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大学学术精神主要包括学术求真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学术独立精神和学术创新精神,其中,学术求真精神是现代大学学术精神的核心宗旨,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学术精神的本真诉求,学术独立是现代大学学术精神的实践前提,而学术创新乃是现代大学学术精神的精华要义,四者相互关联、互为根基,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学术精神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正面临着认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上的双重困境,主要受到知识民主化和学术资本主义的严重冲击。为秉持大学精神文化之鹄的,需要坚守和发扬大学哲学性格。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策略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理念,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大学志趣,塑造理性的大学学术精神,并在开放过程中变革大学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大学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大学精神的内涵育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自由求索的学术精神,"止于至善"的道德精神,引导社会的批判精神.同时剖析了当代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提出了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大学品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软实力是当代大学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大学具有的一种潜在的隐性力量,同时还是大学的一种终极竞争力.大学作为学术的发源地与传承地,其软实力应包括学术精神、学术大师与学术组织三个维度,其中学术因素或者说学术标准是贯穿三个维度的一条主线,我们应按照这些学术因素逐一提升大学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塑造良好学术精神、恪守学术道德,是军校研究生开展完成学术活动之根本.由于学术精神缺失,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突出.因此,注重学术精神塑造与学术道德建设的和谐统一,军校研究生应着力塑造和形成求真求实、继承创新、严谨自律、献身使命的学术精神.塑造学术精神的这一过程即是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界小说是二战后逐渐被人关注的一种文学类型。当代英国学界小说在战后半个世纪中随着英国社会文化的变化逐渐发展起来。当代英国学界小说具有比较强烈的现实批判意味,与文化思潮变迁密切相关,这就使当代英国学界小说呈现出文化叙事的特点。其主题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对个体的心灵抚慰以及个体对信仰的怀疑,新旧文化冲突与社会危机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自由主义的悖论以及权力、性与学术的合奏,文化习俗的碰撞,对学术文明的思考。正是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描述和批判,当代英国学界小说揭示了学界从业者的内心世界、文化困境和价值信仰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陈一百先生(1909~1993)是原广州师范学院院长,在教育学、教育统计测量学、教育心理学等学术领域建树良多。文章通过对《陈一百教育文选》的分析,探讨了陈一百先生教育思想中所蕴涵的学术精神,具体包括不懈的探索精神、无畏的独立精神、严谨的求真精神、中西结合的理性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与深爱。陈一百先生的学术精神给予当代学人的最大启示是学术活动应坚守独立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从2003年开始设立了“学术批评与争鸣”专栏,三年以来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些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了比较广泛、深入、热烈的讨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事实表明,学术必须在批评与争鸣之中发展。中国当代学术,必须批评各种各样的不正确观点和理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思想观点,论争清楚各种概念、范畴、观点、方法、体系,才可能得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希庭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为指导 ,坚持用辩证法和系统观来分析并研究心理现象。在近 4 0年的教学科研中 ,他不仅深入探讨了人类时间认知的心理机制 ,创造性地提出了“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模型” ,而且还对人格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科学唯实、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学术品格是我国当代心理学家学术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回归学术特性:学术职衔的本质涵义在于"学术"特性。学术职衔的目的只有一个:全面选拔和培育学术人才,促进学术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回归学术精神:整体上看学术职衔是一个多元素的复杂系统,应切入和容纳"宽容"、"团队"、"尽责"、"碰撞"四大学术元素和学术精神。回归学术发展轨道:学术职衔运作中的"去国家化"和"非学术化倾向"对学术发展有害无益。回归学术经济价值:学术职衔与工资脱钩的非合理性在于无视和抹杀了一个基本国民应得的经济权利。回归"最高学术荣誉"本义:院士这一级作为最高学术职衔应予改革,院士应实职化、年轻化、流水化,建议增加"学术大师"这一荣誉性的终身的国家级最高学术职衔。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研究和戏剧理论的开拓者,陈瘦竹的学术研究以创建中国特色戏剧理论体系为终极目标。他的学术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本原则,以中西贯通和人格独立为问学基础,以奋发图强和励学雄伟为求道精神,以实事求是和学派建设为学术风骨。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陈瘦竹基本完成了中国特色戏剧理论体系创建的基础性工作。