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30年不变政策"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村实施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是新世纪中国农业的奠基工程.本文结合"30年不变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同认识,对"30年不变政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叶锋 《源流》2011,(2):14-15
出让金总额达2.7万亿元,同比增幅达70.4%。国土资源部负责人1月7日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披露的数据,揭示出2010年国内土地市场的一场"盛宴"。对此,有三个问题值得探究:土地出让金缘何能在"最严调控年"里创下新高?巨额的"卖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18日至19日,由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和法政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高层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三农"研究的资深教授和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农业立法研究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农业经济政策研究专家,上海、江苏、山东、安徽、云南等省社会科学院的农业经济专家或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官员,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苏州大学、海南师范学院等高校青年教授和学者共4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这一主题,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变化的新趋势、新问题","农民土地权利结构及权益保护的理论、政策、法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土地权益"等议题展开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下面摘编的是会议论文、主题演讲和大会讨论发言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是体现城乡统筹战略最突出的文件。不仅文件标题中含有"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当前我国农村进行的重大制度改革,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不断强化农民对于土地的实际控制,不断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可以实现农民土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四到户",可以实现从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转换,这将对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产权不清,导致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虚无性,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各种土地权益的矛盾滋生恶化,也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以及全社会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改革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较好思路--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确立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农民私有的土地制度,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具体操作方法--国家"购买"集体土地的所有权-集体将所得"收益"全部分配给农民-农民用所得"收益"购买国家土地的永久使用权(私有),这种交换通过虚拟交易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一般观点认为,农民土地上访是"地权"不明晰造成的,解决的办法就是赋予农民"地权"。本文在对东县四年农民土地上访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农民土地上访的六种类型以及三种性质的"地权"纠纷。东县的事实表明,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确权"性质土地政策法规逐步赋予农民"地权",削减村组集体在土地上的权力,不仅没有减少农民"地权"纠纷,反而激化了土地矛盾,导致大量的农民土地上访。本研究表明,一般的观点可能忽视了中国农村现实,若其形成政策影响时,可能会在政策设计上烙上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那么,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会造成更多的农民上访,破坏农村稳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圈地之风"的政治经济学:性质、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圈地之风"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危害.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圈地之风"进行了定性分析,探讨了"圈地之风"勃然兴起的根源,并提出了治理"圈地之风"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9.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该制度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意义重大。2007年1月至2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研究项目组"进行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调查,试图以实证的方式发现现实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三权分置"是对土地权利体系的创新,本次《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构建了"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土地权利架构。文章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经营权"的规定进行讨论,主张"土地经营权"应定性为物权,并对"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规定进行阐释;对"土地承包权"定位问题进行探讨,主张"土地承包权"应作为一种不包含财产性质的成员权被民法典物权编确认;对完善"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初始分配中,大多数妇女得到了公平的土地权利;但是女性在因婚嫁等原因而迁移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地权利流失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相关法律出于保护和稳定农户承包权的需要而做出的30年不变的规定与我国农村"从夫居"习俗的冲突;土地政策的不稳定和不统一影响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连续性;因男女地位不平等导致的离婚妇女无法获得土地承包权,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问题,必须确认土地承包权的物权性质,加快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加强法律保障,确保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广大农民长期的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2.
1930年代,安徽省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整理工作,但是,由于官方治理能力低下,这项工作遇到了许多阻碍;不仅没有为政府提供全面、确切的土地信息,也未能对国民政府"平均地权"的政治理想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客观地看,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广大农村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官方的有效治理之外,这样的状况直到建国后才得到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6,(3):110-113
当前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已成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共识和重点,"土地托管模式"迎合了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土地托管模式"的具体运行中,要划定合理适度的经营规模和范围,以确保其稳定运行和发展;要签订规范详尽的土地托管法律合同,以保障其运行和发展;要选准可靠的盈利点,以实现经营对象的共赢多赢;要培育有实力、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经营服务主体,以保证其正常运营。通过上述努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注入活力,从而有效促进农业领域和农业经营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阐释学界对中国土地制度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焦点问题是土地"涨价归公"的制度和理念是否合理,而对"土地财政"的构成和规模展开充分的经验分析,是论证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主要由土地出让金、土地税收和土地规费构成,具有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以土地税收收入为辅的特点,是一种混合性质的公共收入.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一方面,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急速增加,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兼有地租、税收和金融性质,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严峻的金融风险和政府性债务问题.土地财政是中国实现土地"涨价归公"的独特方式,但是土地"涨价归公"的理念是一个世界通则,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很弱;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涨价归公"的具体制度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与土地整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中国土地整理背景,阐述了导致中国土地整理若干理念有悖科学的发展观,并通过案例,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正确的土地整理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枣园颂     
刘明钢 《中华魂》2020,(1):56-58
陕北的延安,一片思接千古、俯仰天地的神秘土地;延安的枣园,一幅壮丽恢弘,启迪后人的历史画卷。从1943年10月至1946年1月,毛泽东在枣园生活、战斗了两年多的时间。因此,枣园被人们称为"圣都中的圣都"。在那里,每一寸土地,都有极不寻常的经历;在那里,每一处遗址,都是动人心弦的诗篇。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显的背景下,现行土地审批制度在实践中的弊端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土地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建设用地审批受其它前置审批制约较严重;后期监管演变成前置审查,影响用地审批;风景区保护等基本上保持原用途的项目难于完成报批工作.为解决现行土地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建议实行土地"征转分离"...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其"自反性",而制度的自反性无疑是一个持续的、反复的风险源。制度的正典化意义在于提供规范和秩序,而自反性的制度则宣告了对其正典化意义的背离甚至是破坏。在这一背景下考察当前的土地问题,可以发现,目前土地问题的焦点表面上是对现实秩序构成冲击和破坏的土地冲突的频发,而实际上,冲突背后的制度偏差潜藏了更大的风险。总的来看,当前土地制度中存在的中心—边缘结构、有意模糊和组织化不负责使得土地问题成为风险的聚集地。消弭"土地风险",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具体而言要加强对土地权力体系的约束、消除制度性模糊并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分析西周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开始,到"中华民国"近代土地产权制度建立为终点,重点放在对清末民国的近代土地产权制度的阐述.分别从三个时期:清末时期(1900-1911年),北京国民政府时期(191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来展现中国近代土地产权制度的建立.通过对古代历朝历代的法典、<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民律草案>、<民国民律草案>、<大理院判决例全书>等具体法典条文的分析,从中国近代土地制度角度来反映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以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为基础分析三权分离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基于三权分离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三权是我国农村土地的特征,以三权分离的视角去思考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入手点,从而得出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三权"特征,坚持三点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