者孟子、荀子都对政教合一传播观作出了进一步的推论,形成具有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特色与历史内涵的传播论。《论语》主张政治主流意识传播与社会教化传播融合,包括传播路径合一、传播角色合一等,其"身教"观高度重视传播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博客现象对“把关人”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自1998年出现至今,已经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博客传播模式具有"传受合一"及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随意性等传播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对传统的"把关人"理论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应该积极寻求应对措施,让博客这种新的交流方式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和头脑风暴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国家意志为引领,对中国武术文化全媒体传播质的变化、双刃剑效应以及应然理路进行了学理性分析与设计.认为,中国武术文化全媒体传播遭遇的媒体融合彻底改变人类文化传播格局和新媒体引发武术文化传播模式质的变化,促使中国武术文化全媒体传播呈现出融媒体助推中国武术焕发新型生命力和全媒体消解着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双刃剑效应.面对国家层面将中国武术的传承发展和海外传播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我们尤其应该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承传发展规划树立媒体融合创作意识,打造中国武术文化精品;强化武术文化信仰教育,坚定中国武术文化自信;坚持内容为王的核心优势,规避武术传播"去中心化"风险;优化中国武术传播模式,开启其全媒体传播范式,以应答当下中国武术媒介化形态嬗变与创新发展国家意志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自媒体传播“个性化新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自媒体凭借其及时纠错性、平等互动性、广泛迅速性、自由发布性等特征,成为信息时代传播"个性化新闻"的客观需求和必然。然而,自媒体在"个性化新闻"传播中存在信息传播不完整与不准确性,存在着恶意、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等缺陷。因此,我们要建立自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道德约束机制,设置自媒体对"个性化新闻"传播的监测识别系统,实现自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双轮驱动"等,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军队反恐行动攻防交替,多种多样,基于当前传媒作为反恐战场,传媒作为反恐力量的重要作用,有必要考虑从传播的角度更为细致地探讨大众传媒与军队行动之间的正向互动可能。反恐行动、恐怖活动和公众舆论之间与大众传媒、社交媒介可产生三个不同的传播交集,由于不同的交集区域,反恐与恐怖的对峙态势有着较大区别,大众传媒的介入方式各有不同,反恐行动的传播模式也需因时制宜。为此,本研究据此提出反恐行动传播的三大模式,即"公关传播模式"、"媒体传播模式"和"均势互动模式",探寻规律,寻找策略,以期借助行动传播最大限度地削弱恐怖主义行动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传统模式是建立在国家一体化基础上的"由中向外"的单向型宣传模式,这个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现实需要。在对经典传播观念理论与传播模式梳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主导与地方主体"相结合的"地中华外"的边疆问题对外传播路径,并且提炼了一个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传播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动画传媒体制的商业化转型以及传播技术的发展,动画音乐的传媒发生了由"传播者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变,导致了动画音乐传播由"艺术传播"到"商业传播"的功能转变,中国动画音乐不断地商业化。本文以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新时期以来中国动画音乐的商业化的缘由和特征,并指出动画音乐的传播必须采用商业化的包装与市场运作模式才能使其获得更好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和中国网民数量的骤增,网络流行语因其简洁实用而备受关注。作为网络交际、话语传播的一个语言镜像,"XX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大量出现并日趋成熟,表征着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模式和传播机制等颇具特色。从网络社区空间、热播影视片段、社会新闻事件等渠道中产生,经过网友的复制解构产生新的能指,继而在网络舆论空间中自由广泛传播,最终为大众传媒和社会现实集体接受,这是其生成机制的特征。在"XX体"生产过程中,无论最初是生产者还是众多接受者,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社会精英,无论是出于娱乐、交际心理,还是政治的多元诉求,其传播过程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话语的公开化、大众化和多元化,这是其传播机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近代以来报纸副刊的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报纸副刊产生一百余年来,密切依托于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的演进--伴随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以"文化传播"为其基本主题,在文化传播(文化批判、文化反省、文化继承、文化译介以及中华文化建构与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文化传播方面最为广泛、普及、强力的大众传媒之一.其文化传播的特征主要有:一、文化本位的传播思想.