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的事实说明客家人与少数民族文化是多元共生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化对客家文化有深刻的影响,但客家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兼容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地兼容,择优、发展、重构,在兼容中保留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明清尤其清代,客家人特别是广东省的或者迁徙中经广东省的福建客家人源源西徙,涌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西向的主要扇面省区———广西。作为一支巨大的人口力量,他们颇具分量地改变了广西素来"地旷人稀"的局面,与其他移民一道,在清代终于打破了广西保持长达1 400多年(公元140—1578年)的100万上下的人口规模,使广西人口徒然数倍猛增。作为一支有别于广西原居少数民族,饱受中原文明熏陶,而在明清近数百年又经受过广东、福建商品经济高涨发展大潮洗礼的汉族民系,他们的入抵以珠三角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动力,从农业领域传导了珠三角商品经济的强烈辐射,有力地提高了广西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的融合程度,促进了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将广西为主的西江流域地区的广大农村和广西农业纳入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市场腹地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云南得天独厚的民族研究条件,采用点面结合,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结果发现:边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较为严峻;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与内地及沿海学生有显著差异,也明显不及当地汉族学生;来自少、边、穷地区的民族学生,心理问题尤为严重.研究者认为:要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应重视贫困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多渠道"扶贫帮困",减少因经济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民族学生素质教育的轨道;关注亲子教育,改善家庭因素;重视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等,并有针对性地从上述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的现实,课题组选取了安徽省安庆市两所容纳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文化上、学习上以及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校园适应性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家庭经济状况、饮食与气候,以及民族地区局势的偶尔不稳定等.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能力,内地高校必须极营造多元化校园文化环境,做好舆论导向工作,并给予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家庭的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出生在弱势群体家庭,在经济生活、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方面处于劣势,而产生了自卑封闭、极度敏感和价值观有偏差等负面人格特征,造成这些负面人格特征的原因有弱势群体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法、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以及与学校配合等,最后本文还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如何解决弱势群体家庭的研究生负面人格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梅州地区客家侨批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时 ,梅州地区许多客家人或由于生活所迫 ,或由于政治原因 ,或由于土客械斗下南洋谋生存求发展。他们在侨居地辛勤劳作 ,赚钱后通过水客、侨批局、私营商号、侨批馆与钱庄寄信寄钱回唐山老家。由此 ,在客家侨乡社会发展起了一个具有侨乡特色的行业———侨批业。侨批为客家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清代客家人的迁徙是客家历史上规模最大、地域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迁徙。这次迁徙在客家变迁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具体考察清代客家人迁徙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客家的历史变迁以及他们对世界的历史贡献。一、清代客家人迁徙的基本原因客家先民从唐末五代开始,逐渐在闽西、粤东、赣南三省边界地区定居下来。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繁殖后代,艰难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度过了宋、元、明时期。时至十七世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少数民族流迁人口的城市适应因加入特殊的民族因素变量,使得其较一般新生代农民工流迁人口城市适应显得更复杂、更丰富.基于对银川新生代少数民族流迁人口充分调研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算法及方差分析分别就其城市环境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及文化心理适应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新生代少数民族流迁人口对银川市城市环境适应的总体状况为适应,但在气候、水土、交通状况、娱乐设施等具体适应层面存在差异;其经济适应与他们的家庭月收入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社会适应方面,传统民族、宗教因素对新生代少数民族流迁人口的婚姻态度、择偶观念的影响作用在减弱,对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文化心理方面,新生代少数民族流迁人口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度走低,对其了解程度也在减弱,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也不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在对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的认识上,具有许多共同之处。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理论之所以会有共性,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理论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属于一个思想体系;二是他们的民族理论都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他们都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强烈使命感;四是他们所面临的诸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大汉族主义等问题基本相同;五是他们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相同;六是少数民族要求民族平等、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提高教育文化水平的愿望相同。当然,毛泽东、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由于他们所处时代以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不同,加之他们个人经历的差异,其民族理论也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这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可得到印证.畲族先民迁入闽、粤、赣的时间较晚,与汉族(含客家人)是两个民族,各有独特文化;元明清时期,畲族与客家人也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招生、缴费制度的改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特剐是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不能不面对两个事实:近年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原有的较大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另外随着国家近两年的治理整顿,中央采取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对沿海发达地区的震动并不很大,因为他们自身调节能力较强,而对少数民族地区却无疑带来一定的挫折,正象有人比喻的,是砍尾巴与腰斩的区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似乎时常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拉扯,这种客观存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什么呢?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民族工作部门及理论界都在言之有据地提出各种原因。这些原因都是成立的,这些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杂散居农村少数民族经济在改革的大潮中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这千帆竞发的发展进程中,杂散居农村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速率与汉族的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第一,从杂散居农村少数民族内部看,受到自身发展能力的限制。由于历史的原因,形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失学或辍学原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那里的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中小学生失学或辍学现象较为严重,原因何在?本文从学生、家庭和社会等多角度对学生失学或辍学原因作了剖析,并提出了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 ,积极致力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提出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 ,他们提出的思想观点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主要表现在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位 ,从毛泽东经济工作是民族地区第一位的工作到邓小平民族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 ,从毛泽东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到邓小平的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实行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 ;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 ,从毛泽东要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到邓小平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相似文献   

16.
清朝初年,包括朱德先祖在内的一批客家人从广东辗转迁至四川仪陇,他们的后裔一直顽强地传承着客家文化传统。朱德的家庭是一个恪守客家传统的典型客家家庭,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朱德勤俭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成立的基础,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婚姻家庭状况的变动与趋势,对民族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化进程中,东北少数民族人口已婚率、有配偶率有较大提高,但同汉族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丧偶率在缓慢下降,离婚率却仍呈上升趋势,离婚比快速提高;另外,少数民族家庭户增长幅度远小于全户汉族户,并且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日趋明显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民族关系的和谐,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团场家庭发展是兵团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该团场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探寻一条适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家庭摆脱贫困的路径,发展多元化经济,对兵团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运用可持续生计发展理论及框架,结合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家庭特点,平衡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发展关系,利用"公司+农户"模式,贯彻新发展理念,整合扶贫资源配置,解决贫困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以促进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家庭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权本质内容在于一定群体对经济与社会进步的要求。对于少数民族而言 ,落后的经济文化的状况使得发展权的提出显得十分必要与现实。本文因此对提出少数民族发展权的原因及其现实状况、这一权利的特征、以及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权利的实现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以期对这一权利的完全实现做一点理论积淀  相似文献   

20.
客家人在近代三大革命运动中有出色的表现,这些在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文史资料中记述颇丰,可他们在戊戌变法中的业绩却鲜有提起。其实,在京的“百日维新”以及在地方上惟一的呼应即湖南“新政”等重大事件中,客家人均不曾缺席,有的甚至担当起领导与骨干角色,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变革创新精神,历史应当为他们添补上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