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在他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有充分的体现,主要包括艺术与形式,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三个方面与其艺术观相对应的王尔德的人生观,在其入狱前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艺术与人生的冲突和融合也就是王尔德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对肖像画的艺术处理和情节设定更加复杂和成熟,他以肖像画为核心构建了一场人画换脸的悲剧,设定了三个与肖像画相关的三个谜题,这表明王尔德已认识到肖像画的独特意义,而肖像画也成为他表达唯美主义理念的常用媒介和解读作品的关键。《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以肖像画为核心串联起与身体、道德和自我相关的议题,肖像画对模特的相似性再现和肖像画具有的典范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小说中人画换脸的情节设定成为可能,人画换脸的实质是主体脸的置换、感官的丧失和身体的缺席,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生命力和可能性的丧失。同时,道林对肖像画的刺杀从根本上源于本就不甚稳固的认知基础和价值建构的坍塌。  相似文献   

3.
唯美主义是19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作为唯美主义大师的王尔德自幼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有着古希腊精神的影子。解析《道林.格雷画像》中体现出的柏拉图式爱情,不仅有利于把握王尔德的内心情感世界,更有助于研究在唯美主义中所透露出的希腊精神。  相似文献   

4.
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思想的代表作,其赋予读者以极境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享受。花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孙法理在翻译其著作时多采用异化或直译,以致在翻译花名时略显局限性,某些地方丧失了原文应有的味道。文本的翻译水准应与读者的接受程度挂钩。  相似文献   

5.
道林·格雷是奥斯卡·王尔德唯一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男主人翁。他以俊美的外表,"一个没有头脑的美丽生物"而被世人知晓。①小说中的亨利勋爵玩世不恭、追求快乐,言辞中掺杂着对上流社会的蔑视与不满。单纯善良的画家贝西尔则希望能通过道德观来塑造道林·格雷。这三个人的形象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自我、本我、超我相符合。本文分析道林·格雷抛弃超我,屈服于本我,从而人格失衡,最终走向毁灭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在其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亨利爵士、道林和贝西尔。论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出发,分析这三个人物,提出他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象征,并探讨了其中与作者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亨利爵士在道林·格雷重新认识自我并陷入堕落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处处兜售他那套魔鬼式的享乐哲学,最终间接促成了道林堕落、杀人乃至自杀的悲剧。本文试图运用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解读亨利勋爵,并指出他实际上集伊甸园的蛇和王尔德本人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作,讲述了三个男主人公命运曲线的变化,全文充满神话色彩,表现出唯美特质。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发现三个主人公各对应着不同角色的神话原型,这正是其神话色彩的主要来源。作品中还融入了王尔德自我原型的思想和观念,是他自我追求的一个表达。因此,该部小说实现了神话与自我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引入康德思想中的善恶论,对<道连·格雷的画像>的主人公道连·格雷灵魂的善恶进行分析,旨在更深刻地了解道连·格雷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0.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作家王尔德的经典之作。该小说采取了形式上"平行",内容上"对照"的立体叙事方法,打破传统平面式叙事模式,为其唯美之花搭建立体式旋转舞台。小说中三组平行对照体不仅从正反不同侧面及视角印证着王尔德所要宣传的唯美思想,而且又以艺术品、艺术家、艺术舞台之间的内联性将整个文本有机地串接在一起,带给读者绝妙的唯美精神感受。  相似文献   

11.
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问世后,立即遭到英国公众的批评,人们指责它是一本不道德的书,甚至斥之为有毒之作。这种有失公允的评论与王尔德的人格缺陷直接相关,对王尔德人格的贬损、鄙弃,导致了对其作品解读的谬误。文学作品有它独立的有机生命,读者不宜以作家人格裁决其作品的价值,应当走出以人论文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在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道林悔改的失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文章结合弗氏的心理分析,如三重人格论、力比多及本能等相关理论,从道林的悔改、遭受的冷遇及失败的背后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失败的过程和原因,指出外因在于本我亨利的连珠妙语,内因在于自我道林的家庭背景和本性,内外因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了亨利这一唯美主义和本我力量的代表。由于本我和自我之间力量悬殊,道林的悔改注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3.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部试验创新的英文小说,明显带有印象派风格。王尔德效仿19世纪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及其作品,尝试印象派画家的技法。在场景的描绘中,他仔细选择不同的时间地点使之形成对比,比如夏日明亮的画室和撒满阳光的花园与冬夜阴雨中昏暗的吸毒所和充斥罪恶的贫民窟,以此赋予景物描写多层次寓意。在人物塑造上,王尔德在人物肖像、人物语言诸方面,通过色彩的对比使读者形成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印象。甚至在小说的叙事节奏方面,王尔德都以景物和人物思绪的明亮舒缓与阴暗匆促形成对照,对叙事节奏加以调控,赋予情节发展以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分析了黄源深译《道连·格雷的画像》,不仅尝试在实践中验证该模式,还对黄译本进行了评估。通过分析认为,黄译本基本属于显性翻译,原文和译文符合度很高,是一部质量上乘的译本。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画像》既揭露和批判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上流社会道德的堕落,又对人们进行了严肃的道德教育;而他提出的“艺术不应受道德的约束”,是他反叛资产阶级时代道德的策略武器。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尔德明知该小说要遭到非议,但他却冒着巨大的风险,将小说展示给人们。他是一位反叛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斗士。  相似文献   

16.
王尔德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作家,受东方文化影响很深,他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里面充满了对东方不同国度的想象,比如把中国和日本当作他的审美乌托邦,把印度和澳大利亚当作淘金和罪犯的天堂,中东等国家充满异域情调,犹太人依然被鄙视和嘲讽。这些想象或者是为了批判当时的实用和功利主义,或者是为了彰显宗主国文化的优越性,让作品充满东方浪漫异域情调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作为宗主国文化的对立面"他者"的东方是如何被审视的。  相似文献   

17.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代言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唯美主义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道连·格雷的爱情观,阐明了唯美主义者“艺术高于生活”的观点,并分析了唯美倾向的成因,揭示出其具有反叛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部唯美主义的小说。作品着意表现王尔德的艺术战胜生活,艺术和美是永恒无上的等唯美主义主题,但仍无法摆脱艺术反映自然与生活的自然法则的矛盾与困扰。王尔德提出了生活与自然都反映艺术的观点,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他所处的维多利亚时期,也显示出他对艺术的纯洁性与独立性的捍卫。  相似文献   

19.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代言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唯美主义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道连.格雷的爱情观,阐明了唯美主义者"艺术高于生活"的观点,并分析了唯美倾向的成因,揭示出其具有反叛精神。  相似文献   

20.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一部集中体现了其人生观的作品。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王尔德主张戴上各种面具伪装自己、在艺术和生活中追求唯美以及认同同性恋的复杂人生观。王尔德的人生观折射到其作品中就成为王尔德式的艺术观,也因此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