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政和三年癸巳(1113),二十四岁。三月癸酉简斋以上舍及第释褐,名列第三,授文林郎。胡氏原谱云:“时年二十四,以释褐归上舍第,授文林郎。”本传云:“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墓志》云:“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文林郎。”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编》卷十一云:“政和中,以上舍释褐。”按《宋史·徽宗纪》云:“政和三年三月癸酉,赐上舍生十九人及第。”考十九人中,简斋名列第三。其第一人为陈公辅,第二人为胡松年。翟汝文《忠惠集》卷四有《勅赐上舍及第第一人陈公辅除承事郎,第二人、第三人胡松年、陈与义并从事郎制》,是其证。制词云:“古者司徒论俊造之士,司马辨论官材,所以崇养作  相似文献   

2.
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修订本《辞源》〔四卷本〕第2册第1435页《晁公武》条下说:“守营州时,撰《郡斋读书志》,二十卷。”(亦见该馆1988年7月版《辞源》合订本第776页)按:“营州”误,应是“荣州”。清同治三年(1864)版《嘉定府志》卷46《艺文志》所收《晁氏读书志二十卷》条下说:“晁公武撰。”又引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公武得南阳公书五十箧,合其家旧藏,得二万四千五百卷。绍兴二十一年,守荣州,日夕校雠,每终篇,辄论其大旨,所发明有足观者。”又同书卷21《职官志》:“晁公武,钜野人。绍兴中,荣州刺史。”又32卷《…  相似文献   

3.
本文标题中之“诗”是广义的诗,包括乐府和词。王灼《碧鸡漫志》五卷,据其序称作于绍兴十九年(1149)。它是宋代一部重要词话,也是词史上第一部专门而系统的词话。五卷的内容是,卷一论歌曲起源及其递变,卷二历评唐宋(主要是北宋)词家短长,卷三至卷五论词调,追溯了29个词调的来龙去脉。本书的理论集中于前两卷,且自成体系。卷一论东体现的诗乐观是《碧鸡漫志》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王灼构筑了他的调学观,并以此观照评了唐宋诸词家的优劣得失。因此,探讨王灼的诗乐观是理解其词学观的关键。王灼认为,诗歌、音乐源于人心。他…  相似文献   

4.
实际     
“实际”一词在今有两层意义。一,指事实。即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如:不切“实际”。又如:从“实际”出发。二,指实践。如“理论联系实际”。溯其源,“实际"一词源于佛教。在佛教中,“实际”一词与法性、真如、实相、法界等含义基本相同,指唯一绝对,常住不变的本性。“实际”无所不容,无处不在,一切现象都是“实际”的显现,故亦名“实际海”。《大智度论》卷三二章谓:“实际者,如先说,法性名为实,人处名为际。”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一解释:“实际者,理体不虚,目之为实;实为畔齐,故称为际。”“际”犹边际,在“实…  相似文献   

5.
拙作《朱仙镇之役与岳飞班师考辨》一文①,曾就南末高宗绍兴十年(公元一一四0年)前后诸将帅的兵力问题有所考核,而对当时“内外大军”(指中央军队)总人数尚未加探索。今特为补充如下: 绍兴初年的内外大军人数,据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八《绍兴内外大军数》条的记载: 绍兴初,内外大军凡十九万四千余,而川陕不与。宿卫神武右军、中军七 万二千八百(原注:张俊将右军,杨沂中中军);江东刘光世、淮东韩世忠、 湖北岳飞、湖南王 四军十二万一千六百。是年冬, 神武中军隶殿前司,而 右军如故。五…  相似文献   

6.
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九有《书旧词后》一文,我读过之后,引起了特别的注意。兹节录其文如下: 余他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而为乡掾三年,去而复还,又三年矣,而乡妓无欲余之词者。独杜氏子勤恳不已,且云:“所得诗词满箧,家多畜纸笔墨,有暇则学书。”使不如言,其志亦可喜也,乃写以遗之。古语所谓“但解闭门留我处,主人莫问是谁家”者也。元符三年十一月一日后山居士陈师道书。(以上引文,据上海古籍  相似文献   

