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及人工智能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对智能仓库中采用“货到人”拣选系统的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调度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此问题需同时考虑单AGV的路径规划及多AGV间的碰撞避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两阶段优化算法,首先分别采用数学模型求解和基于货架优先级的任务分配算法得到AGV的货架搬运任务序列,并根据AGV行驶规则生成初始路径。然后设计碰撞检测及避免算法对可能发生冲突的路径交叉点进行主动避撞调度。当发生突发情况时(如设备故障),采取实时重调度措施进行被动路径调整以获得全局AGV无碰路径。最后基于两阶段算法分析了两种AGV搬运任务分配策略的适用情况,并给出了最优的AGV数量配置建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调度100台AGV在配备有2015个货架、10个作业平台的仓库中完成100个订单的拣选作业。本研究可为企业采用“货到人”拣选系统实现多AGV 的协同调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可以把订单服从泊松输入、单个拣选人员提供服务的人工拣选作业系统看作M/G/1随机服务系统,研究此随机服务系统的效率优化问题.分析订单到达的物品种类与件数随机特性,建立分类存储返回型与S型拣选距离随机模型,分别推导相应的拣选时间分布.仿真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结果能在误差允许条件下较好地与仿真逼近.比较5种物品订购频率和货位分配情况下的返回型和S型拣选方式,得出两种拣选方式各自适用的情况.研究结论可以为传统矩形配送中心的订单拣选时间、等待时间估计提供参考,可为拣选路径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中转节点物流能力计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晚霞  马士华 《管理学报》2008,5(2):183-187
针对供应链中转节点的物流要素能力中的处理能力、流通量等决定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且采用排队论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具体的理论模型,得到了使得系统利润最大的中转节点的最优处理能力及最优流量。这一理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供应链物流能力中连线的流通能力、各环节能力的匹配等决定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于确定企业的物流要素能力指标中的处理能力以及流量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文具行业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物料运送相关自动化物流系统流程,包括自动出、入库自动化物流系统,自动补货系统,拣选物流系统,复核物流系统和退货物流系统等子系统的运行模式。通过各子系统的分工协作,有效解决传统的人工搬运方案浪费人力、效率低下和出错率高等不适用的问题,提升了文具行业在物料运送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使整个自动化物流系统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分散式技术支持人员由于配置不合理成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运用组合策略以及多服务台(M/M/S)排队理论进行仿真研究,急剧减少了各部门维护事件等待时间,优化出技术支持人员配置最优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等待心理学认为:好的排队管理能极大地提高顾客的等待满意度.基于这一点,论文通过M/M/1排队系统研究了两类排队管理策略:一是为队列前N名顾客提供额外服务的策略H;二是为队列中处于N之后的顾客提供额外服务的策略T.通过分析期望顾客等待满意度和期望额外服务成本,论文给出了企业在给定额外服务预算下的最大化顾客等待满意度的最优策略.数值算例显示:当预算足够大时,若系统的服务强度不大或者有无额外服务对顾客等待时间敏感程度的影响很大,策略H优于策略T;当预算不充足,且服务强度不是很大时,策略T优于策略H.若预算少且服务强度大,两类策略对提高顾客等待满意度基本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通过系统数据交互管理可以获取各种有利于管理决策的信息,实现生产、采购、物流、资金流等环节的最优路径,本文以M制造企业信息化为背景,以ERP系统(SAP R/3)和QMS(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质量管理系统、SRM(Supply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仓库管理系统、CRM(Cl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系统集成为目标,对SAPR/3系统的外围系统的业务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8.
可移动货架仓储系统的零散存储特点给商品储位分配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其不仅要考虑商品的关联性,还要关注商品间的数量配比关系。为此,本文研究基于可移动货架拣选模式的商品储位分配问题,考虑商品种类-数量的双重关联,构建以拣选货架移动总次数最小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鉴于模型的NP-hard特性,本文设计符合研究问题特点的变邻域-禁忌搜索算法,变邻域算法通过重新指定空闲子仓存放的商品间接改变商品种类的分散程度,禁忌搜索则通过改变货架中的商品种类-数量配比影响订单的拣选结果。此外,还提出使用规模缩减策略来更新储位分配方案的评价值,以进一步改进其寻优能力。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更强的求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顾客在排队系统获取服务时,会存在心理上的期望等待时间,该期望会影响顾客在排队系统中的行为变化和流动,从而影响企业收益。本文以传统的M/M/1排队系统为背景,基于顾客存在期望等待时间的前提下,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应基础理论和模型假设进行介绍;其次,对顾客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情形提出三种新的策略:重新定价、通过折扣对顾客期望值进行调整、提高服务率;然后,分别对上述三种策略进行优化分析,并同现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三种策略都比维持原有定价带来更大收益;当折扣力度较小时或顾客对费用感知强于时间感知时,折扣策略优于重新定价策略;当折扣力度较大或顾客对时间感知强于费用感知时,重新定价策略优于折扣策略;最后,通过对最优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管理启示。本文的研究对于顾客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的服务定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网上定制的市场中,需求具有数量和时间两方面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同时考虑需求量具有承诺交货时间敏感性和随机性,采用作业成本法建立以期望利润为目标函数,以承诺交货时间和产能为决策变量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分析得到了相互递推的最优承诺交货时间和最优产能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队理论建立了以承诺交货时间可靠性为限制条件的M/M/1决策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证明了模型是凹规划,给出了最优承诺交货时间和最优产能满足的方程组。最后,通过算例的分析可知最优承诺交货时间和最优产能受承诺交货时间可靠性限制,而且随着承诺交货时间可靠性的提高,最优承诺交货时间是递增的,最优产能和最优期望利润是递减的。