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解构,其中包括"文化自虐"和"文化自残"的特殊传播现象.三、对传统文化的保守与坚守,其中包括"文化自恋"和"文化自尽"的特殊传播现象.四、对西方文化表现出的"崇洋媚外"的传播心理倾向.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传播思想.六、对西方文化表现出的"拿来主义"的传播思想.七、文化传播中的"殖民话语"与"后殖民话语"思想.这七个方面交织为一,凸显为一个近代以来中国报纸副刊"文化传播"的谱系、坐标与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新时代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采用视觉化方式讲好"中国梦"是顺应读图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梦"的视觉传播契合读图时代的受众需求,"中国梦"内涵的丰富性和抽象性要求创新传播形式,视觉技术发达使"中国梦"视觉传播成为可能。"中国梦"视觉传播呈现出多元传播主体参与、媒介空间"超真实"融合发展、视觉形式创新运用、内容制作奇观化的境况。"中国梦"视觉传播存在政治宣传模式犹存、文化差异与多元解读造成信息理解偏差、庸俗娱乐化内容频现等问题,应该充分调动各类传播主体的参与热情,增强传播语境的适应性与融入性,营造清朗的"中国梦"视觉传播生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中国梦"的号召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模因理论重点强调了文化在传播中的"变异、进化",突出文化的变异性特点。从口语传播、拼音文字、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和网络等媒介形式,总是随着满足社会文化传播需求而不断发生变异。文化模因是通过保存、模仿的方式得到辐射性传播,而媒介是文化得以扩大传播的载体工具。编辑通过构建各种符号模式,创造出新媒介,从根本上推动着媒介的传播、变异和进化,为传播"大文化"提供必要的承载工具。  相似文献   

14.
技术伴随着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当下,由媒介相关技术支撑的媒介融合已进入下半场,推动"离身传播"向"具身传播"转换。作为一种向"具身传播"回归的阅读模式,沉浸式阅读在"心流""具身""内爆"等关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结合技术和阅读元素,整合认知和体验的关系,并基于此成型了自身概念;其价值则具体体现在"人机合一""主我客我交往""虚拟与现实交换"等方面;而沉浸式阅读必须同时"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完善技术支持""构建内容框架",才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5.
"编辑者办公室"模式本体论从整体叙述它的形成、开展研究的内外条件以及优势等,并描绘了该模式可操作的功能蓝图,展示了传播先进文化的实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物联网环境下"人机物"三元主体的跨域传播模式,对其多主体传播行为的适配性机制与编译码原理进行定性分析与阐释,借鉴物联网系统的应用场景实例,运用三角模糊数多属性决策法(TFNMD)对物联网多主体传播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依据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完成对物联传播体系架构的定量评价与性能检验。物联网在资源聚合和信息传输上的优势奠定了其跨域传播模式的现实基础,文章通过编译码理论诠释传播机制的定性分析与模糊数决策评价传播效能的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对实证系统求解各传播决策环节传播效能评价指标的权重排序,从而论证得出物联传播体系在传播效能上存在显著优势,满足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经济危机在改变世界的金融业、工业和制造业的同时,也会导致新闻传播、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和媒体消费等"软"实力的变化,从而影响若干政治和经济大国未来的关系。来自中、美、英、俄、泰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2名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在"第四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会议上,以"后危机时代中美新闻传播和公共外交的未来"为主题,展开了关于公共外交的本质与模式、传播策略与国家形象、公众认知与中美关系等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新环境下公关、广告与传播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在农村传播步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现行科技传播机制难以适应大多数农户的有效需求.而在"企-政-农"框架下的科技传播,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传播的运作成本,而且可以增强科技的实用性,提高传播的效果和科技的转化率.文章通过考察"企-政-农"组织模式在平果县的发展,分析其在带动科技传播方面的作用,从企业、政府、农户三方互动对科技传播效果的影响,进行新旧环境下的比较,并就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制约因素提出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数字化技术给传媒生产流程、运作模式、市场规则、竞争战略和盈利模式等"传播游戏规则"所带来的变革与影响,认为数字化背景下传播游戏规则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媒体内部结构与生产流程的重组与再造、媒体运行与运作中的联动与融合、传媒市场格局与竞争方略的变化与变革以及媒体赢利模式的多元和多维等方面,并对这些变革进行了分析与总体呈现。  相似文献   

20.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推动媒介形态更新,催化传统营销模式转型。新媒体传播在整合营销方案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传播理论的发展,被广泛实践运用于各种营销活动之中。近日,《国际公关》记者采访了数字华夏(北京)品牌传播机构总裁姜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