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这一课题的基本思路包括循序渐进的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的内涵及特质;第二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第四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与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实现中国梦的语境,将邓小平改革理论与中国改革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由此系统研究邓小平科学改革观很有必要.邓小平科学改革观全面涵盖了改革本质论、改革路径论、改革方法论、改革标准论、改革保障论等核心内容,全景呈现了科学理论性、系统实践性、现实指导性、开拓创新性等鲜明特征,全方位彰显了横向理论价值、纵向实践价值、多维学科价值等综合价值.深入研究邓小平科学改革观,对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956年毛泽东在主持写作“两论”的过程中,提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要课题,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背景。“两论”从哲学层面发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先声;产生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萌芽,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旗帜,为实现第二次结合提供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武器;奠定了邓小平实现第二次结合的认识基础,孕育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因子。  相似文献   

4.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刘勇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邓小平同志的贡献不在于一般地提出了改革问题,任何社会都要进行改革,这是一个普遍的历史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也要进行改革,恩格斯在理论上作过论...  相似文献   

5.
1956年毛泽东在主持写作“两论”的过程中,提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要课题,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背景。“两论”从哲学层面发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先声;产生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萌芽,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旗帜,为实现第二次结合提供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武器;奠定了邓小平实现第二次结合的认识基础,孕育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因子。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的实践观辛世俊,常和平邓小平虽然没有像毛泽东那样写出《实践论》专著,但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实践论”。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正...  相似文献   

7.
论对外开放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现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动力论”,二是“对外开放动力论”。对外开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动力有其现实的、历史的和理论的依据,也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对外开放动力论”与“改革动力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开放和改革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邓小平思考、运筹、决策当代中国一切重大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贯穿于邓小平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是他提出"先富"、"共富"论的理论源头。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论,坚持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9.
李永超 《南都学坛》2000,20(1):58-60
邓小平改革风险观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萌芽、提出,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断深入而丰富、完善,是邓小平自身丰富经历、优良理论素养的凝聚、结晶。纵观邓小平改革风险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四个条件:其一,增强主体能动性是形成的哲学基础;其二,冲破思想禁区是形成的思想根源;其三,倡导改革开放试验是形成的实践依据;其四具备优秀的个人品格是形成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试论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种现代教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广泛开展了课程改革工作,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校观、评价观等冲击着中小学教师.面对众多的理念,如何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更深层次理论?当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种主要现代教学理论包括:教学认识论、教学实践论、教学建构论、教学交往论和教学生活论,这些现代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影响并不是单一地进行的,而是综合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观念与方法.教师需要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并指导教学实践,变革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生态观是在吸收传统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实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的社会实践形成的,文章论述了邓小平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措施和宏观策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体现出了科技性、法制性、可持续性和注重规律性等特征,指出邓小平的生态观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既是对十四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胜利的新动员。十四大报告完全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十四大报告,重点是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理解它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实践观,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活动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贡献,也主要是从世界观上升华了实事求是,从认识路线上深化了实事求是实践观的理论内涵,在真理标准上发展了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生产力观。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发展生产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展生产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等。这些理论,对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的领导观邹运才邓小平同志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表现出高超的领导艺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学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外开放理论适应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实践的教训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在实践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雄伟战略,学习资本主义社会一些有益的东西,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成功地指导了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人民利益至上是邓小平指导社会主义改革的价值论前提,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其基础,围绕结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总体布局,邓小平逐步形成了包括改革系统论、经济中心论、社会矛盾论、改革过程论、实践认识论等在内的一整套指导改革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观,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集中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邓小平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问题着眼,论述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的理论,改革开放的条件和保证,构成了系统的改革开放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对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理论大思路的内在逻辑的探寻,揭示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及其主要内容,从而比较全面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文章遵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基本方法,探寻了这一理论缘起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基本理论构架和基本内容,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这一理论作为真理的正确性和对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对新中国教育事业进行反复探索和具体实践的结果,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教育发展和改革纳入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使这一理论更加全面、系统、科学,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实践特色,为振兴21世纪中国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人民利益至上是邓小平指导社会主义改革的价值论前提,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其基础,围绕结合中国国国情的改革总体布局,邓小平逐步形成了包括改革系统论、经济中心论、社会矛盾论、改革过程论、实践认识论等在内的一整套指导改革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