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秉文题画诗文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秉文是金源最早一位大量写作题画诗的诗人,他现存的题画诗共有四十五题六十一首。文章从题画诗所涉及的画家、绘画作品以及诗歌本身特点三个方面入手,对这些题画诗文本作了详细分析,以期对赵秉文及题画诗都能有深刻细致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 杨云翼诗作今存总数 金代文学家杨云翼的文集已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杨云翼》条目说他“诗存22首,收入《中州集》21首,《全金诗》补遗1首”。但除此以外,其诗作还有散见于其他书中的。刘祁《归潜志》卷9收有他赠赵秉文的一首诗:“正大初,朝廷以夏国为北兵所废,将立新主,以赵公年德俱高,且中朝名士,遂命入使册之。既行,馆阁诸公以为赵公此行必厚获,盖赵素清贫  相似文献   

3.
赵秉文是金代著名的作家,有文坛盟主之称。本文选取了赵秉文的几首诗歌,分析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以儒为主,佛道兼备的思想,并揭示其儒佛道思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孔门禅"是唐宋以来三教融通历史潮流的结晶,是金明昌时期至蒙古统一中国北方后的数十年间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儒、佛二家的互相渗透、融契。金朝中后期是孔门禅的发轫、深化阶段。赵秉文和李纯甫是金朝"孔门禅"的中坚人物。孔门禅与文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互动、互融在金朝主要通过赵秉文、李纯甫的诗文创作和理论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5.
全祖望通过为关系到两宋的治乱兴亡的重大政治事件元党禁与庆元党禁设立学案,反映了宋代儒学与政治间的互动影响及其兴衰历程,并通过考证《元党人碑》确定了元党人的范围。王梓材考察了宋末反道学的学者周密对于道学流派,以及对假道学、道学与文学相互影响的论述,丰富了对于当时思想文化的认识。全祖望为作为北宋后期开始直至南宋初期的官学并与洛学相对立的王安石新学,被朱熹视为杂学的三苏蜀学,以及宋元过渡期间被视作王、苏两派之余波的以李纯甫、赵秉文为代表的金朝儒学设置学案,肯定了道学的反对派新学与蜀学的思想史地位,阐明了王安石经学的学术价值,进而从正统立场出发批判了金代儒学代表人物李纯甫与赵秉文的三教合一论。  相似文献   

6.
赵秉文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秉文的理学思想主要包括道统论、道体论和明道论三个部分。道统论表明了赵秉文对儒学学术传承统续的理解,明显有调和不同学术观点的倾向;道体论也即哲学本体论,是其对万事万物的根据的理解,也是道德实践的最高根据,具有内在的矛盾,即道与道德价值的分裂;明道论是赵秉文理学修养功夫论,是道德实践的具体步骤,有明显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越南,近年来中国图书占据其一半新书市场.当地读者对《水浒》《三国演义》此类经典已耳熟能详.早在越南购进中国图书版权之前,《白鹿原》《秦腔》等作品的盗版便风行当地. 韩国也是中国图书的主要出口国之一.易中天的《品三国》,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以及《正说明朝十六帝》等畅销书十分走俏.对于《老子》《孟子》这类中国哲学的理解,韩国人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朝阳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名胜古迹遍布城乡.大凌河上游的喀左县大城子有一座距今约七百八十多年的古塔,它座落于今喀左县第一中学院内,建筑宏伟、独具一格,远远望去,呈现出一种古朴、静谧的气氛. 据考证,这里曾经是金精严禅寺的旧址,该寺第一代住持僧园盖死后葬此,始建精严禅寺塔.金代文学家赵秉文所撰《利州精  相似文献   