陈瘦竹的学术精神是我们反思学术迷失,唤醒学术良知,回归学术本真,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难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中的学术合法性危机,表现为批判力丧失、解释力走弱、表达力衰微、创造力贫困等,其本因是研究者主体精神的缺失,外因是人文生态环境的恶化。欲变教育研究的学术合法性危机为教育学命运的转机,研究者就应当培植学术创造力,即怡养生成学术创造力的独特的主体精神、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下激发学术创造力的充分释放、通过对学术个性的自觉追求抵达创造性学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提出两个基本范畴———学院精神和现代主义诗风的基础上 ,试图探讨两者的内生性的关系。意在说明 ,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因素之一端 :西南联大的学院精神对这一重要的诗歌形态的内在影响。这种影响以鲜明的智性风格为特征 ,在现代主义诗歌群体的形成以及其创作的特殊技法、表现手段乃至风格特征等方面留下了无法忽略的印痕 ,因而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的重审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胡适与钱玄同的关系颇为引人瞩目。从总体上看,二人同属学术民主、思想自由式人物;但从各自的性格及其对待问题的态度看,胡适更温和、理性一些,而钱玄同则表现出激进、学理性不足的一面;胡适著作等身,思想自成一体,钱玄同多短篇散论,思想跌宕起伏,但却往往振聋发聩。胡适与钱玄同的交往和思想,从某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发展前进的足迹。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中国化研究议题是中国心理学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心理学早期在学习、模仿和跟随西方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早期对西方心理学的过度借鉴,导致中国心理学逐渐失去对中国人民心理本真的研究,学术界在心理学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出现学术分歧。通过西方和中国心理学发展脉络对比分析,对心理学中国化研究中的科学观、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实证资料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心理学研究者要在学术立场上形成统一认识,构建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学术传统:在科学观方面,心理学中国化应该以大科学观统摄小科学观,注重对心理规律实体性和心理规律精神性的研究,弱化方法中心论的倾向,强化问题中心论的立场;在研究范式方面,对待客观研究范式与主观研究范式应该采取“适度原则”,保持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从多维视角开展心理学中国化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以本土文化传统为根基,突破对自然科学模式或人文科学模式的依赖,改变过于强调外在形式的观念,注重对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理现象开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研究;在实证资料方面,在实证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加强理论反思与坚守能力,使基于本土文化的心理学研究用来指导实践和服务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的兴起及其对民国学术研究之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是伴随着在清末民初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化过程而逐渐引入并创建起来的。图书馆学兴起后,各地图书馆为学术研究提供和编写的各种目录、引得、索引等,极大地方便了学术研究者;图书馆学界编撰的各种辞典、索引等基本工具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辅助工具。图书馆学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学术之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研究必要的辅助学科。   相似文献   

17.
吴景超先生属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是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学术生涯可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各有成就、特点及其成因。最后阶段虽成就最少,但先生之坚持最感启后人。吴景超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宽广,视野现代,视角科学,成果卓著,社会关怀突出,诸多结论具有前瞻性,在中国社会学学术史上留下了里程碑意义的建树。吴景超先生的学术风格,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他的学术境界和学术功力。  相似文献   

18.
朱德发教授是当代著名学者,新中国第二代学人的代表之一。他被同行称之为“学术劳模”,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和博大的人文胸怀,其创造性成果呈现出创新思维。他从五四文学研究出发,以人为本,以文学史建构为主体工程,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他为领军的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学术团队是一支梯队合理、实力雄厚、成果卓著、影响巨大的学术队伍。《朱德发文集》代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高度,表现了他敢于而且能够面对现实、思考现实、回应现实的气魄与精神,展现了作为老一代学者代表的思想风貌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修辞学发凡》被公认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至今仍在教学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对这部名著的学术评论多偏于史学角度,从批评角度对其作为一部通论的评论则多有缺失。本文分析了有关该著评论的现状、立足点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汉语修辞学学术评论的现状和对策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近代学人提出的“学术独立”观念,一直是中国社会颇具争议的问题。事实上,立于近代语境中深入考察,其涵义实多歧而微妙。它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一个侧面,寻求中国学术能独立于西方;也是近代学人追求学术自由的一种反映,吁求学术能独立于政治;更是近代学人治学态度的体现,对实用价值的一种超越,即学术能独立于“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