研究表明:结合承诺交货时间可靠性确定最优承诺交货时间和最优产能有助于提高产能的利用率和交货时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制订企业生产物流计划角度出发,分析了物流系统构成及其整体最优目标,阐述了物流系统工程中的协调技术与纯数学方法——坐标,在实现企业物流系统整体最优化过程中的应用,为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制订科学的生产计划提供了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非抢占式M/M/1排队系统为背景,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顾客异质性(单位时间等待成本不同)将顾客分为两类,针对顾客的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服务提供商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优先权顾客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优先权定价,然后研究优先权顾客和普通顾客同时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和相应的优先权定价。研究表明:仅考虑优先权顾客的心理期望等待时间,企业应通过提高优先权定价来获得最优收益;当优先权顾客和普通顾客同时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时,企业仍然采取提高优先权定价的策略,若普通顾客的价值大(获取服务的基本费用大),企业应对普通顾客提供一定的折扣来消除其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增加企业收益;如果普通顾客的价值较小,企业应“有意”流失部分普通顾客,吸引更多顾客到优先权队列获取服务来获得更多收益。本文研究对于服务提供商在考虑顾客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基础上设置最合理的队列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两票制政策的实施使医药供应链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供应链成员的决策更加复杂。为了确保药品高效、及时、持续的供应,本文研究由一个医药生产企业、一个医药流通企业和一个药店/医院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的医药定价与协调问题。考虑市场需求受医药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配送影响的情况下,以合作决策的市场价格和最优利润为基准,采用收益共享+数量折扣组合契约作为激励机制,建立了分散决策下供应链组合契约协调模型,探究技术研发和物流配送能力对医药供应链及成员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发现:实施收益共享+数量折扣组合契约策略可以有效的优化和协调医药供应链,能够激励医药生产企业努力提升技术研发水平,激励医药流通企业努力提升物流水平,实现整个医药供应链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4.
孟秀丽  刘波  安坤 《管理学报》2023,(5):747-758
结合众包和传统两种物流模式的特点建立众包物流平台利润优化模型,着重研究发包方满意度和自由配送员数量对众包物流平台运营策略的影响,并讨论物流市场中各方的福利变化及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自由配送员最优数量策略。研究表明:众包物流平台可根据传统物流服务价格和自由配送员数量,设定最优服务价格和配送员单位报酬;发包方福利与自由配送员数量正相关,并随满意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总体自由配送员福利与发包方满意度正相关,并随自由配送员数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发包方满意度较低且传统物流服务价格较高时,众包物流价格优势显著,最优自由配送员数量越多越好,反之,最优自由配送员数量会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不对称信息下的易逝品退货物流协调运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退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退货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制造商构成的易逝品逆向物流系统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退货处理速度直接影响制造商退货产品的收益,因此确定合适的退货处理速度,协调两者间的利益分配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排队模型求出系统最优的退货处理速度,并讨论了影响最优处理速度的各个因素;最后通过构建信息甄别模型求出了在双方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类型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制造商的最优协调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多服务台的排队系统中,客户排成单队列比排成多队列更有效率。因此,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系统模拟研究,研究人员很少关注多台多队列的情况。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Excel的简便方法,以两服务台两队列为例,模拟排队系统。  相似文献   

17.
王文 《管理学报》2011,8(5):758-762
对成本风险较高的先进制造业,将送达时间作为连续随机变量,以供应和生产系统总成本期望最小为目标,分不同情况建立了各项成本期望随供应物流能力配置量变化的模型,并分析物流利润率对制造企业最优供应物流能力配置的影响。算例分析说明:增加物流能力配置量可有效降低系统平均总成本;运载工具故障概率越小,总成本期望在增加物流能力配置时收敛越快;物流的超高利润率会使制造企业最优物流能力配置小于系统整体的最优物流能力配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需求不确定条件下,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价及效率问题。基于物流服务供应链中集成商市场和供应商市场的四种不同市场组合,建立了以集成商为主导的集成商与供应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求得集成商的最优定价和最优订购量,比较了不同集成商和供应商市场组合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效率高低情况。最后,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集成商的最优定价和最优订购量,验证了不同市场组合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效率高低情况。结果表明:集成商的最优定价和最优订购量同时受集成商和供应商所处的市场环境影响;集成商市场寡头垄断、供应商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形下物流服务供应链效率最高,集成商市场垄断、供应商市场寡头垄断的情形下物流服务供应链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虚拟顾客服务系统排队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卫斌  苏秦   《管理科学》2001,4(3):52-57
通过对虚拟企业售后服务部门的顾客排队网络的分析 ,确定了一种顾客具有优先权的多级顾客服务排队模型 .以顾客满意度为条件计算出了稳定平衡状态下排队系统的主要指标 ,并从收益、成本和效率等方面建立了排队系统的优化问题 ,从而可得到服务部门最优基准服务能力 .基准服务能力的确定 ,对服务能力的有效安排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鹏  王勇  何定 《管理工程学报》2012,26(3):50-54,108
在现有关于融通仓相关问题的研究中,物流企业皆被界定为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tics,3PL),而研究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参与融通仓业务的文献还没有,本文把第四方物流引入融通仓业务中,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考虑了第三方物流完成的质押物价值评估、质押物运输、质押物监管、质押物处置及信息共享五个指标,建立第四方物流和多个第三方物流一对多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并从第四方物流在业务过程中对第三方物流完成任务有无付出努力两个方面展开。结果显示,第四方物流付出努力时,第三方物流努力增加,且第四方物流付出的努力越多,第三方物流越努力工作;第四方物流会给予能力强,从事对收益贡献较大业务的第三方物流更多的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