9.
赵秉文对李白、杜甫都有极高的评价,诗至李杜,堪为千古绝唱,不应优劣抑扬于其间。同时,赵秉文对李白、杜甫诗歌的个性特点或日瑕疵也有客观点评,如称李白“词胜于理”,称杜甫“未知不诗之为诗”等。其对李白杜甫的接受也颇有意味,如称李白、杜甫为词人之文,他仅师其词,不师其意等。作为金代颇有影响的文宗巨擘.赵秉文对李白、杜甫的接受与传播,在李白、杜甫的研究史、传播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值得认真思辨体认。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引起学术界巨大的反响.郝润华教授的《晁公武评传》是其中的一部.该《评传》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很强的学术性,尽管有关晁公武的资料十分缺乏,但作者仍能利用各种蛛丝马迹的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晁公武以及《郡斋读书志》做出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对于宋代目录学乃至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聊斋志异》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关系.以人物的描写刻画、写作的手法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等为切入口,浅谈中国古代神话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从《聊斋志异》中看中国古代神话在清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既凝结着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又融化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遗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精华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从红楼梦英译文看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对它的翻译涉及到很多中国古典小说翻译的难点。这篇论文主要援引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以及美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对《红楼梦》翻译的版本以讨论他们关于文化内容,习语典故,诗词,以及人名等方面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和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红楼梦》对《京华烟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尤其是在当前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医生》《人间世》等中国医疗纪录片引起了现象级关注和热议.文章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探析了当前中国医疗纪录片呈现出的新的创作理念,即放弃明显的价值评判,给人们留下更多解读和思考空间.认为这两部纪录片有不同的叙事结构,《中国医生》是单一的客观视角,《人间世》则属于多元的交替视角.另外,这两部纪录片在解说词、配乐以及摄制的真实性原则方面也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不但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如果要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那么鲁迅是它的奠基人之一.还在“大夜弥天”的“无声的中国”,在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的时候,鲁迅就象古希腊神话中的大神普岁米修斯,把天火盗到人间,为了建设中国的革命文学,为了给左翼文艺运动提供革命的理论武器,鲁迅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翻译介绍过来.他主持编印了《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并亲自翻译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和《文学与批评》以及联共(布)关于文学问题的决议集《文艺政策》.在鲁迅的倡导之下,在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学以及同形形色色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文学流派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很快地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开花,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典籍翻译是继承中国优秀文化的一种途径和传播策略,同时也是目前翻译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内容.文章以《大中华文库》版《徐霞客游记》荚译的译审为例,从《徐霞客游记》的版本及审校准备、《徐霞客游记》地名记述类型及地名的翻译以及《徐霞客游记》原文校读和翻译审校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典籍翻译的实践策略和翻译审校流程,这种典籍翻译的实践与研究对于促进MTI笔译教学、为中国典籍翻译研究培养后备力量、促进典籍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史书写是思想史探讨的对象,冯友兰中前期哲学史代表作《中国哲学史》与《新原道》即是绝佳的例证.在哲学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上,《中国哲学史》把哲学史视为民族历史的"心"和"魂",哲学史书写是一种"知心"和"招魂"行动.《新原道》进一步明确中国哲学的精神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确立了哲学史内部的"中心—边缘"关系.在情节模式上,《中国哲学史》存在着显性的"子学时代—经学时代—新子学时代"三环节,以及隐性的儒家单线道统结构.《新原道》则将后者翻为正面,建构了以儒家为主线的"社会道统"论,其发展的终点是作为"新统"的"新理学".在对情节的论证和认识论风格方面,从《中国哲学史》到《新原道》,存在着从个体论到有机论、从怀疑论到独断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枕中记》是中国唐传奇中的著名作品,《九云梦》是朝鲜李朝时代(相当于中国清朝康熙年间)享有盛名的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虽然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但都是以写梦境为主.根据对这两部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设置,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枕中记》对《九云梦》的影响,从而反映出中韩两国文学上相互交流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0.
闵齐仁是朝鲜朝中期文人,《立岩集》收录其赋作16篇.以其《酒赋》和《相马失之瘦赋》为中心,从题材内容、典故化用和新儒学思想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学对其赋作创作的影响以及闵齐仁赋作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受容.从中不仅反映出朝鲜文人创作与中国文学极为密切的关系,也体现出闵齐仁“文以载道”的家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