7.
杨慎《词品》多纰漏罗烈杨升庵《词品》卷二云:《草堂诗馀》‘朦胧淡月云来去’,齐人李冠之词,今传其词而隐其名矣。冠又有《六州歌头》道刘、项事,慷慨悲壮,今亦不传。按,“朦胧淡月云来去”,乃《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一词上片之结句。此词《尊前集》题李后...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献《须大拏太子度男女背》英藏S.1497(甲)、S.6923(乙)、法藏P.4785(丙),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据甲乙卷辑《失调名·须大拏太子度男女·十一首》.《须大拏太子度男女背》原卷明确“父言”有四.“父言(来日见男女)”一首,《总编》校释疑“来日”是“尔母”之讹,事实并非如此;“来日”犹言“来时”;《总编》校释以为“心”或是“今”之讹,不确;“不许见”亦非不许两儿见母,丙卷作“不喜见”.“父言(世间恩爱相缠缚)”以甲卷为胜,佛经常以“树”为喻来阐释世情;并有“树下住”之喻,甲卷因“着”“住”音同而讹,而“相逢”“逢”意同,“相”又与前“相缠缚”之“相”重复,故校“相逢着/相逢树/风吹切”为“逢树住”.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 2 0 5 )仲夏五月初。词中“四十三年”前当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三年 ,该年六月以前仍是“烽火扬州路”。“一片神鸦社鼓”非指佛狸祠香火旺盛 ,而是指瓜步山下军民为北伐而击鼓操练。因此 ,此词是一首肯定开禧北伐的壮丽颂歌。  相似文献   

10.
南朝梁萧统《文选》,至唐为显学,先有李善注本六十卷,后有五臣注本,仍为三十卷。今行两本合刻之六臣注本及由六臣注本析出之李善注本,均六十卷。至于五臣注本,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及,清徐乾学《传是楼宋元本书目》录“五臣注文选三十卷”。钱曾《读书敏求记》亦记,并见《虞山钱遵王藏书目汇编》。晚近日本岛田翰《古文旧书考》云,敏求记载宋刻三十卷本,今不知存佚。四库称未见。钱侗辑释《崇文总目》,据天一阁抄本录。胡克家撰《文选考异》,近人高步瀛著《文选李注义疏》,均未见是书。沪、京、浙大图书馆善本目亦未见注录。今见台北1981年据“中图”藏影印五臣注本,各卷前题“文选卷第某”,目录前题“重校新雕文选”。书前有开元六年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与今见六臣注本前附同),并两木记,其一谓:“凡物久则弊,弊则新。文选之行尚矣,转相摹刻,不知几家,字经三写,误谬滋矣,所谓久则弊也。琪谨将监本与古本参校试正,的无舛错,其亦弊则新与。收书君子,请将见行版本比对,便可概见。绍兴辛巳,龟山江琪咨闻”。另一记谓“建阳崇化书坊陈八郎宅善本”。辛巳,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  相似文献   

11.
汪全泰及其著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全泰,字竹海,号子纯,又号铁孟居士,人称大竹先生。生年不详。关于江全泰的籍贯,有四种说法:其一,(周氏遗书)卷九“子纯问政”章注日:“子纯出婺州汪氏。”“婺州”原为浙江金华县治。其二,王季樵《铁孟居上诗钞·序》云:汪全泰“派传越国,著籍真州。”“真州”即江苏仪征。其三,《友声集》丛书本《铁孟居士存稿》署“仪征汪全泰大竹著”,《(续纂)扬州府志》卷九《汪全泰传》亦称之为仪征人,刘大绅所编《龙川先生诗钞》附录二《汪大竹先生诗一首》亦题日:“先生真州人”。其四,《龙川夫子年谱》载“婺源汪大竹,故积学…  相似文献   

12.
陈与义(1090—1139)是南宋初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建国以来,已有文章对他的诗作进行了探讨,而对他的词却极少有人问津。木文拟就陈与义的《无住词》十八首,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作些阐说,以助于对诗人陈与义及其诗词的特质有较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明词纪事序词最为有纪事也?又易为有断代之纪事也?溯其源,盖自诗之有纪事。自家计有功有《唐诗纪事》,清厉鹦继之有《宋诗纪事》,清陆心源有《宋诗纪事补遗》,陈丈石遗有《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抓清陈田有《明诗纪事》,近人邓之诚有《清诗纪事初编》,余复编《清诗纪事》全书。诸家之书,多或至百卷,少亦数十卷,自唐迄清,囊括配套。而词自唐、宋以来,卷快宏富,不亚于诗,独少纪事之编,探讨者恨焉。清人叶申芗《本事词》二卷,见于《清史稿·艺文志》著录,此不名“纪事”而实纪事也。张宗拥《词林纪事》二十二卷,…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北宋嘉祐本问题 冯延巳《阳春集》在宋初即已散佚,迨嘉祜戊戌陈世修始为搜集成书。宋张侃《张氏拙轩集》卷五云:“《香奁集》,唐韩倔用些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是冯延巳词原名《香奁集》,又名《阳春集》。陈世修所编名《阳春集》,殆即仍其旧称。或渭“集名《阳春》,亦必非冯延巳自题,冯氏必不自诩其所作为《阳春白雪》之音也。”按“阳春”,喻清明盛世也,李白《梁甫吟》诗有“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句,非自诩为《阳春白雪》之音也。陈世修《阳春集》序云:“公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此即所以名“阳春”也。  相似文献   

