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上网“负面影响分析及消解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溺网、网恋、上不健康网站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等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消除"大学生上网"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应从提高学生网络素质,培养大学生网上自律,构建高校网络文化主阵地等方面入,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做到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2.
网络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意义重大。当前,大学生在网络的认知、信息的辨别和应用能力以及网络道德和安全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形成受到大学生本体、家庭、高校、社会和网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大学生内化自律机制、家庭良性影响机制、高校教育引导机制、社会导向治理机制四个"三位一体"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问题,通过思政课教学开展网络生活教育,以此介入大学生网络生活,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生活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政课教学介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具体方法包括理论"灌输"、公开点评、咨询诊断、沟通矫治和有限奖惩等,其途径可以是思政课教学的主体介入、客体介入、介体介入和环体介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因受到网络环境影响而出现网络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道德已成为现代社会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慎独"思想来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进行熏陶,可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性,增进网络道德修养,保障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有害信息泛滥等问题.与技术、法律等外在约束相比,道德自律在解决网络社会问题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中华传统道德中的"慎独"思想提倡克己修身,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视"慎独"精神培养,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认知水平,陶冶网络道德情感,培养网络道德意志,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依赖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依赖会导致人的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人际交往受阻、交感神经失调。大学生是网络依赖的易患人群。造成网络依赖的原因涉及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带来负性影响。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一是要提高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正确性 ,二是要提高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可靠性 ,三是要提高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联网开拓了大学生的思想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科学知识,但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空间、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应尽快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监控机制,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把关意识,建立使用计算机网络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开展上网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切实减少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实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了解辽宁省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组采用简单抽样法对部分省内高等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存在迷恋网络、人际关系淡化等心理倾向,以及网络行为失范和网络伦理道德缺失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大网络治理力度,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建立"立体式德育模式",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创建健康向上校园网络平台,把握网络阵地主动权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网瘾心理过程机理及心理行为矫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普遍具有四种主要网络心理需求,即网络求知心理需求、网络娱乐心理需求、网络交际心理需求和网络性心理需求。大学生与中学生网瘾心理过程机理大体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特性差异。大学生网瘾是大学生心理需求异化而导致的恶性网络行为,其致瘾机理是一个从"异化"到"恶化"的过程。针对网瘾的心理过程机理,采取三种"心理—行为"方法——心理矫治法、行为干预法及行为规范法,能有效矫治大学生网瘾行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最新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正在从稚嫩走向理智和成熟,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网络的使用,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沟通和交际能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也日趋理性。研究发现,网络技能的提高,对大学生信息能力和网络素养的加强,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网络技能是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可以选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网络削弱着人们的道德责任感,自由意识泛滥,道德冷漠现象产生和人际情感疏远。如何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其消极作用?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管理,引导入网者时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尤其是青年学生,要教育他们增强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要教育入网者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因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排球网高的分析与探讨,认为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降低网高,借此来促进排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才能达到推广排球运动的目的,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新疆13所高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课余活动的调查数据分析,认为新疆高校学生课余网络使用缺乏自觉性和主体性。应从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完善网络法规、加强学生教育和引导以及转交教育方式等方面入手,制定具体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对网络企业的竞争特征和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对建构和提升网络企业的核心竞争和工作平台 ,提出了整合要点和 6W、 1Q的并行搜索引擎思路。并对企业流程再造、电子时空与物理时空的整合 ,以及网络企业的扁平结构与效率提升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借助网络手段 ,进行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形势。因此 ,首先要正视机遇和挑战 ,充分认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要研究特点和规律 ,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转变观念和作风 ,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网络化环境的特点、网络化环境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挑战分析入手 ,并结合实际 ,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网络化环境下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服务对象及内容、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几方面应采取的对策作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网络色情已成为网络空间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色情软件、色情网站、色情聊天室以及色情对手机的入侵,使网络空间色情泛滥。网络自身的特点、商业利益的驱动、网络主体的心理需要以及社会的因素是网络色情泛滥的主要原因。有效遏制网络色情,应进行综合治理: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建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提高网络行为者的道德素养;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各自优势,共建联合防线;发展网络审查技术,从源头上切断网络色情。  相似文献   

18.
虚拟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二重化了现实世界,使原本单一的现实世界分化为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使青年大学生原本不定型的世界观受到冲击。更新观念,培养和增强网络意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全新的世界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校园网与图书馆信息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建立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以校园网为依托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M模型建立了安徽槐林渔网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安徽槐林地方产业集群特点对安徽槐林渔网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模型因素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最后得出了加大技术创新,树立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加大区域品牌建设等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