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奈达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后,近几年译界开始了对奈达翻译理论的冷静反思."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本文以构建"功能对等"的理论基础为视角,指出"功能对等"建立在接受美学基础上的观点是错误的,并探讨了构建"功能对等"的理论基础--信息论、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功能对等"理论有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文化差异体现在广告中就造成了广告翻译中的不对等问题(unequivalence).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译者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而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又为我们评判一则广告是否实现功能对等提供了指导作用.它启示我们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不是形式对等或内容对等,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要看广告译文能否让读者实现最佳关联,从而实现广告的诱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歌的中心元素,是诗歌中象征的载体,是诗人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翻译诗歌必须完整再现原诗意象.根据Newmark的"中心元素"理论、Frye的象征学说以及Nida的"动态对等"理论,举例探讨了"解释性翻译"与意象对等的冲突"解释性翻译"不仅损害了诗歌的意象,而且违背了翻译的诸多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就"功能对等”理论对汉语成语翻译的适用性阐述了看法,认为意义和功能的对等才是汉语成语翻译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风格对等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大大促进了翻译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哈克贝里?费以恩历险记》中译本,探索儿童文学翻译如何实现功能对等。为了说明翻译中的对等,本文从"意思对等"和"风格对等"两方面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译界有关翻译原则的论争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谁也说服不了谁.论争本身是好的,但因留下的"悬案"太多而造成"核心"理论的相对不足.而这种不足,导致有的学者对翻译学的建设失去信心,也从一定意义上影响了翻译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翻译及翻译原则的发展进程进行粗略回顾,从句法结构,语义内容和语用语境的角度来阐释翻译的核心问题--对等,得出结论是对等的取得是译者的最高理想,对等原则是翻译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奈达的语言文化观,从"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论述了翻译界对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种种反应以及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认为将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应用于中英双语新闻翻译中,将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9.
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都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同时翻译也是人类在交往中所必需的一种交流方式.在英语翻译中,既不存在绝对对等,也不存在绝对不对等.要想解决翻译中的文化冲突,必须使译文在语言翻译中具有最大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10.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 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