15.
书院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的集贤书院和丽正书院。然而,当时的书院,乃是国家藏书与修书的地方,正如袁牧在《随圆随笔》卷十四中所言:“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集贤书院、丽正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而后,一些讲学育士的场所也开始以“书院”命名。如:“乐林书院在德安县,唐义门陈衮建,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光绪江西通志》卷八十二).据考,唐代其他各地尚有此类书院约二十余座。这些场所之所以也称之谓“书院”,究其原因,盖皆有藏书故也.所以,书院虽为一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古代一重要的藏书机构。本文…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司马迁生年的史料现存两条: 一、《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句下,唐张守节《正义》云:“案迁年四十二岁”。依此推算,司马迁当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二、《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引晋张华《博物志》的佚文:“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  相似文献   

17.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生於北宋哲宗元祐五年(一○九○年),卒於南宋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终年四十九岁。 与义二十四岁以太学上舍释褐,被分到开德府(治今河南濮阳)做了几年教授,回东京后又先后做了两任教官。由於他的《墨梅》诗受到徽宗赵佶的赏识,由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司勋员外郎很快耀升到符宝郎。后因宰相王黼得罪受到牵连,谪监陈留酒税。靖康之难,他从陈留避地  相似文献   

18.
《后汉书》卷50《梁节王畅传》载:“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畅不道。”中华书局点校本将其点为:“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畅不道”(以下简称之为“首句”)。视“梁相”为豫州刺史之名,加诸人名号。《后汉书集节》标点亦然。考之有关史载,知此种点法可商,兹分三点辨下。 第一、《后汉书》卷42《东海恭王强传》:“豫州刺史鲁相奏请诛(东海王)政。”此句与“首句”之结构基本相同,但中华书局点校本于此处未视“鲁相”为豫州刺史之名,而是在“豫州刺史”、“鲁相”之间加了顿号,此种点法得之。又《后汉书》卷50《乐成靖王党传》:“冀州刺史与国相举奏(乐成王)葨罪至不道”。此句与“首句”之结构亦基本相同,惟此句在“冀州刺史”,“国相”之间有一连词“与”字,而“首句”在“豫州刺史”、“梁相”之间未有连词。  相似文献   

19.
[忆君王]     
依依官柳拂宫墙。楼股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此词调名本为《忆王孙》,因谢词中有“记君王”句,故改此名。创作此词之时代背景,据《鼠璞》卷下载:“旧传靖康渊圣狩虏营,有人作《忆君王》词云:(见上)“语意悲凄,读之令人泪堕,真爱君忧国之语也。’测此词产生于靖康(1127)之后,为怀念被金国俘去的宋徽宗而作。柔软的宫中杨柳飘拂在宫墙上。作者入手先写物,睹物仿怀,以物寄情。那么这句应该是:宫中的杨柳条爬在宫墙上,好像在思念北去的君王。“依依宫柳”,活用了《诗经·小雅·采该脚的“杨柳…  相似文献   

20.
[媚痴、抹达]《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点校本)卷一五《龙境伦禅师》:“师曰:‘作么生是黄云郎当媚痴抹达为人一句?’僧无对。”(948页)庚案:“郎当”,言疲惫不振貌。“媚痴抹达”则颇费解。考《容斋随笔·四笔》卷一:“柔词馆笑,专取容悦,世俗谓之‘迷痴’,亦曰‘迷嬉’。中心有愧见诸颜面者,谓之‘缅’。……虽为俚言,然其说皆有所本。《列子》云:‘墨尿、单至、蝉、憋四人相与游于世。’又云:明、唾倭、勇敢、怯疑四人亦相与游。’张湛注曰:”墨音眉,屎,敕夷反。《方言》:江淮之间谓之无赖。眼音缅,音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